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舞蹈

刘庆棠的舞在中国到底怎么样?古人怎样学舞蹈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26 19:33:43 浏览30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刘庆棠的舞在中国到底怎么样

革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精典之作,每一个音节,每一段音乐,每一个舞蹈动作精益求精百看不厌,百听不烦,特别是红色娘子军剧中党代表的扮演者刘庆裳,看他的舞蹈简直是一种享受,他英俊高大,每一个舞蹈动作透露着男军人的阳刚之气,五十几年过去精典就是精典,能够永世留存,旗手就是旗手,内行人抓的主创作品,透露着主人的艺术修养和文艺气质。

古人怎样学舞蹈

舞蹈是身体的艺术,更是情感的外在表达和延续,是肢体美的表现,更是舞者的灵魂和情感寄托。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舞蹈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的娱乐形式。

但在古代,舞蹈这种充满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在舞蹈中,有一种特殊的舞蹈,被称为“宫廷舞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宫廷舞蹈的产生和发展。

宫廷舞蹈的产生

在夏商周时期,奴隶社会的建立,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分化,在上层统治者的生活之中,娱乐开始占据生活中的一部分。相传,奴隶社会的第一个统治者启,在娱乐上就颇有自己的看法。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氏族社会常常在祭祀或者是庆祝的时候进行跳舞。夏朝统治者启就把这些用来祭祀神灵的乐舞供自己赏乐。

据文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到:“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磺。“虽然文献记载的内容十分夸张,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大致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有舞蹈这种用于宫廷娱乐的形式了。在《墨了·非乐》中记载:“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更是清晰的看出,宫廷舞蹈的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了。

西周建立之后,相比于夏朝,更加完善的礼乐制度被建立。在这一整套的礼乐制度之中,舞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统治者对于舞蹈的分类也更加的清楚,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舞蹈。舞蹈的审美特征也是较为庄严和崇高。例如,在《周礼·地官》中所记载:“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帐舞,帅而舞社樱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早唤之事。“这是用于祭祀的舞蹈。

在《周礼·夏官》中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枢,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相比于祭祀舞蹈的仪式感,用于驱除灾疫的舞蹈就更有目的性,也更像巫术,驱灾辟邪保平安。除了用于祭祀和驱除灾疫的舞蹈之外,还有很多的目的,如教育、宴会享乐等等。由此可见,在西周时期,规范完整的宫廷舞蹈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并成为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开始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了。

宫廷舞蹈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力量崛起。在政治制度受到冲击之时,礼乐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西周时期的宫廷舞蹈的庄严与厚重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战国女乐出现,它以更加自由多姿的形态迅速成为各个诸侯国的宫廷舞蹈的选择。

战国女乐多来自于民间,郑国的乐舞随意开朗,宋国的乐舞柔媚多情,卫国的乐舞快速激情,齐国的乐舞新奇独特。尤其是在战国时期屈原的《九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奔放自由的祭祀舞蹈,充满了原始神话的浪漫想象。春秋战国的“郑卫之音“,也标志着古代宫廷开始接受来自民间的乐舞。

秦汉时期,民间俗乐舞终于在宫廷取得了合法地位,并且成为宫廷舞蹈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俗乐舞在宫廷的确立首先体现在国家乐舞机构的设置中。汉代宫廷为管理俗乐舞专门设置了“乐府“这一政府机构。乐府虽在秦时就已出现,但真正形成一定规模是在汉武帝时代。乐府成员,多选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音乐风格和种类也逐渐丰富,据《汉书》记载:“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采观。…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七林平乐馆。“武帝还“作巴俞、都卢、海中、杨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招待赴都城朝拜的宾客。于此同时,汉王朝对外交流发展,加之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少数民族乐舞汇集京都。在班固的《东京赋》中记载:“东夷之乐执矛舞,西南夷之乐执羽舞,西夷之乐执戟舞,北夷之乐执干舞。“。宫廷舞蹈的种类在此时得到了大发展,更加丰富多样。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汉朝的发展,在此时舞蹈的主流是清商乐舞和胡舞。清商乐是古代汉族传统民间乐舞的名称。曹魏时宫中就设置了清商署,至西晋,清商乐在宫廷大为发展。后来东晋迁都,部分乐舞又随政权的南移在南方发展为江南吴歌、荆楚西声。另一种“胡乐胡舞“主要指西北少数民族的乐舞。

唐朝时期,宫廷舞蹈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更加繁荣,自由与多样反映了盛唐的气象。凡劲健矫捷、洒脱明朗、快速有力的统称“健舞“;凡婉曲柔媚、温馨雅致、妙曼舒缓的被称为“软舞“。除了舞蹈风格的不同,民族之间的舞蹈也更加交流融合,“大曲“为代表的汉族传统风格的乐舞,又有以“九部乐“、“十部乐“为代表的各少数民族和外国风格的乐舞,还有以《西凉乐》为代表的大胆借鉴、融合中西的乐舞。在文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到:“自周、隋以来,……,鼓舞曲多用龟兹乐。“

宋元时期,宫廷舞蹈的发展又不同于唐朝的盛唐气象,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在宋代时期,宫廷舞蹈的主要形式是两种,一是“大曲歌舞“,有着固定的程式,并融合了其他的艺术形式。“大曲歌舞“指把音乐、舞蹈、诗歌进行综合运用,追求文学性的情感。另一个则是元代时期的“队舞“。

明朝时期,由于政治的干预,宫廷舞蹈的发展有所回落。到了清朝,满族建立的政权,为宫廷舞蹈的发展重新带来了一丝生机。据《清史稿》记载:“舞有二:用于祀神者曰佾舞,用于宴享者曰队舞。凡佾舞武用干戚,文用羽禽。“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文明影响中国,清代时期宫廷舞蹈的发展也开始了融合西方舞蹈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