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头像

如何评价《长安十二时辰》中女性的妆容?新疆与木偶戏的关联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30 04:57:54 浏览3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长安十二时辰》中女性的妆容

大家在看《长安十二时辰》时,会被其中一些女性的妆容所震惊。

尽管大家可能隐约知道,唐代女人可能脸上就是化成这个样子,但是不太清楚其中的一些讲究和规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唐代女性的妆容”到底是什么样的?

说完你就会发现,历史上真正的唐妆要比剧中你所看到的“更夸张”!

《长安十二时辰》第9集截图

唐代的贵妇,不仅服装奢华,面部上的妆容也很特殊。当然,唐代女性化妆比较复杂,粉、泽、口脂这些比较简单的,我们就不说了。

着重说一下后人可能不太知道的——花钿、翠眉、斜红、额黄。

一、花钿

关于花钿,有一个美好的传说。

南北朝时,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有一天卧在含章殿的屋檐下休息,梅花恰好落在了她的额头上,呈现出五个花瓣的形状,并且用手拂之不去,洗了三天才洗去。后来,宫女都觉着个这个东西好看,也纷纷效仿寿阳公主。

当然,你说“梅花落在额头三天洗不去”反正我是不相信的,但是能够感觉到那时的“花钿”的大概由来,就是新奇好看。

关于“花钿”,说3个小问题:

1. 花钿都有什么样式?

孙机在《中国古舆服论丛》中,总结了一些花钿的样式,如下图:

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

上图,大部分取自唐代墓室里的壁画、敦煌莫高窟唐代的壁画和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文物上的人物形象。

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安十二时辰》中女性的花钿,有很多还是有据可考的,有些是自由发挥的。

2.花钿是画上去的吗?

《木兰辞》所谓“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个“花黄”就是指“花钿”。你看,它说的是“贴”而不是“画”,可见,花钿是贴上去的。

那么古人都是用什么来剪切、制作花钿呢?

用以剪花钿的材料有很多,比如金箔、纸、鱼腮骨、鲥鳞、茶油花饼等多种。剪成后,存放在妆奁内。

古人有专门装花钿的盒子,叫做“花合”。下图是石渚长沙窑出土的唐代瓷盒盖,盖子上写着“花合”两个字,可见应该是盛花钿的盒子。用的时候,一般用呵阿胶把它贴在眉心处。

石渚长沙窑出土的唐代“花合”盖

3. 花钿一般都是什么颜色呢?

唐代的花钿一般分为红、绿、黄三种颜色。

红色最多,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各种绢画、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的花钿,大多都是红色。绿色的也叫翠钿,也就是杜牧所说的“春阴扑翠钿”。再比如说,宋徽宗摹张萱的《捣练图》,其中妇女的花钿就有绿色的。

二、翠眉

唐代人很重视眉毛的化妆。

唐代的张泌在《妆楼记》中说:“明皇幸蜀,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斜月皆其名。”概括来说,唐代的眉型主要有细眉和阔眉两种。

总结一下唐代诗人对于两种眉型的记录,如下:

自制图表01

唐初,受南北朝的影响,就眉毛的颜色来说,“翠眉”非常流行。

什么是翠眉?

顾名思义,就是绿色的眉毛。

先秦时,偶尔有关于翠眉的记录,比如《文选》卷一九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说“眉如翠羽”,说得是“眉毛像绿色的羽毛”。那个时候,还是偶尔有“翠眉”出现。

而到南北朝时,“翠眉”风行,句几个例子:

自制图表02

由于当时翠眉流行,所以用黑色描眉在唐朝的时候,反而称为一件新奇的事情。有证据吗?有。

《中华古今注》卷中说:“太真……作白妆黑眉”;

徐凝有诗:“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这些都说明,黑眉在当时反而是不常见的新鲜样式。

但是,到晚唐的时候,翠眉已经基本绝迹了。

三、额黄

唐代妇女的额头会涂黄粉,叫做额黄,这个做法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举几个例子:

自制图表03

但是,唐代之后,额黄就没有那么流行了。

四、斜红

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木女俑的头像,其面部除了刚才说的那些妆面之外,两边还有两道斜线,这叫“斜红”。

左:新疆阿斯塔那出土木女俑;右:妆容分析

这种“斜红”在古书中有没有记载呢?

