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老公蠢笨蠢笨的!会不会影响孩子智商
- 贾诩是三国里最聪明的谋士吗,你们觉得呢
- 《西游记》里,泾河龙王为什么用拙计
- 书法风格中到底是“以拙为美”好,还是“以妍为美”好二种笔法哪一种更为传统
- 为什么大智若愚的人是最聪明的人
- 智商能否压制勤奋
老公蠢笨蠢笨的!会不会影响孩子智商
先天遗传,后天成长环境,教育,营养等诸多因素影响智力,很难用百分比来确定其影响力度。
所以很多研究学者认为,作为父母,不如索性相信后天因素对孩子的智力影响更大,用心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环境,对孩子施以良好的教育。
1.父母的教育
父母要相信榜样的力量,以身作则,给孩子自信,相信孩子是最棒的,相信自己的孩子获得了最好的基因遗传是个聪明可爱的可塑之才,那么你的孩子就有了幸福和快乐,而一个生活在幸福和快乐环境中的孩子会有更好的成长过程。
2.妈妈智力在遗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胎儿的智力是否与遗传有关,不但是父母关心的问题,科学家们也与也非常感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科学家指出,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个,所以妈妈的智力在遗传上占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择偶过程中人们除了重视美貌,更重视未来妈妈的文化素质,也有一定依据的。
3.营养影响
胎儿的营养都源于妈妈,所以孕妈妈自身营养的摄取是很有讲究的。特别是脑部营养,因为人的大脑发育是一次性完成的,没有重新再来的机会。
所以想孕育一个聪明的宝宝要特别注意脂肪酸、胆碱、DHA、蛋白质、铁、锌等脑部营养,妈妈再孕期要经常吃一些核桃、黑芝麻、花生、葵花籽、畜肉、鱼类等。
贾诩是三国里最聪明的谋士吗,你们觉得呢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贾诩是不是三国里最聪明的谋士不好说,但起码是最聪明的谋士之一。
就题主这个问题,说一下我的看法,一起与大家交流。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01
“毒士”贾诩
贾诩少年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的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有张良、陈平的智慧。
贾诩早年被举孝廉为郎,因病辞官。
董卓专权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为讨虏校尉,在董卓女婿牛辅部下辅军。
王允、吕布诛杀董卓之后,要肃清其余党。
李傕等人打算逃走。
贾诩阻止他们,建议说:“不如收敛士卒,带兵杀入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侥幸成功,就尊奉国家,征服天下;如果不行,再逃走不迟。”
李傕等人采纳了贾诩的计谋,杀入长安,击败吕布,诛杀了王允等大臣,控制了朝廷。
一时间,京城血雨腥风,朝野大乱。
贾诩此计过于凶狠,也因此被称作了“毒士”。
汉室唯一复活的希望,也被贾诩这一毒计扼杀在摇篮之中。
虽然贾诩下手是狠了点,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主持朝政的王允身上。
当时的儒学大宗蔡邕,由于听到董卓被杀,轻轻一声叹息,就被王允缉拿下狱,最后死在狱中。
王允如此不能容人,缺乏政治家最起码的妥协与怀柔,必然导致政敌强烈的反弹。
在处理蔡邕一事上,许多大臣都向王允求情,但不允许。而且狂妄地说:“就董卓这样的,我都把他杀啦,我还怕谁啊!”
当初,董卓跟袁绍商量要废掉少帝刘辩,袁绍不赞同,董卓大怒,要杀袁绍。
袁绍说:“天下强大的人,难道就只有你董公一人吗?”说罢,握剑长揖而去。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令王允想不到的是,还有个贾诩,下手比他还狠。
贾诩“毒士“的恶名,也由此得来。
李傕等人以贾诩的功劳欲封其为侯,贾诩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可言?”坚决不接受。
李傕等人又让贾诩做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是百官之长,天下的榜样,我一向没有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图虚荣,但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哪?”
