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菲尔德m1853

恩菲尔德m1853(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使用的武器叫什么)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29 21:09:08 浏览170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使用的武器叫什么

英军:恩菲尔德1853式前装线膛步枪,使用米涅弹,可集中火力向500码以内的敌军射击,终点动能足以杀伤900码左右的敌人。法军装备米涅步枪,性能基本与英军同上。

火炮:M1857型12磅拿破仑炮,炮管长66英寸(1.676米14.3倍口径),口径117mm,炮身重1227磅(556.57公斤)左右车轮直径57英寸(1.45米),全重(炮身、炮架加上车轮)重2445磅(1109公斤)。全炮组合(全炮加上前拖车上和附带弹药箱)共重3865磅(约合1750 公斤)。M1841型6磅(2.54公斤)拿破仑炮口径为93mm,身管长1.52米(16.3倍口径),炮重389公斤拿破仑炮和同时期的大多数火炮一样可发射实心炮弹、爆破弹、霰弹和榴霰弹。

斯普林菲尔德m1863式步枪

斯普林菲尔德M1863式步枪:

 


重量:9.5磅(4.3千克)
全枪长:56英寸(142.2厘米)
枪管长:40英寸(101.6厘米)
口径:.58英寸(14.7毫米)
初速::约950英尺/秒(290米/秒)
枪机类型:击发枪机
1863式步枪是
南北战争期间美军制式步枪中最为成熟的型号,其射击性能与1861式步枪基本相同,在击发装置相同的基础上1863式步枪修改了击锤的形状与击砧的位置使其击发动作比1861式单纯简化的枪机更为可靠,枪箍借鉴了英式的弧线设计(恩菲尔德1853与惠特沃斯步枪都采用这种设计)使其固定更为牢靠并可以有效防止护木磨损。
1864年这种步枪进行了小范围的修改,改进了准星与枪箍,被称为1864式步枪,不过其型号一般同样归入1863式步枪。
该型步枪在战争期间被大量生产,数量超过70万支,但装备应用不广,绝大多数为库存,主要装备北方军。
有趣的是,在定装子弹和后装步枪成熟以后,作为一个折中的选择,美军并没有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制新的步枪。
而是学习英国人的办法,将现有的1861,1863式步枪进行改装,厄斯金·阿林将枪管尾部上面削去一部分,形成一个可容纳子弹的枪膛,被称之为‘阿林天窗’,然后铰接上一个带有击针后膛盖,修改一下击锤的外形,于是
前装枪顺利升级成为边缘发火式后装枪。
这批步枪被统称为
斯普林菲尔德1865式‘活门’步枪,这种改装被证明是不完美的,因为这些便宜的活门步枪退壳器很不完善,一旦弹壳因爆炸而膨胀堵塞弹膛,士兵不得不用小刀将弹壳抠出来,其结果可想而知。
M1863式步枪是美军最好也是最后一种前装步枪。

为什么清末与西方国家的战争都是失败,两方的武器装备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为什么清末与西方各国家的战争都是失败,两方的武器装备差距到底有多大?清朝与国外的差距,武器实力是硬伤,本来源自中国的火药,却被帝国列强反制成,攻打中国的强弩利炮,我国的军事实力源于长期积累,清朝年间闭关锁国,拒绝对外交流,也导致整个大天朝没有赶上整个工业革命的浪潮。等大清朝的国门被火炮轰开的时候,统治者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清政府战力预估

清朝末年,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在战场上显而易见,武器装备的落后,再加上大规模杀伤性范围武器的无知恐惧,才让当时的人们认识到还有坚固的城墙也无法抵挡的火炮进攻。

众所周知,整个武器时代的发展,从刚开始的原始武器时代,后来逐渐演化成了冷兵器时代,制作原材料也从石块木棍,逐渐演变为金属组合体,简单的金属组合再结合机械原理,整个武器发展也出现由冷变热的转变,配合火药,从单点攻击变成范围爆炸伤害。

其实在我国清朝时期,已经有了热武器的广泛应用,而我们与西方列强的最大差距就在于,他们提前通过工业革命,开启了武器的大规模生产量化阶段,而我们还是仿佛手工小作坊似的纯手工打造,效率高低自然不言而喻。

当时清朝最常使用的远距离射击武器,除了弓箭,也有火绳枪,但是需要人工辅助,完全和欧美国家的洋枪洋炮不能相提并论。

我国火炮发展史

按照18世纪的清军战力核算,与西方差距至少几十年,还是以方便携带的刀枪棍棒等冷兵器为主,当时的远程射击武器除了弓箭,就是经常会用到的火绳枪,同时还混合部分长枪。

纵观我国热兵器发展史,元朝和明朝是不得不提的两个高速发展阶段,大型火炮以及各种炸弹都层出不穷,当时纵观整个世界居于前列,随着永乐年间政局变革,火器的发展也从大型化逐渐变为小型化轻便化方向自此为时间节点。