也有,比如《玉台新咏》卷七,皇太子《艳歌十八韵》就说“绕脸傅斜红”,就是这个东西。唐代罗虬的《比红儿诗》也有记载:“一抹浓红傍脸斜”,指的也是斜红。

另外,除了新疆出土的木女俑之外,西安郭杜镇执失奉节墓壁画的舞女像及阿斯塔那出土的《桃花仕女图》、《棕榈仕女图》中,都有斜红的出现。

《簪花仕女图》

新疆与木偶戏的关联

唐代是木偶制作和木偶戏发展的时期。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曾出土过两个木偶头像,分别带着纱帽和介帻〔ze责〕,眉清目秀,敷彩谐合,雕刻非常精美。据记载,唐代的木偶戏“闾里盛行”,已有了杖头木偶和发达的提线木偶之分。杖头木偶用操纵棒操纵木偶表演各种动作,木偶只有半截露在屏幕外;提线木偶用线操纵木偶,演时木偶全身露出,制作比较复杂。唐封演《封氏见闻记》载:唐大历年间,木偶戏演出者“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这表明木偶戏已把尉迟恭和突厥作战的戏演活了,可见当时演出者水平之高。
木偶在我国起源很早。《列子·汤问》说周穆王时曾有一个乐师带着演员给他演出,“歌合律,舞应节”,但解开一看,原来是绑着皮革的木头人。这种木头人其实就是木偶。当然,《列子·汤问》说木偶周穆王时就已产生,不一定很准确。不过,从考古发现的情况看,我国木偶的出现最迟也不会晚于战国。战国古墓中曾出土过不少木俑,脸部彩绘,身穿衣服,有的手足还能活动,这大概就是木偶。木偶和俑本来的差别就不大,它们的区别只不过是看它作为陈设品、玩具,还是作为殉葬品罢了。

动漫人物动漫人物

黑色五叶草》是田畠裕基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的漫画。中文电子版由漫番漫画引入。
中文名
黑色五叶草
原版名称
ブラッククローバー
其他名称
Black Clover
作者
田畠裕基
地区
日本
剧情简介
曾经险些遭到魔神毁灭的世界,拯救它的是一位被后世称为“魔法帝”
登场角色
主要角色
亚斯塔
亚斯塔(Asta)魔道书:黑色五叶草魔道书,截止到目前男主已得到两把剑。断魔之剑:剑端能让魔法无效化,剑身则能反弹魔法;宿魔之剑:能吸收他人的魔于剑中,挥出属性斩击。在魔女之森篇中魔女王说到这两把剑是精灵族长里希特的剑。在魔女之森篇濒死时觉醒恶魔之力,现能将恶魔之力附在右半身。
招式:黑色彗星(恶魔之力附在右半身后快速冲向敌方并斩击)
所属:黑色暴牛
魔法属性:无
魔法:无
年龄:15岁
身高:155cm
生日(在教会被捡到的日子):10月4日
星座:天秤座
血型:A型
喜欢的人:修女。
本作男主角。
一出场就被修女拒绝求婚的少年,但依然不放弃坚决要娶修女的固执少年。跟尤诺是同一天被教会收养的孤儿,与尤诺是好友兼对手的关系,两人曾约定看谁能先成为魔法帝。魔力值为零,但依旧不放弃持续做着特训令自己变强。在六个月后的魔道书获取仪式上因没有魔力所以没能获取魔道书而被众人嘲笑。在仪式过后,为解救被盗贼雷布奇的锁链魔法受困的尤诺,和其战斗后因压倒性的战力差而一时生命垂危,之后在尤诺的鼓舞下重新振作并偶然获得了有恶魔栖息在书里的黑色五叶草魔道书,反魔法的魔道书。魔法骑士团考试的实战考试以魔法无效化破解洛基的青铜魔法,在考试过后一度陷入所有骑士团团长都没举手的窘境,之后他以“不论跌倒多少次,无论人们说什么,我还是会成为魔法帝”一言被黑色爆牛团长夜给赏识,被其邀请(后来表示是强制性加入)加入黑色暴牛成为团里的新人之一。于第六话进行首次任务,本是讨伐野猪的内容,却介入了拯救索西村村民的行动中,并找到了自己身为魔法骑士团的责任并得到了一颗星评。第十一话被魔法帝选中探索魔宫,并再次和尤诺碰头并进行竞争,后与其联手对抗

木偶戏的定义是什么

木偶戏在我国古代又称“傀儡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是一门融汇了雕刻、服装、表演、剧本、音乐诸元素的民间戏曲艺术。

我国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时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是我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各地,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

木偶戏在演出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和药发木偶等。陈平破围城引发木偶兴起那是最初的奴隶制社会里,有一种“杀殉”的制“俑”开始只是用于陪葬,后来又渐渐用来办丧事和饮宴集会上表演节目,这样就产生了木偶戏。木偶在古代也称为“傀儡”,又叫“壮丑”,因为那时木偶外形魁梧丑怪,有些是凶神恶煞的样子,除了用于陪葬外,还用以守墓、守门等。

木偶在我国起源很早。战国前期著名思想家列子所著的《列子·汤问》中说,在周穆王时曾有一个乐师带着演员给他演出,“歌合律,舞应节”,但解开一看,原来是绑着皮革的木头人。

后来在战国古墓中曾出土过不少木俑,脸部彩绘,身穿衣服,有的手足还能活动,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木偶。

汉代的木偶比较发达。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省莱西汉墓发现了一个大型木偶人,身高1.93米,头颅用整块木段雕成,有口、耳、眼、鼻,全身关节可以活动,可立、坐、跪,关节的每个部位都有卯榫接合并画有拼合符号。

