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兰登堡协奏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的鉴赏)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29 22:50:51 浏览104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的鉴赏

提到协奏曲,恐怕浮现在脑际中的是诸如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或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这些传世精品被全世界所熟知,仿佛协奏曲就应该是这样的(炫技的独奏和轰鸣的管弦乐交辉。美丽的旋律、戏剧的效果、交响性展开,唤起我们或悲伤或激动的情感共鸣)。大部分这类耳熟能详的协奏曲都是在古典音乐时期(约1790年后)定型并发展起来的,可称为独奏协奏曲。然而,这里介绍的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却是另一种样式,是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听起来更象是室内交响乐。
1719—1721年,应勃兰登堡侯爵之约,巴赫创作了一套六首题为“为几件乐器而写的协奏曲”曲集,这套曲集后来被称为《勃兰登堡协奏曲》。
该作品采用当时欧洲盛行的“大协奏曲”体裁,即由一组独奏乐器和另一组伴奏的乐队相互竞奏,形成互动的音乐交流。通常独奏组的乐器是由两支小提琴加羽管键琴组成,乐队部分则是弦乐家族加通奏低音(羽管键琴)。但作为六首一套的曲集,巴赫在这里显然是在探讨各种乐器组合的方式,以此来更加丰富而充分地揭示音乐的内涵。
六首协奏曲的风格迥异,不仅乐器组合彼此不同,而且协奏方式也各异。第一、三、六首中没有独奏乐器组显现,协奏关系表现在乐队分与合的布局之中,接近室内交响乐的风格。第二首是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和高音小号的四重协奏曲,高音小号和第一协奏曲中高音小提琴的音色,在现代的乐队中是很难听到的。第四首是小提琴和两支长笛的三重协奏曲。第五首是羽管键琴、小提琴和长笛的三重协奏曲。值得注意的是,该首协奏曲在第一乐章结束前的那一大段的羽管键琴独奏,或许正是现代协奏曲中华彩乐段的鼻祖。
六首协奏曲都采用意大利式的快--慢--快三乐章的结构布局,这也是今天独奏协奏曲所延续的主要乐章布局。略有不同的是,第一协奏曲在第三乐章之后接上了一首小步舞曲乐章,添了一只大尾巴。而第三协奏曲则反之,将中间的慢乐章省略了,代之以两个柔板和弦过度,引入另一个快乐章。这两首协奏曲虽有不同变化,但仍保留着三乐章的构架。由此可见,巴赫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变化和创新的精神。
这六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都是以活泼明快的气氛开始。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交音乐,体面、欢乐、有点趾高气扬,是当时这类音乐的标签,适用于任何仪式、庆典、宴会等场面。整个乐章只建立在一个单一的主题之上。巴赫在创作上坚持着每次只做一件事的古老原则,在一个音乐内核中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这或许会被认为是一种单调的音乐,因为它不象现代的协奏曲,对比的主题形象,产生二元的戏剧效果,戏剧效果产生故事。我们已经习惯了听故事,一旦没有听到所期望的戏剧效果,便会感觉音乐平淡。其实,我们应该学会每次寻听一种情感,多数的人生不也是在平淡中走过的吗?
第二乐章都是抒情的慢板乐章。这里即有沉思、忧伤情绪又有充满诗意田园画卷。聆听这一乐章,不求在音乐中得到什么,只需放松身心,享受缓缓流过的音乐时光。
传统的热情又回到第三乐章。巴赫在这里向我们展示了他高超的作曲技巧。第二、四、五首以赋格体结束。巴赫将这种对位音乐的最高形式发展到了顶峰,后面再也不曾有人超越这位巨人。一个音乐主题飞翔(拉丁文Fuga意为飞翔)在乐队的各个声部之间,变化多端、穿梭往来。赋格曲就象延绵起伏的山脉、海浪一样,错落有致,乐队中每个声部的个性都能被听到。第一、三、六首采用民间舞曲体裁,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正适合套曲的结束。
巴赫的音乐犹如美丽的建筑,从细节到整体都和谐完美。欣赏巴赫的音乐,不要期望会给你讲故事,也不要指望他的音乐会带给你过度的感情宣泄或令人震撼的效果。音乐在这里仅仅提供最基本的情绪元素,让你在平静中感觉音乐在心中流过,感觉这一砖一石建起来的音乐殿堂。
《勃兰登堡协奏曲》在巴赫一生浩如烟海的作品目录中并不醒目,但却是管弦乐作品中的典范之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大乐团的保留曲目。

《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其中《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受科滕亲王在勃兰登堡的表兄路德维希公爵之托而作的,路德维希之所以会爱上巴赫的音乐,并邀请他作曲,是因为科滕的亲王为了纾解旅途疲惫,很喜欢带着巴赫到处旅行、参加社交活动,这样一来,也可以顺便夸耀他那出色的乐团。这首曲子的乐器分配、乐章组成方式都很独特,独奏乐器繁多,演奏难度很高。

巴赫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哪些

《平均律钢琴曲集》、《勃兰登堡协奏曲》、《歌德堡变奏曲》、《马太受难曲》、《意大利协奏曲》等。

1、《平均律钢琴曲集》

《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前奏曲与赋格)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这套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峰巅,彪罗(Hans Guido Von Büllow)把它比喻为音乐上的《旧约圣经》。

2、《勃兰登堡协奏曲》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J.S.巴赫 (1685-1750)以精湛的对位技巧赋予复调音乐无限的魅力。勃兰登堡协奏曲,是他众多管弦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组。全曲共6首,每首的乐器组合各不相同。