我国热武器发展也逐渐进入停滞放缓阶段,正德年间,西方热武器的发展已经出现愈演愈烈的势头,尤其是单兵骑射类武器,以及加长版大型火炮,也已经与东方逐渐拉开差距。

后来在万历时期,随着国外走私货流入我国境内,欧洲地区先进的长管火炮,以及当时的速射炮,加之上文提到的火绳枪,制造原理及方法才陆续进入我国。

武器装备实力差距对比

接受当时西方界的启蒙,我国武器发展也迎来另一个小高潮,尽管制造技术以及规模化上没有西方先进,但是凭着数千年来的技术积累,能够轻松翻新,推陈出新,只不过量产能力上存在根本缺陷,技术上确实领先,譬如当时研发的轻型野战火炮,性能优良,堪称世界级水平。通过技术改造,也出现了低倍火炮以及众多类型的多样化速射炮,大中型速射炮也有一定涉及,但主要还是以小型为主,也主要制约于当时的生产效率。

受特殊地理环境制约,当时国产火炮主要以陆战为主,而西方列强则主攻水水上舰艇系列,逐渐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后来我们就很少借鉴,甚至引用国外火炮。清朝后期,李鸿章再次大规模采购西方国火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流行的武器主要有恩菲尔德M1853同斯普林菲尔德1855这两种,已经算是现代化武器枪械的雏形了,整个淮军洋枪装备率高达70%,1870年甚至引进了格林机枪。

战败的根本问题探究

当然这是正规武装军,民间也有走私而来的进口武器,但是关于这批武器的由来,其实也是当时沙俄有意为之,他们为回军等势力提供轻型武器支援,以克恩卡M1867为主,精度更高,枪管更长,子弹拥有更多的加速空间,实战效果也相对较好。

总的来看,整个清朝,无论是正规军,还是地方其他势力,火器种类复杂,型号众多,不仅有滑膛枪,当然也不缺乏当时最先进的毛瑟连发枪,枪支是解决了,但弹药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弹药补充也是整个清政府最头疼的问题,采购差不多要20多种种类的子弹,何况当时清朝国立我们也都有所共识。看似配备精良的火炮部队,实际作战能力几乎微乎其微。

总结概述

清朝后期,西方列强武器配备尽管种类可能不是特别丰富,但他们的实战能力绝对属于领先地位,首先就不会担心弹药短缺的问题,但是清政府不可能不着急,西方国家之所以会给清政府武器,一方面是为了换取真金白银,一方面他们也明白战争的胜负并不是武器决定的,而是最终的弹药补充,这才是打持久消耗战的关键所在。

鸦片战争中英军装备的是前膛枪吗

早前的火枪,弹药都是由枪管前面装进去的,而后膛枪是子弹从枪械后面装进去的。
1814年,回到故乡的德莱赛在他自己的工厂开始了后膛枪的设计。
1836年,德莱赛完成了整把从后面装弹药的针发枪的设计。在当时,步枪都是从枪口装弹药的,从后面装弹药无疑是十分“非主流”的做法。但是,普鲁士政府认识到了这种“非主流”步枪的优越性,于是政府马上就收购了这一发明,并把它作为最先进的秘密兵器,进行秘密研制。
1841年,德莱赛解决了针发枪的几项跨越性的关键技术后,德莱赛步枪立即被普鲁士军队采纳,并以M1841的名称列装。
1848年,德莱赛针发枪的秘密被公开。但对于这种优秀的步枪,很多人都持反对态度。据说,一位普鲁士将军非常讨厌后装枪,他在死时留下遗言,要求在他的墓地上用前装滑膛枪放一阵枪声,否则他死不瞑目。一个瑞士军事代表团访问普鲁士时,检阅了普鲁士后装枪部队的瑞士将军边走边嚷嚷道:“用嘴吃东西才是高贵的(指前装枪),瑞士射手从来不会卑贱到使用从尾部装填的‘灌肠枪’(指后装枪)来射击。
由于1860年美国内战、普鲁士-丹麦战争中后膛枪的出色表现,1864年,英国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挑选一种新步枪,替换过时的恩菲尔德M1853。委员会首先决定采用美国人雅各布·斯奈得(Jacob Snider)的设计作为过渡方案,将前膛装填的恩菲尔德改装为后膛装填并改用金属弹壳弹药。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1840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所以,那时候的英军和清军装备前装枪。

