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腔全本戏

陕西秦腔全本戏(西安看秦腔戏,哪个剧院最好)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26 07:11:45 浏览13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西安看秦腔戏,哪个剧院最好

从历史和文化底蕴来看,最好的当属易俗社和戏曲研究院了。西安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是在辛亥革命推动下成立的近代中国最早的戏曲团体;戏曲研究院的前身陕甘边区民众剧团,成立于抗日烽火遍地、民族救亡图存的1938年,他们无论是编导还是演出,班底非常雄厚,阵容十分强大,百年来,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秦腔的传承、发展和变革中,在推动社会巨大进步的历程中,功勋卓著,彪炳千秋。众多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大批的经典传统和现代剧目,以及大量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构成了两大秦腔剧院最恒久的艺术魅力…… 只是近年来,研究院在秦腔改革的进程中,路越走越偏,太过曲高和寡了,和原汁原味的秦腔日益脱节,不能不让人引以为憾!好在只是新编和移植,曾经的“血泪仇”“十二把镰刀”“梁秋燕”“洪湖赤卫队”“祝福”等等,还有传统的经典和现代的样板,魅力永恒!

你心目中的秦腔十大名角都是谁

从民国到如今,秦腔名角多了去了。因各人爱好不同,欣赏的角度,还有年龄方面的原因,答案是不尽相同的。

农夫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爱看秦腔戏,到如今巳有五,六十个年头了。我心目中的秦腔名角有活周仁任哲中,郭明霞,袁克勤,刘毓中,孟遏云,王辅生,闫振俗,贠宗翰,李爱琴,李正敏,肖若兰,肖玉玲,刘茹惠,郝彩风,王玉琴,吴德,陈妙华等(已超过了十名,但实在无法割爱)。

当然,秦腔的新人辈出,现在仍活跃在舞台上的很多秦腔新秀,诸如丁良生,候红琴,孙存蝶,张涛,乔慷慨等也都很优秀,但说实话並没有亲临戏台下看过他们的演出,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

西安目前有哪些秦腔演出剧团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下辖的五个团:秦腔团,青年实验团,眉户碗碗腔团,小梅花秦腔团,第十期演员训练班,西安演艺集团,下辖的四个社,团:三意社,易俗社,周至县剧团,青年团。长安区剧团,鄠邑区人民剧团,鄠邑区大众剧团,西安明星剧团,周至青年秦腔剧社,临潼区剧团,高陵区剧团,蓝田县剧团,西安市秦剧团,陕西唐梨园秦腔影视剧院,周至县秦剧团。

哪家的秦腔戏演的好

秦川八百里,随时间长河积淀下来的不只是周礼秦制,不只是汉唐瓦当,不只是皇陵故

道,更有秦腔大戏遏行云,十三门艺人唱连台。秦腔发源于西府宝鸡, 流传于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新疆等地, 以关中方言为基础,因周代以来关中谓之 “秦”,遂称秦腔; 秦腔 “形成于秦, 精进于汉, 昌明于唐, 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说是戏曲届的鼻祖也不为过;不同与昆曲的清丽柔婉,不同与京剧的活泼明快,更不同与豫剧的“有血有肉” ,秦腔以其高亢激昂、粗犷豪放、苍凉纯朴的艺术韵味, 深深折服了三千万陕西人, 以及更多的西北男女老少, 正所谓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 。

