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电影此路不通

罗马尼亚电影此路不通(询问一部电影)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29 23:52:30 浏览86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询问一部电影

【中 译 名】:一夜富翁
【原 名】:马林大叔,亿万富翁 Nea Marrin Miliardar
【出 品】: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电影制片厂
【出品年代】:1979年
【编 剧】:Eugen Barbu
Vintilä Corbul
【导 演】:塞尔玖•尼古拉埃斯库 Sergiu Nicolaescu
【主 演】:阿•佩列亚 Amza Pellea
吉•康斯坦丁 Jean Constantin
Draga Olteanu Matei
Stefan Mihailescu-Braila
【影片类型】:喜剧/剧情
【文件大小】:770MB
【影片格式】:DVD Rip.mkv
【视频尺寸】:704x512
【时 长】:1小时27分27秒
【色 彩】:彩色color
【对 白】:罗马尼亚语
【IMDB 值】:8.8/10 902 votes

影片简介:
两名歹徒在一架从法兰克福飞往香港的客机上绑架了百万富翁的女儿萨曼沙,歹徒要富翁用一百万美元赎回他的女儿,约好在罗海滨某旅馆会面后,就在地中海上空跳伞逃跑了。从附近农村进城观光的农民马林• 朱维特来到海滨旅馆,正巧已经没有空房,马林凭侄子戈古的关系,住进了百万富翁预订的豪华房间。不久,百万富翁马龙•朱维特携带巨款飞到海滨旅馆,他俩相貌一模一样,手提包也一模一样,于是就闹出了大笑话。马龙按照绑架团伙头目多伊的规定,下楼以钱换人,没想到在电梯上被知道内情的蒂奇一伙打伤,公文包也被抢走。当蒂奇打开包一看,里面不是美钞而是大葱和奶酪,原来富翁把马林的包当成自己的了。马林被售货员误认为是富翁,一定要他买下羊皮背心,当马林打开包时,里面装满美元,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马林在里屋碰到马龙,这才明白是拿错了。富翁请马林继续扮演他,以便脱身救女。经过一系列惊险而有趣的斗智,匪徒终于被抓获,马龙的女儿也得以脱险。
影片喜剧效果很强,上映时极受观众欢迎。扮演马林大叔的演员阿姆萨•佩利亚表演十分出色,他扮演的玛林大叔潇洒诙谐,喜剧性强,他的艺术绰号就是“马林大叔”(电视幽默节目中的一个著名角色)。佩利亚是罗马尼亚著名电影演员、话剧演员,生于1931年4月7日,在早期的表演艺术生涯中,就显示出其高超的演技。他所出演的角色,真实自然,热烈沉着,悲喜剧气息很浓,能充分把握剧中人的特性。此片中他一人同时扮演马林大叔和富翁两个角色。
佩利亚扮演过众多角色,在影片中,贝利亚通常扮演主角,在英雄史诗片《Dacii(达契亚人)》中,他扮演的达契亚国王德切巴尔,塑造了一位出生入死,英勇顽强并且受人爱戴的英雄形象。在《Mihai Viteazul(勇敢的米哈依)》中,他饰演的米哈依大公不畏强暴,最终为罗民族统一和独立而献出了生命。该片曾在多个国家上映,有5亿以上的观众。
佩利亚因患癌症于1983年12月12日去世,终年只有52岁。

最后一颗子弹是罗马尼亚哪部系列电影

这个电影共分两部
第一部《洁白的手》
第二部《最后一颗子弹》
这两部的情节是连续的。
中国先引进的第二部,后来又引进了第一部!两部我都看过。

20多年前,有一部罗马尼亚的电影的名字

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 上下集
罗马尼亚彩色宽银幕故事片 -奇普里安 波隆贝斯库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电影制片厂摄制
编剧、导演……乔·维塔尼迪斯
长春电影制片厂配音译制
译制导演:兰馥心
翻译:潘耀华 夏明箴
配音演员表
奇·波隆贝斯库…徐 雁
高尔公牧师………孙 敖
贝尔塔……………向隽殊
玛丽瓦拉…………刘伯弘
伊拉克里埃神父…张玉昆
温提拉乌…………马静图
澳龙卡……………陈光庭
米古立……………徐 丹