3、《歌德堡变奏曲》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晚期的一部键盘作品,1741年出版。全曲32段,全部演出40-80分钟。这部作品长期不受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前半叶。女大键琴家兰多夫斯卡(Landowska)的公开演奏及录音。

4、《马太受难曲》

《马太受难曲》被认为是古典音乐无可比拟的巅峰之作。《马太受难曲》是巴赫一生5部受难曲创作中最完美,也是最出名的一部。

5、《意大利协奏曲》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是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图书作品《巴赫意大利协奏曲》作者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向来以出版最具权威性的依据作曲家手稿及第一次出版(俗称“原版”)的版本而著称。

简述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艺术特色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艺术特色如下。

一、《勃兰登堡协奏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所有交响乐中最有名的一部。整支曲子由6首音乐组成,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乐器组合,其中第3首和第6首属于乐队协奏曲,第1、2、4、5首属于大协奏曲。从这一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巴赫高超的音乐创作技巧和艺术的洞察力。

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艺术特色

1、调动了多种乐器

这六部协奏曲是巴赫最好的一部作品,也是他自由发挥其技能的最佳范例之一,它被后世誉为最好的协奏曲,也是巴洛克协奏曲的代表作。

在这组作品中,巴赫以鬼斧神工的熟练技巧展开动机,而除了创造纯粹的欢愉之外,别无他求。巴赫调动了当时的一切乐器,并巧妙运用地运用了各种组合。

2、风格迥异

六个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差异很大,它们的乐器搭配和演奏方法也不尽相同。

第一、三、六首乐曲中没有出现任何单独的乐器,它们之间的协奏关系体现在乐队的分合式安排中,与室内交响乐的形式风格相吻合。

第二首乐曲是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和高音小号的四重奏,其中的高音小号和一号小提琴的音色在当代乐团中是很少见的,尤其是作品中蕴含的交响性技术研究,更是对后期古典交响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四首乐曲是三段协奏曲,由小提琴和两支长笛组成,音乐十分地飘渺。

第五首乐曲是三人的合奏,分别是小提琴、羽管键琴和长笛。值得一提的是,这首协奏曲在第一乐章结尾时,有一大段的羽管键琴独奏,可能就是华彩乐段的鼻祖。

巴赫作品介绍 巴赫写了什么作品

1、《勃兰登堡协奏曲》关于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创作缘由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巴赫应了当时的勃兰登堡侯爵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的邀请而作,1719年巴赫为科滕大公利奥波德赴柏林选购钢琴的时候认识了这位侯爵大人,巴赫曾为他演奏。另一种说法则是巴赫在科滕创作了这些作品,并在接到邀请之后略加修改,献上了这6首作品。可以肯定的是,1721年3月24日,这些杰作和一封在我们看来措词相当谦卑的信一起寄给了勃兰登堡侯爵。

2、《马太受难曲》马太受难曲(Matth?uspassion)BWV244,是一部清唱剧受难曲,由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于1727年(在莱比锡担任教会指挥时),内容是根据马太福音里有关耶稣的受难。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英语:StJohnPassion)是巴赫两部完整的受难曲作品。整部作品演出时间长达3小时。

3、《哥德堡变奏曲》这部作品长期不受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前半叶。女大键琴家兰多夫斯卡(Landowska)的公开演奏及录音。之后,1955年加拿大钢琴家格伦·古尔德将其选作自己的第一张录音作品。而现在,哥德堡变奏被视为巴赫作品中最重要的变奏曲之一。

4、《音乐的奉献》音乐的奉献(英语:TheMusicalOffering,德语:MusikalischesOpfer,BWV1079)是由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的一组卡农和赋格键盘曲集。整部作品的音乐主题为一段六声部里切尔卡,是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指定的。巴赫也将这段旋律称作“普鲁士赋格”。

5、《b小调弥撒曲》整首《b小调弥撒曲》的创作年份差不多有25年。研究巴赫的生平的学者一般都同意,巴赫本人并不打算创作一首真正的拉丁弥撒曲。 其中垂怜经及光荣颂,是1733年为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驾崩及奥古斯特三世加冕时所采用的音乐(因为奥古斯特三世信奉罗马天主教)。其他乐章则在不同时期中创作。

巴洛克时期的协奏曲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特征如何

三种类型。

相关特征:

1、大协奏曲:

是当时最重要的管弦乐体源裁,由二或三件乐器构成一个独奏组与合奏部分进行协奏,也是小组独奏乐器和大组乐器相互对比的竞奏。

2、乐队协奏曲或协奏交响曲:

在大协奏曲之后发展起来的多乐章协奏曲体裁,其特征是:乐队中的某个乐度器既起到独奏的作用,又充当合奏的角色,其中发挥华丽技巧的某个乐器与合奏部分常常形成对比竞争风格,该体裁尤其强调协奏部分。

3、独奏协奏曲:

协奏曲体裁中最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一件乐器与管弦乐队进行协奏的体裁。道托雷利于1698年创作的独奏协奏曲奠定了这种体裁形式的地位。

扩展资料

古典乐派及浪漫乐派的部分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多采用双重呈示部,先由管弦乐队演奏第一个呈示部,之后独奏乐器加入演奏,随后由独奏乐器为主演奏另一个内容不完全一样的第二个呈示部。

除此外,在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再现部结束、结尾开始前的主和弦第二转位和弦后安插由独奏乐器演奏的华彩乐段,并用属和弦上长时值的颤音过渡至管弦乐合奏的结尾。

二十世纪以后,如苏联的格里埃尔的声乐协奏曲,则以人声与乐队结合而成。西方现代主义音乐流派的某些协奏曲,则更显出“浓缩”、“简短”的特点,“新维也纳乐派”韦伯恩以无调性的十二音序列形式写成的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