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茨

如何欣赏评价绘画大师卡茨的油画画风?以色列突然宣布关闭所有驻外使领馆,什么原因你如何看待此事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26 05:45:46 浏览2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如何欣赏评价绘画大师卡茨的油画画风

去年夏天有幸在上海的复星艺术中心看过卡茨的画展,遗憾的是大师本人未能莅临画展的开幕式,毕竟卡茨已经是93岁高龄,又是疫情期间。

卡茨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画家,他的画清新明朗,初看像是卡通画,简单到近乎单调,但等你深入了解以后并会理解卡茨并不简单。

在现场看卡茨的画,那种简单的线条、平涂的色彩,会让你觉得赋有诗意,每一幅画都让你驻足。从1946年进入艺术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卡茨抛弃了传统的繁杂,从他的早期作品中似乎能看到蒙德里安、毕加索、塞尚的影子,甚至还有马蒂斯的手法,但最终卡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

卡茨的人物画新颖时尚,如《蓝色雨伞》、《红外套》。卡茨的风景画也都是小尺幅,但纵横交错的线条就像是优美的旋律无限延伸,如《冬景》、《五月》。

以色列突然宣布关闭所有驻外使领馆,什么原因你如何看待此事

凡事皆有因。每个国家的国情可能不尽相同,但强大或虚弱肯定都有各自的原因。对于强大的原因,不应该看其表面,而应该“深挖”其内在的“规律性”和“哲理性”。比如美国国会和白宫的“内斗”;比如英国的脱欧“煎熬”。从表面来看,它们似乎属于“内耗”。通常的说法是“与国不利”。但是,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也得承认其中蕴涵着的“哲理性”。恰恰是这种“内耗”使这些国家降低了“犯灾难性错误”的概率。同时也从侧面反应了“人性”的“内在规律”。以色列出现的“关闭驻外使领馆”事件亦是如此。

据中新社10月30日报道,以色列外交部30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称,自10月30日当天,以色列将无限期关闭所有驻外使领馆。关闭期间,使领馆不再提供领事服务。以色列外交部给出的理由是:“财政部违反了今年7月份与外交部达成的共识,单方面改变了已经实施几十年的补贴规定”。实质上,这就是以色列外交部的“罢工”。此消息一出,很多域外国家的吃瓜群众感到“诧异和不解”。纷纷发表议论说:“外交代表着国家的门面,怎么可以因为个人私利而破坏国家的形象?这是典型的不爱国行为!”其实,如果说以色列人不爱国的话,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以色列人的爱国之情已经浸入“骨髓”。但是,以色列人认为,争取自己的正当权力和爱国并不矛盾。再者,以色列人的爱国更注重“实质”,而非表面形象。美国也曾做出将“政府关门”这样“丢人现眼”之事,但这也并没有阻碍美国的强大。所以说,脸面并不“实用”,而实力才是“根本”。

若论实力,以色列的国土仅有2.57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不过800万。土地墒情很差,多沙漠。国家安全堪忧,周围环伺着众多阿拉伯国家的警惕和仇视的眼睛。就是在这种安全环境和自然条件下,以色列却建成了现代化国家,是亚洲屈指可数的几个发达国家之一。试想,如果以色列人不团结,不爱国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但是,以色列人的个性是不愿受到“道德绑架”,他们认为爱国和个人正当权益并非“矛盾体”,甚至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如果个人的正当权益能够得到保障,他们内心的爱国热忱就会更高。所以,该争取的权益他们仍然会争取。而这次的罢工行为就是外交人员在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所致。

据报道,以色列外交部的这次罢工,起因是外交部和财政部关于“外交人员和驻外武官的津贴”纠纷。以色列财政部准备推行一套新的“报销制度”,以取代沿用几十年的津贴制度。外交部认为在时间节点上不合适,所以在今年7月份两部达成“再磋商”的“共识”。可能是沟通方面出了问题,导致以色列财政部在没有和外交部“磋商”的情况下,即通知外交部,将实行新的“报销”制度。而如果按照新的报销制度,对于已经报销的多余部分,这些外交人员必须“退返”。这就损害了这些外交人员的个人权益。因为,已经报销的,说明花出去了!再让他们“返还”,显然“不合理”。所以,他们以关闭使领馆的方式以示抗议。

有网友担心说:“使领馆关闭了,那如果以色列人在国外需要救助怎么办?”其实,所谓的“关闭”,只是不再办理签证服务等事项,也可能会影响外交事宜。但却与个人的“应急和救助”无关。这也就体现了以色列人的真爱国和对同胞的“真情”。也就是说,即使他们不是使馆人员,如果他们的同胞需要救助,他们同样会“义无反顾”。其实,以色列外交部的“罢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2014年的时候,以色列外交人员已经“罢工”过一次了!

据此前的媒体报道,以色列外交部曾在2014年3月罢过工,当时,以色列外交部关闭了在全球各地的102处使领馆,虽然外交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却也没有阻止以色列的发展步伐,以色列也并没有因此变得虚弱。这就是爱国的“哲理性”问题。这个哲理就是个人权益得到尊重后,其爱国的动力会更足,会更有“归属感”,会更加落在“实处”。这个实处就是使以色列“更强盛”。以色列人所创造的成就也栓释了这个“哲理”的内涵。

以色列“国小人少”,资源贫乏。但以色列人的人均GDP却达到了4万多美元,位列亚洲前几名,丝毫也不逊色于中东的一些产油国。最主要的是,以色列在沙漠化的国土上却创造了现代化的农业样板,成为了全世界学习的标杆。更重要的是以色列的工业化和科技水平同样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最最重要的是以色列在教育和基础学科的成就更是以色列未来可以长久立足的“法宝”。显然易见,对个人权益的争取,并没有妨碍以色列人对国家的贡献。

从去年到现在,以色列已经举行了两次大选,新政府始终没有组成。本月21日,内塔尼亚胡又一次组阁失败。现在,组阁权又转到了中左翼联盟的甘茨手中,假如甘茨组阁失败的话,以色列将会进入第三次大选程序。之所以组阁失败,皆因有些党派不愿放弃理念和原则。也许有人会说他们不以大局为重,是在损害以色列的国家利益。就像英国脱欧一样,似乎被嘲笑。但是,这种尊重民意和尊重程序的做法,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损害国家利益,但从长远看,则可避免这个国家大的“灾难”。而一旦他们达成共识后,其“事半功倍”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这就个人正当权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哲理性”。

犹太人曾在外游荡了两千多年,直到1948年才建国,而在建国的第二天即遭到围攻。在五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数度岌岌可危,但他们都挺过来了!试想,如果他们不爱国,不团结的话,也许早就“不存在”了!显然,他们将爱国落到了“实处”,而不是流于“表面”;他们将团结融在了行动中,而不是在语言上。所以说,以色列外交部和财政部的这次“纠纷”并不能证明他们不团结,因为团结也要有“底线”。也不能说明他们不爱国,因为外交人员争取的也是他们自己的正当权益。而从哲理上来说,将矛盾摆在“桌面”上,将正当权益争取来,也许更利于他们团结,也许会使他们更爱以色列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