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72式

陈氏太极拳72式(传统陈式太极拳是学74式好,还是83式好)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23 00:21:44 浏览26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传统陈式太极拳是学74式好,还是83式好

谢邀!

传统陈式太极拳74式和83式都是老架一路,它们基本没有

区别。

74式太极拳动作相对简单,以柔为主,刚则少之。她以棚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采捌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用力方法以缠丝劲为主,发劲为辅。动作力求柔顺,以化劲为基础,用柔迎刚及化刚。其外型有缓、柔、稳特色。初练时,动作要徐缓,着重缠丝劲的锻练。以身带手。要求达到动分、静合不断变化。鉴于动作缓慢,拳架分高、中、低挡,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年龄适当选择。此套拳既适合身体较好,年龄较年青的爱好者学习,也适应于体弱和某些慢性病患者疗病保健。

83式与74式基本相同,只是动作细化而已。初学者,我想学74式较为标准。我学的是陈太雷老师的套路74式。

不过,如果想学太极,相对而言,先学杨式。因为杨式比较容易入门,而且普及面又广。当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学陈式太极。其原因是陈式太极要求较高,初练者较难入门。

总之,无论学那式太极,重点是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强健体的目的。

万能的头条,谁知道陈氏太极拳究竟有多少式

陈氏太极拳最原始就是一路和二路。之后在基础上不断增多。

中国武术很意思的一点,就是不断的创编套路,每一个人为了区别于别人,也有可能是个人新的思想,也有可能是为了适应学员,编了非常非常多的套路。

作为一个初学者往往懵圈了。那么,我们怎么拔开迷雾看清真面目呢,我们要使用体育统计学。

看完这个表格,然后你把所有太极拳进行比较,会发现,套路就是套路,大同小异。只人把握几个核心的动作,也可以称为基本功。就好练了。

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的功夫从何而来

太极拳起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世陈王廷所创,这已成定论。陈家沟就是移民所形成的,太极拳即是移民文化的结晶。本文试从洪洞移民及其原有文化形式与怀川地区文化优势相结合而形成的核心文化元素——融合性和创造性,来阐述太极拳形成于怀川地区的必然因素。

陈王廷——从武将到武术文化圣人的升华

从明初,温县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自山西洪洞移民至怀川,经历了与其他地区移民同样的艰辛历程。自公元1372年至第九世陈王廷(约1600—1680年)时代,经历了二百多年,陈氏家族作为移民完成了与怀川地区自然环境、文化、经济、民俗等相融合的过程;耕读立家和尚武传家,使陈氏家族得以在怀川地区安家立业;融合性和创造性这种移民文化的精神在陈氏家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陈氏家族成为当地的一个名门望族。陈王廷则是陈氏家族中一位文武兼修的杰出代表人物。

陈王廷的遗辞(长短句)云: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破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泰、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听其自然,哪管它世态炎凉,权衡相参,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康熙十三年题于日省庐中

陈王廷公,明万历中期——清康熙年间(约1600—1680年)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的第九代人。从他的长短句,并根据陈氏宗谱记载:

王廷,又名奏庭,明末武庠生,清初又为文庠生,当鼎革未分之际,率义勇在山东扫荡群氛,威名大振,尝大刀当贼子千余,贼闻名竟不敢逼;因知国祚将尽,隐退弇穴,教子弟拥经史焉,后陈氏长于拳艺枪棒,自此中兴实有赖也。”

以上所记说明了以下几点:第一,陈王廷是一名武将。他作为陈氏后代,继承了陈氏家族的尚武精神,武功高强,身经百战,战功显赫。这种高超的武功和实战经历是创造太极拳的重要基础。第二,他吸纳怀川地区文化,发挥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能,挖掘《河图》《洛书》《易经》《太极图说》的哲学道理,追含中医、军事、力学及各有关学科的精微,并采纳黄老“导引”“吐纳”的之术,汲取当代各家拳路的特长,潜移默化地归纳融化。第三,在逆境中,抱着极端沉痛的心情,退隐林泉,匿伏故里,而发奋披览经史子集,造拳教拳。

这是移民文化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精神的突出体现。第四,“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破邯郸”“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听其自然”,只有这种精神境界才是能够创造太极拳的境界。

陈式太极拳如何做到不丢劲

陈式太极拳如何做到不丢劲?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练太极拳不丢劲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自己练拳的时候不能有断续、凸凹处,劲力圆活自如。其二、在于人推手或者散手的时候不丢劲。所谓的不丢劲,不是单指动作不断。而是指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内在的整体劲力不断。这种劲力如同长江大河一样,连绵不断,有一浪接一浪的连续性。

要想不丢劲,首先要自身练习时候,触处成圆,不能有断续、凸凹的地方。这个训练首先要从桩法上找到松沉的感觉,整体松沉了再找到松沉时肢体自然掤开的感觉。这是第一步在静中找到这种感觉。

静中掤圆的感觉有了,就开始在单式训练中找到动中整体掤圆的感觉。在静中找感觉很快就能找到,但是在动中去找很容易在转关处丢劲,出现折角。所以我们在自己练功和教学的时候,特意强调在转关处的接劲训练,也就是拳论中的逢转必沉。初学者很难做到这些,都得经过反复的训练,在老师的严格指导下才能逐渐做到这些。

当你在桩法中和单式训练中都能找到这种掤圆的感觉之后,就把这种感觉容入你所学习的套路之中。因为套路的动作复杂,大多数人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都得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在套路中的每一动作中都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肩肘手一气呵成的节节贯串的劲力,如何在动中没有抽扯的、横划拉的劲力等等都是在最初的基础训练中必须解决的。

当你自身的劲力走的很圆活了之后,就得拿推手来矫正。因为你个人在空练的时候做到不丢劲不等于在有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做到不丢劲。这就需要推手来检验,有不得机得势的地方就得即使改正,直到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丢劲才算太极拳基本上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