秦腔属于每一个陕西人,说这话有点大,但从幼时,就深深被秦腔戏的韵味所折服,什

么《窦娥冤》《铡美案》《赵氏孤儿》 ,比如《张连卖布》 ,我说我会唱你们信不, “你把咱家的大狸猫卖了做啥,我嫌它吃老鼠不吃尾巴,你把咱家的狮子狗卖了做啥,我嫌它不咬贼娃光咬娃娃”,还有《三滴血》里“祖箱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姐弟姻缘生了变。堂上滴血蒙耻冤”。等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曲艺节目, 当然喷火、 变脸、 顶灯等等表演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幼时爬戏台攀电杆争着抢着也要看的绝佳之作,秦腔的韵味还在于它并不只是一出舞台大戏,绕着村里转一圈,厨房里、田间地头、晚上闲扯的老汉们、还有村里的高音喇叭到处都流曳着秦腔的旋律,孩子满月秦腔贺喜、成人过寿秦腔送福、老人去世秦腔鸣哀,这三周年的时候还得来一处大戏,唱它个三天三夜;这有着一把二胡、一个锁啦、一个锣鼓、一个琵琶,随着快板一声响,出将入相、文斗武行,几个老头子也能在自家院里酣畅淋漓、吼出个面红耳赤《三回头》 、唱出来《辕门斩子》不徇私、玩出个《亲家打架》老来乐;人逢喜事精神爽,快板一声响,肚里窝火吼一通,慢板噌噌噌,所有的不如意与烦恼,都能在一声高亢的吼声中,消失于飘渺的天际里,随之而来的是血脉的活络、是筋骨的舒展、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 ,随着现代流行文化的活跃, 十里八村看大戏的年代一去不复返,这戏里戏外无不是坚持与热爱,坚持的人还是在喜欢着,不喜欢的人从来都是过客;我们家这边以前每逢古会必请大的戏团,戏园子里大晚上灯火通明,锣鼓恰斯(两种乐器)一阵响,这戏幕一开就不可收拾,戏到高潮、唱到精彩,掌声雷动,叫好声不绝于耳,丑角上台笑颜如花,一处“苦情”泣下沾襟,哭了,笑了都缘于秦腔。唱、念、做、打,戏里是人生,戏外也是人生,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这秦川也就是一处大的园子。向秦腔艺人致以崇高的感谢。

陕西有哪些秦腔名曲

作为一名陕西人,提起秦腔,回想起我的爷爷奶奶,这是他们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

虽然时过境迁,时代的进步让如今的年轻人去追逐潮流,殊不知,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唯独2016年春晚的分场开在了南门,谭维维的一首华阴老腔把人们的视野拉到了过去,这也是迄今秦腔与现代摇滚结合最完美的一次。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些较为著名的秦腔曲目,喜欢的可以自行网络搜索听听。

1秦腔的代表曲目有《三滴血》、《周仁回府》、《十五贯》、《火焰驹》、《大登殿》等。另外还有《女探母》、《宁武关》《双锦衣》、《软玉屏》、《柜中缘》、《小姑贤》、《庚娘传》、《韩宝英》等成为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

2、另外,在革命边区也涌现出了一批秦腔现代戏剧作家,创作剧本计有200多个,其中以马建翎成就最高,代表剧目有《血泪仇》、《一家人》、《穷人恨》等等。建国后整理、改编的剧目有《游龟山》、《游西湖》、《三滴血》、《赵氏孤儿》、《窦娥冤》、《铡美案》、《破宁国》、《四进士》、《白蛇传》、《法门寺》、《烈火扬州》等,创作的现代戏中以《三世仇》、《祝福》、《西安事变》等影响较大。

而且,这些剧目目前还正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流失,如果有关部门不能有效抢救,历代人民用心血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将永诀于世。

秦腔的唱腔定型发展在唐朝,随着社会的安定和富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就越来越丰富。长安也是国际化的都市,秦腔的发展也就自然不在话下。今天的天水每到了有重大的庆典和节日,当地的人们都要组织演唱集会。家里盖房子也要请秦腔的艺人来家里安神。

秦腔以关中方言语音为基础,特别是泾河、渭河流域诸县的语言发声为“正音”。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之一。

它不仅仅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更是无数代人民文化的精华!喜欢的朋友可以搜索听听陕西秦腔的独特魅力!

西北五省的秦腔哪家强

秦腔的阳刚味己被陕西戏曲研究院移植成歌剧、话剧了、已很难达到秦腔原汁原味了。西安背着个秦腔京都的外衣自以为得意、这些年从剧目储备上几乎为零、挂上个每周有戏看的牌子、实际每场热剩饭、都是过去那几夲熟悉的再也不熟悉的烂戏了。还甚至为了让观众有点好奇感、自觉不自觉把有些熟戏从某些场次及情节上删除、加上一点歌剧味和现代一些表现手段、说成是创新与探索、结果让观众看后觉得还是换汤没换药、把猫叫了个咪`甚至改编后还不如原剧夲所提供的戏味、令观众失望、出力不讨好。当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戏曲艺术也得随着时代而改革、但改革及创新不能太过意地脱离传统、很可能某些领导及专家认为陕西的秦腔通过创新及华丽转身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归根结底戏是给观众看的、观众的认可和口碑是举足轻重的、专家毕竟是少数。反观甘肃和宁夏、秦腔的生命为何一浪高一浪、群众基础根深叶茂、、问题在于他们时刻为观众奉献原汁原味的秦腔大餐、长期扎根基层和观众融合、始终践行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夲宗旨、才赢得广大观众的满口皆碑σ作为秦腔正宗、京都的西安、是否也该放下架子、脱离锦衣、扑下身子、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吧!

