德国对意大利 意大利

德国对意大利(二战期间,德国是怎么看上意大利这样的盟友的缺心眼吗)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18 07:21:23 浏览28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二战期间,德国是怎么看上意大利这样的盟友的缺心眼吗

回答:一个想要称霸世界的国家,当然想找几个盟友或者帮手,胜利了给他们点好处,失败了拉上垫背的,不至于让自己死的太难看。二战前德国就是属于这样的国家。现在的美国也是这样的国家。

一次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制定的凡尔赛条约给德国戴上了紧箍咒,削弱了德国的很多权利,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方面,德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发言权。各个战胜国各怀鬼胎,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英国和法国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好的穿一条裤子,根本就不带德国和意大利玩,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也没有把德国和意大利放在眼里。美国在一次大战中出了力,但受到英法两国的排挤,最后没有分到该得到的好处,心中愤愤不平,自己搞孤立主义去了。苏联革命刚刚成功,首先要稳定国内,也没有兴趣考虑欧洲那些破事。

德国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干掉法国,以打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然后再进行东征,以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选择合适的盟友也是当务之急。

而意大利是法西斯主义的先驱,墨索里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权。德国的希特勒非常崇拜墨索里尼。鉴于意大利在一次大战中的不良表现,希特勒也没有指望意大利能够帮德国多少。只是希望战争开始后,意大利能够分担掉德国的一些压力。

还有一个原因,让德国和意大利走在一起。就是这两个国家都与法国有“世仇”。

法国曾经不止一次流露出要吞并意大利的想法,当年的拿破仑大军势不可挡,大有征服意大利之心,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才罢手。后来,在殖民地扩张的时候,新兴的意大利在非洲遭到法国扶持的非洲人击败,让意大利非常难堪。

直到现在,意大利外围的两个岛屿,还在法国手里。对于意大利来讲,法国是第一个必须要捶的国家。

而对于德国来讲,法国是欧洲大陆上最为强悍的对手之一,德国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法国的牵制,再加上法国与英国建立了同盟关系,更是让德国倍受冷落和仇视。

所以说,德国和意大利对法国的仇恨值可以说是相当的满。

综上所述,意大利与德国有法西斯主义的共同价值观,有共同的仇恨对象,加上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形成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关系,就促使德国和意大利形成了二战时期的盟友关系。这不是德国缺心眼,而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二战期间如果没有意大利,德意志是不是已经称霸世界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管有没有意大利,德国都不可能称霸世界。二战时期德国要想称霸世界,最大的敌人就是美国,那时候的苏联还不够格。二战时期美国的作用非常大,除了援助英国,还大力援助苏联,苏联在当时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还真不一定能抗住德国的进攻。话说回来,意大利也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拖了德国的后腿,意大利几乎谁也没打过,但是又总爱去打谁,搞的德国一次次的替意大利擦屁股。这么说吧,很多时候德国不得不改变作战计划而出兵保护意大利。猪队友意大利是德国失败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咱们往下其它分析。

意大利其实也不是一点作用没有,本身实力也比较强,要不然希特勒也不可能蠢到跟他结盟。咱们就不提意大利了,直接步入正题。说说德国失败的其它主要原因,工业生产能力。

战争归根结底拼的就是综合国力。德国国土小,资源少,人口也少。虽然德国科技发达,军队又全部机械化,士兵素质又最高,在战争初期依靠闪击战横扫欧洲,占领大片国土。但是战争一旦进入相持阶段,就是拼消耗、拼国力了。说白了就是德国血瓶太少了,在掉血相同的情况下,谁药多谁血量厚谁占优势,显然是美苏英法中等同盟国血瓶多、血量厚。

1941年二战开始一直到战争结束,美国一共对外提供了500多亿美元的巨额援助,这么说大家可能不知道500亿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咱们来看看战争初期各国的经济总量也就是GDP:1940年苏联全国GDP才433亿美金,1940年德国经济总量是561亿美金,英国是380亿美金,1940年美国GDP是1013亿美金到战争结束1945年的时候美国的GDP达到了2230亿美金,一场战争美国经济翻了一倍多。这么说大家应该知道了吧!战争打的就是钱。德国输的一点也不怨。有没有意大利结果是一样的。

再来对比一下德国、美国在战争中的生产能力。

德国1940年一年生产了2500多辆坦克1943年顶峰时期生产了7600多辆,1940到1945年德国总共生产了五万多辆坦克装甲车以及自行火炮,其中坦克两万七千余辆,飞机德国生产了11万多架。

美国一共生产了8万多辆坦克。飞机制造了20多万架。这是什么概念,1943年一年的时间美国就生产了3万多辆坦克,比德国五年生产的都多。现在你还觉得德国能称霸吗?