一战时最好的步枪到底牛在哪里

你指的是那把步枪,kar98k?李.恩菲尔德?勒贝尔M1886?春田M1903?不会是汉阳造吧?如果是kar98k应该是坚固耐用,可靠性极佳。李.恩菲尔德射速快,枪身短,在堑壕战中小巧灵活。勒贝尔M1886虽然名气不大,但是法军部队前前后后装备了几十年。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把步枪仍然活跃在恐怖分子和地方部队的手中。春田M1903可说是98系列步枪的变形枪,在M1加兰德取代它往昔的位置时,它又以M1903A4狙击步枪的名义继续服役,负责精准,远程火力支援,如今的M1903仍然在美军中服役主要用于检阅和训练。汉阳造,这个。。。我真不知说什么了。

现代枪支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现代枪支是由普鲁士(德国)工人冯·德雷泽发明的。

最早的后装枪是由普鲁士(德国)军械工人冯·德雷泽发明的。这种枪同时又是一种击发枪。一扣扳机,一根长撞针便从弹药筒的底部穿过,插入炸药,刺穿雷管,引发炸药爆炸,将弹丸发射出去。

后装枪这种从后面装弹的武器才真正具有了前人无法想象的射程、准确性和发射速度。后装枪和击发式枪击的出现,标志着枪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现代枪械)。

扩展资料

1841年,德莱赛解决了针发枪的几项跨越性的关键技术后,德莱赛步枪立即被普鲁士军队采纳,并以M1841的名称列装。

由于1860年美国内战、普鲁士-丹麦战争中后膛枪的出色表现,1864年,英国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挑选一种新步枪,替换过时的恩菲尔德M1853。委员会首先决定采用美国人雅各布·斯奈得(Jacob Snider)的设计作为过渡方案,将前膛装填的恩菲尔德改装为后膛装填并改用金属弹壳弹药。

后膛枪是什么

后膛枪是指子弹从枪械后面装进去的枪,该火枪的发明人是德莱赛,后膛枪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上半叶,早前的火枪,弹药都是由枪管前面装进去的。

早前的火枪,弹药都是由枪管前面装进去的,而后膛枪子弹从枪膛后面装进去的。

扩展资料:

发明过程:

1814年,回到故乡的德莱赛在他自己的工厂开始了后膛枪的设计。

1836年,德莱赛完成了整把从后面装弹药的针发枪的设计。在当时,步枪都是从枪口装弹药的,从后面装弹药无疑是十分“非主流”的做法。但是,普鲁士政府认识到了这种“非主流”步枪的优越性,于是政府马上就收购了这一发明,并把它作为最先进的秘密兵器,进行秘密研制。

1841年,德莱赛解决了针发枪的几项跨越性的关键技术后,德莱赛步枪立即被普鲁士军队采纳,并以M1841的名称列装。

1848年,德莱赛针发枪的秘密被公开。但对于这种优秀的步枪,很多人都持反对态度。据说,一位普鲁士将军非常讨厌后装枪,他在死时留下遗言,要求在他的墓地上用前装滑膛枪放一阵枪声,否则他死不瞑目。

一个瑞士军事代表团访问普鲁士时,检阅了普鲁士后装枪部队的瑞士将军边走边嚷嚷道:“用嘴吃东西才是高贵的(指前装枪),瑞士射手从来不会卑贱到使用从尾部装填的‘灌肠枪’(指后装枪)来射击。

由于1860年美国内战、普鲁士-丹麦战争中后膛枪的出色表现,1864年,英国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挑选一种新步枪,替换过时的恩菲尔德M1853。委员会首先决定采用美国人雅各布·斯奈得(Jacob Snider)的设计作为过渡方案,将前膛装填的恩菲尔德改装为后膛装填并改用金属弹壳弹药。

恩菲尔德步枪的介绍

恩菲尔德镇位于英国伦敦的北郊,英国政府于1804年在那里建了一家兵工厂,最初的恩菲尔德兵工厂只是负责组装布朗-贝斯(Brown Bess燧发枪),后来发展成设施完善具有研发能力的轻武器研究和生产厂。虽然英国皇家兵工厂不只一家轻武器工厂,但恩菲尔德是主要的研发中心,在那里研制的步枪被冠以恩菲尔德步枪的名称。第一种使用“恩菲尔德”名字命名的步枪是在1853年设计的一种单发前装式线膛击发枪。在1866年又设计了后装式斯耐德-恩菲尔德步枪,这是把前装弹的1853式恩菲尔德步枪改装成后装弹的斯耐德式后膛的产品,口径为·577英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