于是,改拜贾诩为尚书,掌管选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贡献。
李傕等人亲近贾诩,但同时也很忌惮他。
李傕、郭祀、樊稠三人把持朝政,相互猜忌,争权夺利。贾诩每次都以大体责备他们,三人虽然心中不和,但表面还过得去。
献帝东归,贾诩也做了许多协助,也保护了一些大臣。
无奈,汉室太弱,在朝堂上贾诩得不到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又因为名望太低,得不到外部诸侯的拥护。一起起事的李傕等人就是一群兵痞土匪,毫无政治智慧可言。
贾诩也是无力回天。
不久,贾诩之母去世,于是辞掉官职,回家守孝,被拜为光禄大夫。
贾诩不得已而出“毒计”,但还坚守起码的君臣道义,心里还有国家社稷一念,就当时的社会状况而言,也算难能可贵。
贾诩不是圣人,只是高明的谋士,后世不能以大义强求贾诩归隐或者另求明主。
02
张绣谋主
当初,攻入长安的四军阀之一张济,由于势力最弱,在朝廷上没有发言权,只得屯兵在外。
贾诩辗转成为了张济的谋士。
张济由于进攻刘表的地盘抢粮,被流矢射中死亡,其侄子张绣接管了部队。
贾诩劝说张绣依附刘表,与之联合,屯兵宛城,北据曹操。
曹操南征,贾诩劝说张绣投降了曹操。
贾诩代表张绣去曹操处通款,曹操对其十分赏识,就想把他留下来做自己的谋士。
不料贾诩却说:“以前我跟从李傕等人,得罪了天下;现在,我追随张绣,言听计从,不忍心背弃他。”
贾诩既向曹操说明了以前所做的那些事,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现在很懊悔;同时,又表明自己不是那种“有奶便是娘”的见利忘义之徒。
看看贾诩有多么聪明。
之后,由于曹操抢占了张绣的婶婶,张绣一怒之下就反叛啦。
曹操侥幸逃脱,但其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士典韦为此战死。
张绣采用贾诩的计谋又两次打败曹操。
贾诩本来是一心要投靠曹操的,可曹操不识货,没有认识到其能力。
贾诩只好再出“毒计”,让曹操付出代价,替自己再做次广告。
投靠一个新东家,不拿出点真本事,是得不到老板青睐的。
贾诩深谙此道,世道如此,也别怪贾诩每次下手太狠。
油不榨不出,大老板油水更大,就得下狠手才行。
第一次下手,差点把献帝办啦;第二次下手,差点让曹操挂啦。
这就是贾诩厉害之处。
03
投靠曹操
官渡之战前夜,袁绍派人到穰城联络张绣欲一起收拾曹操。
袁绍也非等闲之辈,知道贾诩是很角色,不是省油的灯,不敢轻视。专门给贾诩写信示好。
张绣准备答应袁绍,还没等开口,在一旁的贾诩就开腔啦,对使者说:“回去告诉你家主公,连自己的亲兄弟都容纳不下,还能容得下天下的国士吗?”