别的不说,从德国进攻苏联开始咱就不讲什么兵法战术了也不讲士兵多少。只看美国对苏联的援助,也不论值多少钱了就看数字。美国一共援助苏联装甲车加坦克13000多辆,其中坦克7000辆,吉普车卡车一共40万辆,飞机11400架,粮食420万吨,其它的火炮摩托车轮船一类的咱就不说了,就看这个吓人不。除了美国,英国还支援苏联7000架飞机,5200辆坦克。所以德国打不下来苏联很正常。

只看数字就知道,二战时期有没有意大利,德国早晚得输。

我是抽烟的苦咖啡,如果您觉的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为我点赞!

关注我,每天都有精彩回答!

如果二战时意大利保持中立,对德国是不是更好一些

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外强中干”的伪强国,它虽然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在地中海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但是由于没有航空母舰搭载的海上航空兵,只能在岸基飞机的掩护下作战,是一支防御性海军。陆军和空军的规模也还可以,但是现代化水平太低,尤其是陆军还装备着许多一战时期的火炮和机枪,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支二流军队。最为关键的是意大利的资源匮乏程度比德国还要严重的多,根本没有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的能力,意大利无法为他的军队提供充足的武器装备,尤其是现代化的武器装备。

从战略上来看,意大利的参战对整个轴心国同盟来说也确实是弊大于利,虽然它牵制了一部分英国的海陆空军队,但是毫无战略意义,反而使轴心国的战线拉长了,对于资源匮乏的轴心国同盟来说,获取胜利的唯一机会就是进行一场快速的、决定性的战争,所以要尽可能的减少次要战场的开辟,集中力量用于主要战场,就像此前的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那样。意大利在地中海向英国发起挑战,实属最大的战略错误,因为意大利并不能彻底打败英国,它的海军连地中海的制海权都不能夺取,更不用说前往大西洋了,这场战争必然是一场长期战争,这对于意大利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当盟军计划发起战略反攻时,也是选择了从意大利发起进攻,率先在北非登陆歼灭了德意非洲集团军,从而使轴心国欧洲堡垒脆弱的南线暴露在盟军的直接攻击之下,相比于西线,整个南欧战线几乎毫无防御可言,不仅仅是意大利本土,法国的南部和巴尔干半岛都面临着入侵的威胁,德军不得不将相当数量的军队投入这些海岸线的掩护中,更无法在东线的决战中取得胜利了。意大利军队本身也无法守住自己的国土,甚至连抵抗的勇气都没有,在盟军登陆意大利不久,意大利即退出了战争,德国不得不全部接管了南欧的防御,这牵制了德军不少于50个师的兵力。

现在看来,意大利当初还真不如保持中立,这样英国也断不会主动进攻意大利而多树一个敌人,至少在美国加入战争前英国不会和意大利开战,最有可能的是只有英美盟军集结其一支足够的强大的军队后才会开始考虑和意大利开战,或者直接不和意大利开战以避免意大利介入战争。这样德国就能在1941和1942年之间集中力量对付苏联,不用往地中海派遣陆军和空军了,而且意大利还可以派遣更多的陆军协助德军进攻苏联,可以效仿西班牙那样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至少意大利战前在纸面上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只要意大利不主动参战,同盟国绝不会冒犯这个看似强大的对手的。就像二战中的土耳其,它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意义,但是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都不敢主动入侵土耳其,都不愿意多一个敌人,土耳其的军事实力是远不如意大利的。至少在德国解决苏联以前,意大利应该继续保持中立,提前发动战争反而拖累了德国,德国不仅要为意大利提供军队支援,还要为其提供各种资源,意大利成为了轴心国“欧洲堡垒”的软肋。

一战意大利把德国坑惨还让德国输了,二战为何还选意大利结盟

谢邀。关于题主所提出的这个问题,之前也曾有读者私信子渊并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其实可以从历史渊源、意识形态、国际形势和经济联系四个方面加以理解。关于这四点,且听子渊为君道来。

▲一战意大利军队旧照

首先是历史遗留问题。法兰克国王路易一世去世时,由于对于三个儿子的领土及权利分配不均,导致三人相互攻伐。最终,三人于公元843年签订《凡尔登条约》将王国一分为三,形成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而这三个国家便是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的雏形。虽然当初三国分立的初衷是为了保持彼此和平,不过历史上三国统治者总有渴望统一的心愿,彼此之间更是龃龉不断,拿破仑时期法国更是攻陷了意大利,“干翻法国”也因此成为意大利参与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动机之一。至于德国又一心推崇血统论,想要恢复法兰克的昔日荣光,两个国家因此一拍即合。