你对中国梆子戏的鼻祖秦腔有怎么样的认知

古老的戏曲秦腔,始于秦汉,兴于唐代,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据传唐玄宗酷爱歌舞,更喜爱戏曲,亲自倡导秦腔,在兴庆宫和长安以东的临潼别宫华清池梨园中,与后宫臣妾数百人和乐工三百人,自导自演,教授秦腔戏曲以取乐,欢乐场景极盛。演出时,玄宗亲自订正声误,号称“皇帝梨园子弟”,且酷爱扮演剧中的丑角。

花前月下,急管繁弦,直至夜深漏阑之际,梨园艺人演唱之曲将终,兴犹未尽,添灯点蜡,更奏新曲。园中梨花,冰清玉洁,形为玉花,吐芳为清甜之气,喻指人间纯洁美好之物。花明月艳,花魂在月色中把自己的娇香,依附在白美的俏影上,传向如画的华庭,精魂大有飞动之态,映得艺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仙子。

“梨园”一词的出处,出自盛唐时代。这些典故足以说明秦腔源远流长,自唐代开始,秦腔一直是流传于北方的主流剧种。 秦腔丑角艺人尊奉唐玄宗李隆基为祖师爷,大戏班有一个单独道具箱,里面装有一套扮演皇帝的龙袍,全体成员视此为圣物,主角也不能随意碰这戏箱,怕犯了忌讳流年不利,但丑角演员屁股坐在上面也无妨,这就是因为丑角鼻祖是唐玄宗的缘故。在关中人观念中,孙子骑在爷爷脖子上拉屎撒尿都不为过,爷爷甚至高兴地认为这是一种天伦之乐。

文化渊源,秦地厚重,朴茂雄健的秦腔,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将某个故事或情景,以对话、歌唱、动作等方式当众表演,以达到叙事目的。以化妆歌舞演故事,演员是角色的代言人,通过演员的表演,使剧情得以展现。演员掌握“四功五法”(四工:念、唱、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还要符合剧中人物的形象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古来名角出自名剧,名剧也要德艺双馨的名角添彩。

艺术表现美,戏剧对剧本的文学性、艺术性要求很高,上佳的戏曲,必有水深林茂、不近凡庸的气象,不必借舞台上的喧闹和豪华的布景吸人青目,而是凭美妙的戏文、动听的唱腔、精彩的情节,来打动观众的心弦。剧情入情入理,演员技法娴熟,奇葩绽放舞台,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取得上佳的演出效果,从而形成名剧和名角。

真人表演的舞台艺术,各种人生世相,各种心灵的秘密,皆可在舞台上展出,富于形象的魅力。戏剧舞台上,在观众的面前,展示一幅幅壮美或哀婉的社会风情画,舞台上的画面,有画家无法画出的动感;戏剧舞台上,有美妙阔大的社会场景,有令人豁然开朗的艺术境界,使人获得审美愉悦,消减心灵蒙上的尘埃;戏剧舞台上,色调、情感、动感和节奏,都会搭配得浑然天成,呈现出动态的自然美。

在过去那困苦的生活中,社会文盲率远远超过 80%以上,大多数人不识字,不能读懂书籍,而绝大多数人都看戏,没进过学堂的人,在戏词中学文。秦人、秦地、秦文,三者有机融合,记录和述说着历史的沧桑,演绎着秦人的悲欢离合。秦腔在关中的社会价值,不仅在于赏心悦目,优秀的秦腔剧目,还是培养民众生活情操,树立人格规范,澡雪性灵精神的经典,芬芳了黄土地的社会道义。旧时代的乡民,在台下看戏不仅是看热闹,而且也看名堂,好多人都把经典剧目当作生活指导书,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模仿戏中人物,言语带有戏中词彩。