这样的木偶制造是需要相当水平的,因为这种大木偶不仅要求造型准确,各关节的机械活动性能也要严格计算,没有一定技术是不可能造出来的。

用木偶演傀儡戏,据说也源于汉代。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著的《通典》上记载:

做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

另外,关于木偶剧的起源,唐代文人段安节撰写的《乐府杂录》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汉初的时候,有一次汉高祖刘邦被匈奴的单于冒顿包围在平城,城外四面重兵驻扎,其中一面是冒顿的妻子阏氏,她的兵力又比其他三面强大。

“天下之名巧”的美称。

南北朝时期的木偶戏又叫“郭秃”。相传有个秃顶姓郭,行事滑稽风趣,后来演傀儡戏就把他的形象搬上舞台,引导戏中歌舞,插科打诨,所以以此命名。北齐后主高纬非常喜欢木偶戏,常让艺人在宫中演出。当时傀儡戏还流传到高丽国也就是后来的朝鲜。

唐代是木偶制作和木偶戏发展的时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曾出土过两个木偶头像,分别带着纱帽和介帻,眉清目秀,敷彩谐和,雕刻非常精美。

那时,木偶制作技艺十分高超、精湛,当时有的皇亲国戚的寝宫中排列着一些木雕婢女,手执华灯,自昏达旦,称为“灯婢”。

你觉得动漫人物中哪个角色最帅

抛开个人喜好,当然是学姐了。如果学姐是个男的,估计无论撩妹技能,还是男子力都超MAX吧。美,自然不用说了。在几乎没有男人阳气的整部《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里,学姐才是最帅又美的啊。当然红坂朱音更帅,但是我不喜欢她长那样。从头到尾几乎看透一切。该指导伦也的时候指导伦也。该指点惠的时候指点惠。此外还开导英梨梨,轻松对付美知留和出海。

中国国家博物馆丝绸之路展览中西方结合的文物有哪些

神兽金饰
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
1957年陕西省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有角蹄足神兽是战国晚期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装饰纹样,圆雕的有角蹄足神兽目前只发现这一例。
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公元618—907年)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酒器,以产自中亚、西亚地区的红色夹心玛瑙制成。杯身弧形,因似兽角,亦称角杯。这种底部设流及兽首装饰的角杯起源于西方的来通,属于舶来品。
盘口琉璃瓶
唐(公元618—907年)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
法门寺博物馆藏
吹塑成型。此瓶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一件藏品十分相似,制作年代当在7世纪初,来自东罗马地区,为地宫出土的琉璃器皿中时代最早的珍品。入唐后于咸通年间安置佛骨舍利于其内,是佛教密宗作法时使用的阏伽瓶或五宝瓶。
彩绘木天王俑
唐(公元618—907年)
1973年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M206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木雕天王踏鬼俑,由分别雕刻出的三十块大小不等的部位粘合而成,上施彩绘。天王俑在当时作为墓葬“守护神”置于墓室门外,以保护墓主人的安宁,这种葬俗源自中原内地流行的丧葬习俗。
营盘男子
汉晋
1995年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M15出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该墓在墓地中规格最高,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来自西方的一位富商。也有学者认为他是当时西域
诸国之一的墨山国的贵族。

│第三单元 胡人来华与胡风浸润│

随着丝绸之路的贯通,胡人陆续来华。汉代长安城就经常居住有西域胡人。进入北朝时期,包括粟特人在内的大量胡人经过河西走廊来往于汉地各个城镇。唐朝对外贸易交流空前繁荣,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交往,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国使者、僧人、商人、学生等汇聚两京,唐都还设有鸿胪寺、礼宾院等机构专事接待。来华胡人中不仅有商贾、养马(驼)者、酒家胡、卖艺者、奴仆等,还有为中原朝廷效力的文臣武将。来华胡人为中原大地带来了异域风情,拥有胡人奴仆的数量甚至成为唐朝王室贵族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胡人来华与胡风的注入,不仅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也为华夏文明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碰撞,让恢弘厚重的汉唐文化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彩绘陶骑驼小憩俑
唐(公元618-907年)
1987年陕西省西安市韩森寨红旗电机厂出土
西安市博物院藏
俑为女性,头梳双髻,身穿胡服,侧身盘腿横骑于驼峰之间,头枕右臂作小憩状。整件作品抓住了行进途中骆驼驻足嘶鸣的瞬间,把骑者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在驼背上小憩的情形刻画得惟妙惟肖,也把丝绸之路上行人的艰辛表达得淋漓尽致。
鎏金银胡瓶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
1983年宁夏固原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酒具,瓶柄上方有深目高鼻戴盔帽的圆雕人头像,腹部浮雕3组人物图像,表现的是希腊神话故事金苹果之争中的三个场景:帕里斯的评判、诱拐海伦及海伦回归。这件胡瓶是波斯萨珊工匠的作品,融汇了萨珊、希腊以及巴克特里亚当地的文化因素,反映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资料:http://gb.cri.cn/42071/2014/11/06/6891s4757538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