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次检测阴性出院后又确诊

2次检测阴性出院后又确诊(海南二次确诊病例是怎么回事)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17 19:03:39 浏览30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海南二次确诊病例是怎么回事

海南2月28日通报1例确诊病例出院后又转阳病例,出院前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于2月19日出院并集中医学观察,2月23日核酸检测呈阳性,二次确诊。


天津一位患者经过4次检测才确诊新型肺炎,原因是什么检测结果会有可能不准吗

经过4次或更多次检测才被确诊新型肺炎,这种现象,事实上官方已经不止一次有这样的报道了,为了保证问题来源的真实性,避免谣言四起,我先带大家来回顾下之前相关报道!

大家可以发现,光是天津官方发布的4次检测才被确诊新型肺炎病例,就不止1例,而是又一例!

我们接着来看官方报道(如上图),事实上福建漳州有一新型肺炎检测5次才被确诊!所以题主提到的这个天津有一位患者经过4次检测才确诊新型肺炎,是事实,并非谣言!

好了,当我们确诊信息来源准确以后,那陈医生接着就要给大家找实际问题原因了!

要理解出现4次、5次,甚至有可能未来出现更多次数检测才确诊新型肺炎的原因,我们需要了解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个方面内容,新型肺炎的确诊方法有哪些?

这个问题不难。现在网络那么发达,打开手机都能看到官方第一时间报道,因此当新型肺炎出现时候,我们很多人其实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引起此次新型肺炎的凶手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简单理解,新型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那要确诊这一疾病,方法也就很简单了,那就要从这个人身上找到病毒存在,这种找病毒的方法在我们医学上称之为病原学检查。

以下是国家卫建委发布的新型肺炎利用病原学确诊疑似病例的方法,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可确诊:

1. 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 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第二个方面内容,题主提到的4次检测才确诊,这当中检测方法具体值得又是哪一种?它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原理来检测的

可以肯定告诉大家,题主提到的4次检测才确诊,这当中用的检测方法是上面病原学检测方法一(即第1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这点在官方的报告中也有提到,前3次检测是阴性,第4次才是阳性!

因为只有病原核酸检测才有阴阳性之分,如果是通过第2种方法,通过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来确诊,那它的检测结果应该是同源性占了百分之多少多少!

举个例子来解释,我们当初怀疑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怀疑来源就是我们通过对病毒测序,发现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到85%以上(如下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已经非常明确了)

那么什么是病毒的核酸检测?

事实上,病毒核酸诊断技术发展非常快,目前主要有实时荧光定量RT-PCR、定性RT-PCR、基因芯片、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等。

而这次新型肺炎采用的就是实时荧光 RT-PCR的方法,疾控工作人员利用咽拭子从人体咽部蘸取少量分泌物,然后带回疾控中心致病微生物实验室,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基因水平检测病毒是否存在!

它是怎么做到发现病毒的呢?

实际上很简单,新型冠状病毒它是一个单链RNA病毒,主要感染我们的呼吸道,因此我们通过提取患者咽喉部分泌物,就能更大概率提取到它的核酸片段,也就是它的RNA,然后我们通过将这一条RNA链被逆转录成为互补DNA,再以此为模板透过PCR技术进行DNA复制特异性扩增,最终发现有病毒存在(如下图)!

第三个方面内容,检测结果会有可能不准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答案,其实已经有病例说明了,确实存在结果不准确,出现假阴性!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跟一个人体内病毒量有密切关系!比如有的病人本身抵抗力好,病毒复制慢,那他开始检测时候,就可能出现假阴性,检测不出来病毒;再有的是这病人才刚刚感染没多久,病毒复制还不多,也可能出现假阴性等等!

第二,取样过程取的阳性样本少。意思就是说有可能操作人员用咽拭子从病人咽部蘸取少量分泌物当中正好病毒不多,这时候拿去检测也可能出现假阴性!

第三,检测技术和试剂盒本身存在假阴性的可能,但概率很低,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需要多次检测的原因。

怎么避免这个问题?

对于有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CT+核算阴性的疑是病例必须多次检测,否则容易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