▲法兰克王国分裂示意图

第二,两国在意识形态上高度一致。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德国是“血统论”的发源地,其实真正“发明”血统论的人是墨索里尼,当时意大利身为一战战败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时,墨索里尼靠着血统论成功窃权。而在德国,一位充满野心的青年参照这一思路,发动了著名的“啤酒馆暴动”,最后也夺权成功,德国与意大利的国家意识形态达到空前一致。正是这种高度的一致与历史遗留问题,使得意大利成为德国盟友的第一人选。

▲墨索里尼旧照

第三,德国当时也别无选择。首先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苏联是肯定不会和德国结盟的,而同属“欧洲四强”(欧洲人看不上俄罗斯)的英法两国在嗅到战争气息之时已然心照不宣地抱团取暖,虽然彼此没有公开宣布结盟,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暧昧,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有两种选择——要么与同属“四强”的意大利结盟,要么就与欧洲小国组成同盟或者远交近攻。

▲二战德军旧照

不过对德国而言,与小国结盟不符合本国利益。首先,欧洲小国们无法保证能够给德国提供充足的后勤物资,甚至很可能还需要德国救济,反观与意大利结盟,后者不止可以提供物资,整体也算是兵强马壮,虽然其实力不如英法,但好歹也算是欧洲老四。

▲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孩童领取救济

第四,则是经济方面的联系。英国和法国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底蕴比较深厚,意大利和德国则算是后起之秀,属于新兴列强。在经济大萧条席卷全球后,英国和法国尚且可以依靠自我调节和吃老本来度过危机,但德国与意大利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他们只能另想它法。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国产业又高度融合,意大利既需要来自德国的资源,又需要德国市场,因此两国经济联系紧密。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联系和融合,也决定了两国在政治及军事上的合作。就这样,两国联手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参考文献:

《欧洲通史》《列国志:意大利》

二战中,意大利对德国的帮助多还是拖后腿儿多

德国如果缺少意大利牵制英军美军部队,德国在1942年的处境就难讲了,虽然意大利军队在二战表现平平但当时世界各国的的表现又怎么样呢,同样也是很糟糕的,比如北非战役隆美尔的前前后后加起来的7万人部队就成功发动了3次大规模的反攻,英国20多万大军被打溃退几百公里,当时英国的无论是坦克数量和武器装备那一点不优于德军不同样惨遭三次大败了吗?

但隆美尔的成功,在其中也离不开是意大利军队在正面辅助起到关键作用,比如意大利海军是当时德国北非的运输队长,没有意大利舰队护航,德军的补给根本不可能运到北非,更别提北非战场取得胜利没有弹药和装备德军根本就打不仗。

还有东线意大利和罗马军队也牵制了苏军将近30万的部队,这一点也多多少少缓解了德军在侧翼战场的威胁,使得德军可以一往无前,当时意大利在二战初期无论海军实力,和陆军实力也一点不比德国差多少,当时德国的主战坦克是三号J型坦克,拥有一门50毫米主炮,而意大利也有卡罗阿玛托”M系列中型坦克,该坦克正面装甲35毫米炮塔装甲40毫米装备一门47毫米坦克炮,该坦克在二战初期,一点也落后其它国家性能和主炮威力也远超同时期日军的97式坦克。

意大利军队虽然武器装备一流但是意大利和法国日本一样缺少一名对装甲兵种精通战术的指挥官,到了1941年在隆美尔进入北非之后,意大利装甲部队也受其影响组建,131装甲师,和132装甲师,当时意大利的这两个装甲师,在北非战绩也是非常辉煌的,北非战役是意大利为主力,德国为助攻这是1941年基本事实,虽然隆美尔后来战果辉煌,但没有意大利的十几万军队的配合,以隆美尔7万兵力单挑英军35万大军,这未免也太异想天开了。所以应该是这样理解没有意大利的帮助德国就是孤军奋战了,以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家能力最多只能打打防御战和游击队,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存在感绝对还要比日本人强,日本只会欺负亚洲农业国家,而意大利军队则在战场上跟世界各大强国对着干,意大利跟英国,美国,苏联都基本打过大仗的。

二战意大利是怎么给德军拖后腿的

作为永远的战胜国意大利,他们总是沉醉在罗马帝国的辉煌中无法自拔。近年来,意大利和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已经成为被调侃的对象,甚至有人杜撰出许多段子进行讥讽。
但是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真的像网友口中的“意呆利”,“通心粉”那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然,作为轴心国之一的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远远不及德国。但纵观意大利所有的表现,并非毫无亮点。

二战前意大利工业产值低

意大利在二战时期实力并不强悍,总体实力放在欧洲也并不出众,即使在意大利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加入之前也没有忙着备战。
二战爆发之前,意大利的钢产量仅有德国的十分之一,石油仅有德国的七分之一,而煤仅有德国的四十二分之一。这样的一个二战主要参战国,总体实力甚至不如中国,想要它发挥出色的表现显然不可能。