世事洞明皆学问,世事情理在舞台上集中展现,事理即在剧情中,在演员的说唱表演中。台上演到伤心处,呼天抢地的情绪,感动得台下八尺汉子眼泪流。欣赏剧情观事理,人们在看戏的过程中,脑海里的意识也在流动,一边欣赏剧情,一边结合剧情思考社会人生。

秦地,秦人,秦风,秦韵,古老的文化艺术,意境深邃悠长,剧中枝叶落入生活的意识流,形成溪流中的浪花。一场大戏结束后,人们会产生新的思考和认识,剧情中的思想,会渗入现实生活的土壤……

甘肃本土的秦腔与陕西秦腔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秦腔做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的通演戏,在西北的影响力也是足够大。

其中,能与陕西一拼的,也只有甘肃。

从语言体系上讲,天水,清水,平凉,庆阳与陕西语言相近,行腔,唱词上接近陕西。庄浪与秦安近似。甘谷,陇西,定西又各不相同。兰州与白银相近,武威与张掖,酒泉又有很大差别。秦腔语言本土化,这是甘肃秦腔的一大特点。

不过,这是从方言角度讲,但事实上,演员更多的是穿插串演,如秦安县剧团解体,相当一部分演员去了通渭,演员在台上演唱,道白,不是行家里手,一般很难分辨出来。

甘肃秦腔除语言差别外,在传统剧的排演上又不尽相同,同一剧目,不尽相同。

在传统剧目传承方面,西和秦剧团最好,挖掘整理了许多面临失传的绝本,封神戏和神话剧,如《太湖城》《天仙帕》《碧游宫》《唐王游地狱》等。天水秦剧团在神话剧和历史剧方面,也做得较好。

兰州秦腔,自成一体,早些年单独排演过好多传统剧目。如《三滴血》《茸宝记》《黑叮本》《赵氏孤儿》等。秦腔新编,移植自京剧的《锁麟囊》,不管数字电影或是舞台剧,苏凤丽的唱功与表演,业界评论也是最好的。

甘肃老一辈秦腔人刘茂森,被称为西北花睑王,名贯秦陇。后如孙存蝶,窦凤琴,都可谓一代名角。

甘肃秦腔,是秦腔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秦腔、其他地方剧种和京剧比起来哪一个能被现代的年轻人所接受

谢邀!秦腔与京剧这两个戏种,都是属于中国的国粹。都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京剧,前些年被国家普遍推广过。对于过去的样板儿戏,每个人都能够哼上几嗓子。秦腔,我们东北人从春晚上才欣赏到这个美妙好听的秦腔。但是在祖国的大西北已经普及多年了。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秦腔与京剧都有特色。秦腔占有了地域的优势,而京剧占有样板戏普及的优势。都需要共同的普及和发展。让人人喜爱的好剧种。让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一直说陕西出戏甘肃养戏,甘肃出武戏陕西出文戏,对这些话是否有真的依据

秦腔起源于甘肃天水,天水紧邻陕西,在三秦大地传播的更快。尤其在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秦腔几乎成了陕西的主导文化产业,戏校更是如雨后春笋,也培养和发掘了好多秦腔名人,丁良生,李小锋,韩丽霞,李梅等,在西北地区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陕西戏曲研究院,三意社,易俗社,传承出新,将传统秦腔与现代戏曲文化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优秀剧目,将秦腔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唱响西北,走向全国,走进人民大会堂。

甘肃相对于陕西来说,首先是经济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经济的薄弱造就了秦腔文化发展先天性动力不足。但甘肃人民热爱秦腔文化的热情远远高于陕西,在甘肃也涌现出了一批秦腔名人,展学昌,张兰秦,窦芬琴,苏凤丽,韦小兵等,不胜枚举,于人能比。甘肃秦剧团也是人才挤挤,基层社团,每县都有,自乐班更是数不胜数。

群众才是滋养秦腔艺术的根!戏曲在哪里发展的好,是人气,人脉,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和追求。不论是陕西还是甘肃,我们都希望能将秦腔这个传统文化很好的传承和发扬下去!

《西部秦腔》,就是宣传秦腔文化艺术的平台,希望大家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