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utaku

kokutaku(有什么特别有逼格的机箱)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23 10:57:14 浏览2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有什么特别有逼格的机箱

DIY除了性能还玩什么?当然是个性。不过千篇一律的机箱设计却让很多玩家的创意发挥不出来,对于这些发烧级玩家来说,就需要一款“性感”的机箱了。

全景风格的双面钢化玻璃

  什么样的机箱才算性感呢?玩光效的朋友肯定最有发言权,没有侧透的不如有侧透的,小侧透的不如大侧透,所以整个侧板都做成侧透了,那么更进一步,“全景”风格的双面钢化玻璃怎么样?

航嘉MVP Apollo阿波罗机箱极致的光效展示

  没错,航嘉MVP Apollo阿波罗机箱采用创意的设计,前部和左侧的钢化玻璃采用无框设计,让光效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来。不管你是炫酷的水冷还是强劲的显卡,在侧面的无死角展示下统统一览无余。

9个风扇位的强劲支持

  当然,光有侧透还不够,在风扇担当散热和光效重任的环境下,机箱的性能也要有保障。阿波罗机箱的背板前部、顶部和底部都支持360毫米冷排或3把12厘米风扇,多达9个风扇位让散热变得轻而易举,组建光效也非常简单。

创新电源竖置设计

  阿波罗的一个创新在电源位的设计上,电源竖向放置在背部后方,硬盘则采用了挂载的方式安装在独立的背板上,这样做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主要硬件的空间毫无阻挡,在强化兼容性的同时也为散热带来了更好的基础。

风扇和水冷搭配

  那么如何用这款性感的机箱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主机呢?其实一点都不难。在安装硬件之后,移除钢化玻璃侧板连接处的框架,然后安装水冷或风扇就可以了,得益于优化设计的走线孔和扎线位,背板走线什么的都不在话下。

开放式设计强兼容

  你有强势的硬件?没关系,阿波罗都能吃得下。凭借对390毫米长显卡的支持,这款机箱可以轻松安装和升级硬件,无阻挡的设计也能方便跳线,装机也能变得很简单。

优秀风道提升散热效果

  这里我们要再提醒一下玩家,虽然散热底子好,但是也不是说就可以随便装风扇了,合理的风道布局还是有必要的,一般来说风道是从前向后,从下向上,包括风扇和CPU散热器及显卡的风道都不要冲突,这样才能让你的性感主机不仅好看,而且好用。

将古语读音修改得更通俗是否还能让现在的读者感受到古韵

酬好友邀答:

近日,修改统读字音表的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引发争议,多位知名教授也相继发表了意见。既然出现争议,就证明了有定音的必要,国家语委应该鼓起勇气,一槌定音。

反正不管如何审音,都总会有人不满意。我并不觉得那些在网上发表意见的“学者”,能比国家语委的专家教授更加优秀,我认真阅读过网上的一些热文,感觉作者大都对音韵学和语言文字学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倒是昨日读了一篇报道,有这样的一段话:

据国家语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王洪君介绍,网友提到的这个审音表,叫《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只管现代汉语普通话,至于古诗词念什么并不在审音表上体现。

我认为王洪君教授的观点是正确的,古诗词的韵字念什么,是属于音韵学的范畴。而普通话念什么,属于语言文字学的范畴。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将诗词范畴的韵字读音,强加给大众。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还得先从《切韵》的定音方式说起。

《切韵》是隋朝陆法言等多人合编的一部韵书,是音韵学中汉语语音由上古音进入中古音的一个标志。陆法言在《切韵序》中说:

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萧颜多所决定。

句中的萧颜指的是萧该和颜之推,其中萧该是江苏人,颜之推是湖北人,陆法言是河北人。也就是说《切韵》的定音方式并非根据某一口音作简单的记录,而是综合当时的南北口音,集体讨论确定。因此,《切韵》本身就是一个拟音体系。

因《切韵》的拟音方式,取了南北口音的较大公约数,因此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唐初,就被定为官韵。唐代的诗人可能生于不同的地方,也带着不同的口音,那为什么能有相对统一的用韵标准呢?就因为他们写诗依的并非方言,也并非雅言,而是依《切韵》音系。

我们常说,古今音已产生变化。事实上,过往的各个朝代,语音都一直在产生变化。所以也不断出现新的韵书,如唐代的《唐韵》、宋代的《广韵》,就算是宋末的《平水韵》也与清朝《佩文韵府》中的《平水韵》略有区别。但其不论调整韵部也好、为一些语音已产生较大变化的汉字重新拟音也好,都是以《切韵》为基础重编,同属切韵音系,所以对诗词的朗诵和创作,均没有做成太大的影响。

而题目中所列,如“斜”字等韵字异读,也可看作是音韵学上的拟音方式,其不能等同于汉语语音。因此,其与汉语普通话的审音没有什么关系,普通话的审音可以“从众”,变得不押韵的韵字可在音韵学上重新拟音,使其变得押韵。

所以我认为,在正音的同时,也需要正韵。

因为在目前,用韵的标准比较混乱,既有《平水韵》、又有《中华新韵》和《中华通韵》。其中一些韵字,拟音时如依《平水韵》,但在《中华通韵》又可能会变得不押韵了。

究其原因,就是新韵的编制,并非采用依《切韵》音系重新拟音的传统方式,而是采用了推倒重建的方案。而从推广了几十年,诗词创作者采用率还是极低这点来看,新韵的编制无疑是失败的。既然新韵在突践中已证明不可行,那为什么还要死抱着不放呢?
我认为,应该将《切韵》音系传承下去,以《平水韵》为基础,对已变得不押韵的韵字重新拟音,再适当调整韵部,使其既适应古诗词的朗读,又能适应当代创作者的用韵要求。

当然,我没有任何话语权,也并非大V,但我还是希望同意此观点的好友,都能转发一下,让更多人看到来自民间诗词创作者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