罗马尼亚电影的发展历程

罗马尼亚在1896年 5月27日第一次放映了卢米埃尔的影片一年之后,于1897年出现了罗马尼亚人自己拍的风景片《泰尔古.莫西洛尔》、《基谢列夫的公路》等1909年建成了专门的放映厅1911年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非常不幸的爱情》,1912年拍了反映1877~1878年俄土战争的影片《独立战争》(两部均由布雷泽亚努导演)。
此时期内,维也纳、柏林和布达佩斯的富翁们还出钱拍摄了一些情节剧和惊险片。无声电影时期较好的影片都是在1920~1930年间拍摄的。
如齐奇西导演了《幸福的浪潮》、米哈伊尔在犹太人区域中摄制了《马纳塞》(1927年),沙希其安同奥地利合作拍摄了《一个爱情的悲剧》等。
在有声片初期,生产的影片很少,外国影片充斥电影市场。从1940年法西斯占领起,电影生产几乎完全停顿下来。
解放前,较好的影片有:音乐喜剧片《乒-乓》(1935年,斯特罗耶和瓦西拉凯导演)、杰奥尔杰斯库根据卡拉迦列的舞台剧名作改编的讽刺喜剧片《暴风雨之夜》(1942年);根据穆尚泰斯库的话剧改编的《冬夜之梦》(1946年)。1944~1947年,进步的电影工作者把一些革命事件记录到胶片上,摄制了一些新闻片和小型纪录片,如《乡村狂想曲》(1945年,米哈伊尔导演)、《森林》(摄影师杰奥尔杰斯库)、《一分钟》(摄影师波斯坦)等。共和国成立后影片生产和发行实现了国有化。1950年开始建立布夫迪亚电影基地,成立布加勒斯特电影制片厂和亚历山德鲁.萨希亚纪录电影制片厂。1957年建立起国家电影资料馆。
社会主义罗马尼亚的第一个故事片《山谷在轰鸣》(1949年,克里内斯库导演)。在随后的1950年代,又相继拍摄出《我们的村子里》(1951年,杰奥尔杰斯库导演、伊柳编导)、《为了美好的生活》(1951年,涅格良努导演)、《米特雷亚.科科尔》(1952年,丘莱伊导演);《号手的外甥》(1954年,米哈伊尔导演);《展开》(1955年,克里内斯库导演)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表现新人新生活的现实题材影片。此外,以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有《罗马尼亚佃农》(1952年,根据卡拉迦列的作品改编,杰奥尔杰斯库导演)、《幸福的磨坊》(1957年,根据斯拉维奇的原作改编,伊柳导演)等。第一部彩色片为儿童片《红睡莲》,摄于1955年,托比亚斯导演。
进入1960年代以后,改编影片仍占很大比重,比较突出的有根据雷布雷亚努的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被绞死者之林》(1964年,丘莱伊导演)和《起义》(1966年,穆雷尚导演),它们忠实地再现了原作者创作思想。这一时期反映罗共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著名影片有《多瑙河之波》(1960年,丘莱伊导演)、《星期天六点钟》(1965年,平蒂列导演)等。
1960~1970年代,还拍摄了一批爱国主义历史题材的影片。第一部是《图多尔》(1962年,布拉图导演),它表现了1821年瓦拉几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歌颂了罗马尼亚建国史上反土耳其统治的最大一次起义。
此后,尼古拉埃斯库连续导演了 3部反映罗马尼亚抗击外来强大侵略者的历史影片:《达基亚人》(1967年)、《勇敢的米哈伊》(1971年)、《不朽的人》(1975年);德勒冈也先后拍摄了同一主题的历史影片《凯旋柱》(1968年)和《斯特凡大公》(1974年)。
除了上述史诗影片之外,还根据民间传说拍摄了一些反抗外族侵略的古装惊险片,如《绿林好汉》、《贞女遭劫》、《绿林好汉复仇记》(1966~1968年,科恰导演)等。
60年代后期,电影的题材日趋多样,表现当代现实生活的影片日益增多,如《通情达理──青年的早晨》(1967年,布拉耶尔导演)、《蜿蜒曲折》(1967年,瑟乌坎导演)、《恢复》(1969年,平蒂列导演)等,既有表现“代沟”,又有表现道德问题、妇女问题的影片。
1970年代,以文学作品改编最成功的影片有:韦罗尤和皮察根据阿吉尔比恰努的作品拍摄的《石婚》(1973年)和《金魂》(1974年)。《在桥的那一边》(1975年,原作斯拉维奇);《特纳塞.斯卡蒂乌》(1977年,原作赞菲列斯库);描写地下反法西斯斗争的有《陷阱》(1974年,马尔库斯导演);《墙》(1975年,瓦埃尼导演);《城市的蓝门》(1974年,穆雷尚导演);《此路不通》(1975年,勒斯塔塞导演);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爆炸》(1973年,德勒冈导演);反映工人生活的《沸腾的生活》(1975年,尼古莱耶斯库导演);《我们需要的人》(1979年,马尔库斯导演);反映农村生活的《暴风雨》(1973年,莫尔多万导演);反映青年生活及婚姻爱情等问题的《起飞》(1971年,乌尔苏导演);《菲力普,好样的!》(1975年,皮察导演)。
1970年代里突出的还有两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内斗争的影片《政权真理》(1972年,马尔库斯导演);《光阴》(1979年,维丹尼蒂斯导演)。
1980年代,现代题材影片进一步扩大。影片有挽救失足青年的《安娜和小偷》(1981年,卡洛泰斯库导演),表现家庭、婚姻问题的《重归于好》(1986,马勒斯库导演),反映社会道德问题的《竞赛》(1983年,皮察导演)、《片段》(1982年,塔托什导演);表现农村生活的《热面包心》(1984年,克洛伊托鲁导演)、《秋雨飘香》(1985年,莫尔多万导演),表现工人生活的《伐木工》(1983年,科尔马赞导演),儿童片《山之子》(1981年,纳吉导演);《从地狱归来的人》(1983年,马尔吉内亚努根据阿尔比恰努的《宪兵》改编);《阿德拉》(1984年,韦罗尤导演)。
罗马尼亚的动画片从195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中首推波佩斯库-戈波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系列片:《简史》(1956年)、《七艺》(1958年)、《人类》(1960年)、《喂,喂!》(1962年)等等。其他著名的动画电影工作者还有特鲁伊克、巴拉沙等人。

