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打太极拳怎样运气
谈到太极拳的运气,必先论及太极拳的呼吸。练太极拳初级阶段的呼吸,纯任自然,以顺遂为准,不必强求与动作合拍,呼吸的方法主要是鼻吸鼻呼。但练到一定程度,就要进一步研究对气的呼吸如何运用了。十三势行心解曰:“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就是说呼吸、与动作要努力做到合拍,该呼就呼,该吸就吸。一般在走架中,蓄劲时吸,发劲时呼;提升时吸,沉降时呼;开时吸,合时呼,拳式运转时可以调气加短促呼吸。总之,在行拳走架及推手中,动作变化复杂,有时呼吸又很难与动作合拍,这时运气的功夫就显得非常重要。
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做到
看了这么多回答,感觉太极拳的“松”,有必要作为从事太极拳发展传播的从业者,太极拳传统拳架习练者,太极论坛活动多次参与者,根据自身的体悟,太极拳隐士,杨氏太极传承人师傅的交流实践,从下面几个方面论述何为老师眼中的“松”
第一方面,在各派传承体系里练出太极拳真功夫的老师也不多,杨氏象杨澄甫宗师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教授的弟子上千人,得到真传有真功夫的弟子也就十几个,,牛春明,阎月川,汪永泉,田兆麟等不多,有的虽是拜师弟子但并未功夫上身。
陈氏从陈发科宗师的亲传弟子中去找,洪公钧,杨益臣,冯子强,李经悟等
第二,由于文革等历史原因,一些功夫好的老师根本没心思教学生,有的甚至发誓永不教拳。
这儿在上面提到的功夫老师中涉及多位老师,所以在太极拳传承上出现断代,太极拳的精华并没有系统的保留下来。象吴氏自王子英,杨禹廷,到刘晚仓后,真正功夫上手也不多。
传统太极精就象一串珍珠链子断了后,散落在各家。
杨禹庭打拳要求打拳如“毛驴拉磨”,吴图南要求“外带内,稍带根”;武氏赦少如三腿抱一实,武氏四字诀,王培生乾坤戊己功,牛春明老师的提劲,实腿转,高占魁身形与手势要分清,以手带身。
汪永泉,朱怀元要求“不得蹲桩”,汪脉的点断拍,平劲都是太极精髓。
这些功夫上升到拳理,应该是道的文化。太极拳渊源上是来自道教。
理论体系上讲,不深入学习道家文化,太极拳也难以从认识论上达到一定高度,孙氏太极创始人孙禄堂晚年以修道悟真为主的经历,应该是参悟道家文化有关。
第三,目前中国习练太极拳人数超过几十万人。每个行业一旦人数多了后,就出现很多假大师,假专业户。
我们刚才上面论述本身亲传弟子练出真功夫都少,何况那些还没受过传承体系教出来的学生,再去教学生。这样的太极拳已远远变了味,这样的现象反而越来越热闹。
真正传统太极精华普及的面又不广,大部分人学得太极已失去原有的体系和精华。
很多人还囿于门派之见,只说自己的好,殊不知天下太极本一家,认识上的偏见和认识论上的短见,都导致对真正太极拳的误解和缪见。
很多太极拳老师本身水平有限,多太极拳的核心“用意不用力”曲解,我在杨氏太极永年两岸太极文化节,贵宾组竟然也碰到曲解“用意不用力”的老师,而且还在国外教学,但师承上不是杨氏传承体系里的弟子,这点上看还情有可原。
第四,用意不用力就是太极拳的核心原则,这在多位太极高手都可以见证。希望拳友们碰到好老师。但是好老师都是淡泊名利,没有好的品格是学不到真功夫,除非象石明这样聪明的人,但是前提还是得有真传的老师传授。
这个原则你没认识到,只能说你真的不认识太极拳。没有见过当然你不会感受到啥叫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微见,修行的载体,知觉一气,力行哲学,觉知一体的武艺。
第五,拳架是太极拳的载体,是太极拳由拳入道的根基。而练好拳架的基础在于拳理和功法。
太极拳传承有十不教,品德绝对弟子。我见过的太极隐士品德是一等一,想到这些老师我情不自禁的给这些老师竖起大拇指。也只有品德高的人,也才能真正的功夫上身。在这些老师身上,我们能感受文字上才有的神奇境界,什么叫太极劲?什么叫骨肉分离?什么叫全身虚空?
什么是内动和太极圈⭕?
第六,由于传承的关系,涉及到一些门内规矩的秘密。对太极拳的松作如下讲述:
(1)练好太极拳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重要是传授的老师是有师承的,因为师承里的老师才有可能让你入门。
(2)太极拳的松,不但是一种基础功法也是一辈子修炼的功法,因为松无止境,太极拳的境界就是这样,你有多深的认识才有多深的体悟,跟习练时间是不成正比,有很多人只是练了拳架和式子,功夫没上手和上身。
(3)从初级的松开讲,除了意识上的放松,太极拳的初级松至少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身体躯干的连接部位,头,颈椎,肩关节,整个脊椎,胸椎,肋骨,腰部,跨关节,膝盖,脚掌和脚踝关节等部位的拉长有缝,筋要抻,骨头要拔,365块骨头都要拔。
这些筋要怎么抻,骨头怎么拔?你如果练太极拳没练过,那自己去补补基础功法。为什么有的老师说练过瑜伽的会比较好练好太极拳,这的确是有道理的。
只有抻筋拔骨了,再去理解《拳经》上的,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犹须贯穿。
以及凡此皆是意,不在外。
很多练了太极拳又说不用力哪里来的劲的人,根本没好好读过张三丰祖师爷的《太极拳拳经》。
王宗岳的《十三势行功心解》里说到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太极拳要的是老师的心传口授。锻炼身体,你练练拳架也会有效果。
但入太极门,功夫上手。可不是一般老师能教会你的。
除了抻筋拔骨,太极拳的松还要求顺随,从形体上要求上下相随,它是有次序的松随。《拳经》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是松的次序问题,这里有深刻的内涵,怎么有次序,要好好的悟。
还要说一点是,松除了开肩开跨开各关节,还要有各部位的内在联系,手与手,脚与脚,手与脚,你都要从虚实,阴阳的角度去放松与联系。
学会如何放松,它是一门根重要的基础功法。
松不是你理解上的肌肉放松,意识放松就是松了。这样你练个30年,你也理解不了啥叫太极拳,你所练的太极拳和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可差的远了。
基于我所知道的太极知识作以上论述,抛砖引玉,给太极拳爱好者有所指引,进入真的太极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