当然,这不是意大利作战能力差的借口。但作为罗马帝国的直接继承者,意大利还是有很多军队保留了当年罗马男儿的热血,只是这些军队并非是在战场上起决定性因素的军种。

意大利没能发挥出空军的优势

二战时期,意大利空军实力十分优越,但因意大利空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很多时候无法更好的配合意大利陆军。导致意大利引以为豪的空中精锐基本没发挥最大的作用。反而是早在二战前就应该逐步淘汰的骑兵为意大利挽回了一丝尊严。

1941年6月22日凌晨,当苏联还准备看“海狮计划”的好戏时,德国突然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550万人分三路对苏西线发动突袭,德国妄想故技重施,用闪电战的手法快速占领苏联西部军队,在对英作战结束之前击垮这个庞然大物,解除后顾之忧,这次军事行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
前期作战按照计划如约进行,显然,不仅震惊了苏联,更让世界各国大吃一惊,我想当时丘吉尔听到消息后肯定仰天大笑,狂抽三支雪茄。苏联在这次突袭中损失惨重,几乎被单方面压着打,显然德国低估了苏联人的意志,更低估了严寒对德军带来的伤害,或许德国忘了苏联好歹也是工业产值世界第二的国家。

不蒸馒头争口气的萨伏伊骑兵团

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之前,德国因好朋友意大利在希腊的惨败,不得不转头支援意大利,当德军占领希腊后,此时巴巴罗萨计划不得不北推迟,因此德军没能在严寒到来之前占领莫斯科,直接导致了苏德战争的失利。显然,德国又被好朋友坑了一笔。

总体上的坑不代表全局坑,在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后的第四天,意大利俄罗斯远征军跟随德军进入苏德战场,远征军中有一支拥有250年历史的意大利骑兵部队萨伏伊骑兵团,再现了当年罗马兵团的辉煌,8月24日伊斯布申斯克战斗中,这支骑兵团里的600余名骑兵从2000人的苏军背后发起猛攻,萨伏伊骑兵团以极其微小的伤亡瞬间击溃了苏军,消灭苏军两个营,击溃一个营,俘虏五百苏军。二战时期最后一次骑兵冲锋的完美胜利由意大利人完成,意大利总算多了一项吹嘘的资本。
1942年12月中旬,意大利第8兵团在顿河区被苏军包围域布下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前锋部队都灵师在Arbuzov硬是用刺刀在强大的苏军包围圈中撕开突破口。

北非战线依然有亮点的意大利

除东线战场外,在北非意大利并非只是辅助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各种秀操作,例如当奥金莱克进行十字军战士战役时,意大利的阿里埃特装甲师先后两次在古比井地区成功阻击英军精锐第七装甲师,步兵、炮兵、装甲兵协同支援,成功守住了战略交通枢纽古比井,让英军刮目相看。当然,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意大利军队差强人意的表现和他们那位自大自傲的排长墨索里尼也有关系,墨索里尼谋政水平当之无愧的高,但军事指挥能力和东方大国的常校长相差无几,和他的半个徒弟希元首更是有天壤之别。

结语

总体来看意大利确实不算德国的好队友,但也绝不是毫无用处的猪队友。起码意大利在对德军的后勤保障上还是很卖力的,时不时的还能给德军带来一点小惊喜。

参考自《Few Returned:Twenty-Eight Days on the RussianFront,Winter 1942-1943》《决战斯大林格勒》斯蒂芬·沃尔么

如果希特勒选择不援助意大利,耽误了时间,那么德国能在冬季来临前闪击打垮苏联吗

希特勒出于战略考虑,必须援助意大利!

意大利出兵巴尔干,其实也是希特勒所期望的,巴尔干诸国与英国的过往,对交战的德国而言具有不确定性!

根据后来战局的发展看,希特勒的做法是正确的,美英欧洲最先开辟的便是巴尔干战场,使得东欧局势转向同盟国!

所以,希特勒全力支持意大利进攻巴尔干,这样才能免除进攻苏联的后顾之忧!

同时,决定战争的因素很多,冬季的提前来临只是其中之一,德国未做好充分的战争储备,才是其战败的主要原因!

德军在寒冬面前,没有足够的保暖御寒物品,减员并非是战场而是以伤冻为主,这是后勤的绝对漏洞,拖延了进攻效能!

除此外,情报上,苏联泥泞的道具,夏季多雨运输困难,冬季严寒无法作战,都是德国所未能预料到的困难!

所以,德国联合意大利,先解决巴尔干半岛诸国,避免苏联与英美联合,在德国背后发动进攻!

且苏联广袤又复杂的地势,加之多变的气候,使得战争不确定性,并非是援助巴尔干的责任!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