一部罗马尼亚的电影,讲的是二战时期德军占领了一座特别高特别高的山

罗马尼亚电影《侦察英雄》。

剧情简介:1945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末期,罗马尼亚经过共产党领导的起义已经从法西斯阵营脱离。新生的罗马尼亚军队经过分析、研究,确认一个“山洞地区”有一支德国人的秘密军队正准备撤退。于是,斯托扬大尉、报务员伊昂和一个叫侠奈克的斯洛伐克人奉命出发。他们要潜入德国人战线的后方,就必须翻越一座很高的山。出于斯托扬的意料之外,当他们到达山脚时,遇到了德国兵,为了掩护斯托扬和伊昂,侠奈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斯托扬和伊昂继续前进,可是当他们爬到山上时,又被德国人抓住,并被押往党卫军军营,这里正是“山洞地区”。敌人把他们隔离审讯,伊昂被处死,斯托扬则被关起来,和另外两个俘虏(一个英国医生和一个叫拉生的丹麦人)关在一起……

第60届戛纳电影节摘得金棕榈奖是哪部影片

获得第60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是由克里丝蒂安·蒙吉执导,安娜玛丽亚·玛琳卡、弗拉德·伊凡诺夫主演的剧情片《四月三周两天》。

1、《四月三周两天》改编自真实的事件   。导演创作该片的灵感来自罗马尼亚禁止堕胎的法令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1966年之前,堕胎在罗马尼亚是合法的,但是在1966年,罗马尼亚政府颁布了禁止堕胎的法令。

2、这个法令颁布后,很多罗马尼亚妇女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怀孕,从而导致罗马尼亚的人口也随之增加,而该片的导演克里丝蒂安·蒙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生的。

3、导演希望通过该片透视20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的社会生活,并呈现在堕胎法令的重压之下,人们在生活中处处妥协的态度。

扩展资料:

影片评价

1、《四月三周两天》是一部张力十足的电影。在影片中,导演反复运用平稳简约的手法,依照场景的变换顺序,把几个闭合的段落交代给观众。在片中朴实的对话里,依然蕴藏着足够的戏剧张力。

2、影片中的生活是丑陋和枯燥的,然而导演却要在这种生活中去挖掘悬念和坚强。影片唯一的高潮来自于结尾处,长镜头下积攒的焦灼在乌蒂拉冲出恋人家门时爆发,此时屋内的沉默比门外的喧闹婚礼更让人欣慰,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一丝解脱后的空虚。

3、该片关注女性,影像风格质朴,有一段表达女主人公彷徨心境的摇晃镜头尤其让人赞叹  。影片诚实、纯粹地展现了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妥协的生活状态。

4、该片以一位女生的视角,用平实的镜头把一个有关堕胎的故事在银幕上娓娓道来。也正因为如此,朴素的摄影手法和那些令人震惊的现象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影片仿若地壳深处涌动的岩浆,虽然被岩石包裹,但是却爆发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