于是,张绣就拒绝啦。
袁绍要下手啦,贾诩看到火候到啦,就对张绣说:“袁绍不能容人,而曹操却不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
总之,张绣降了又反,反了又降。张绣是言听计从,贾诩说啥就是啥。
都清楚官渡决战对袁绍和曹操来说,其意义之大。
在这个时候,贾诩劝说张绣投降曹操,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时机。
别人不知道,但贾诩知道啊。他等的就是这一天,他知道这一天早晚会到来。
贾诩被称为“军事战略家”,不是浪得虚名。
要卖身自然要找个好人家,想要个好价钱,就必须选择一个好时机。
聪明的贾诩不仅为自己,也为自己的老板一起找了个好归宿。
“毒士”贾诩,又是一句话,把袁绍做掉啦。
试想一下,如果张绣答应袁绍,在官渡最胶着的时候,背后给曹操来一下,恐怕三国的历史就会改写啦。
曹操尽管反应迟钝了些,但到底还是精明的老板。
张绣率众归顺曹操,曹操闻讯大喜,不喜那是面瘫啊。
曹操亲自接见贾诩,激动地、亲切地握着贾诩的手,语无伦次地说:“使我的信誉扬名天下的人就是你啊”,没好意思说,没想到你小子下手比我还狠啊。
于是,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当时冀州还被袁绍占据,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
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贾诩想,这是曹操叫我再出把力,不把袁绍做掉就没地办公啊,就只能在官渡河边临时凑合啦。
官渡最艰难的时候,曹操想到了撤军。
贾诩一看就急眼啦,心想这不行啊,不把袁绍赶走,我咋去上班啊。
于是,极力劝说曹操顶住,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取胜,是您想顾及周全。只要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
贾诩这顶高帽一戴,曹操又来了精神。
刚好荀彧也力劝曹操坚守,等待时机。
最终幸运女神眷顾了曹操,袁绍被击败啦。
河北平定以后,曹操自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这就不清楚贾诩咋想的啦。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而下。
贾诩劝阻,说应该先安抚百姓,等待时机。
曹操不从,结果赤壁大败而归。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征。
贾诩建议曹操采用离间计,大败马超、韩遂,平定关中,大胜而归。
试想一下,赤壁之战前,曹操采纳贾诩的建议,稳扎稳打,三国的历史又要改写啦。
04
位列三公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尚未确立世子人选。
曹丕问计于贾诩。
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啦。”
曹丕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刻意磨炼自己。
后来,曹操私下询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谈。
曹操问他为何不回答,贾诩说:“我在考虑袁绍和刘表啊。”
曹操哈哈大笑,最终确定曹丕为魏太子。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远,怕曹操猜忌,于是采用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
当时,喜欢谈论天下智谋之士的人,都十分推崇他。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暗中相助之恩,拜其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封其幼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黄初四年(223年),曹丕首征东吴,问计于贾诩。
贾诩说:“应该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
曹丕不听,结果无功而返。
同年六月,贾诩去世,终年七十七岁。谥号肃侯,贾穆袭爵。
多年后,贾诩与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曹丕庙。
纵观贾诩一生,屡出“毒计”,但总能成功实现人生的跨越,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难得的是,贾诩能够平稳着陆,寿终正寝,的确是非常高明,不愧是聪明之士。
为人若此,可谓登峰造极。
《西游记》里,泾河龙王为什么用拙计
泾河龙王为什么用拙计?
计策本身没有拙与不拙的区别,只看效果如何。计策成功了,就是好计;失败了,再好,也成了拙计。
袁守诚神机妙算,泾河龙王私改行雨时辰和点数,结果被魏征梦中所斩。从结果来看,泾河龙王的做法,确实有些蠢。
如果回到问题本身——泾河龙王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是因为,袁守诚算无遗策,渔人每天提一尾鱼来,他便告诉渔人哪个方位当天鱼多,在哪个方位下网,收获更大。
泾河龙王是河中之神,他要靠水族壮观水府、靠水族跃浪翻波来助威。袁守诚帮渔人,实际上就是在与泾河龙王做对。这样下去,终有一天,泾河龙王会成为光杆司令。
因此,泾河龙王与袁守诚打赌,实际上是想把袁守诚赶走,维护自己的利益。
只是,让泾河龙王没想到的是,袁守诚手腕通天,他的计策在袁守成看来,太过小儿科。
也就是说,泾河龙王的计策,对付普通算术之士还可以,但是要对付一个专门来引你上钩的人,未免太过拙劣。
那么,泾河龙王如果不这样做,他还有别的选择吗?抛开袁守诚说的他的命已经定了不说,泾河龙王最好的选择,是按兵不动,静静观察,看清楚袁守诚的背景、目的、手段,再采取下一步行动。
不过,这种建议,与“马后炮”没有区别。哪有几个人在利益不断被侵蚀之时能沉住气、坐得住呢。从这个角度说,自袁守诚开始出现在城中,泾河龙王的命运已经注定了,他不参与打赌,观音也有别的办法弄他。
书法风格中到底是“以拙为美”好,还是“以妍为美”好二种笔法哪一种更为传统
书法的艺术风格,这是书法作为线条艺术的内在要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本文对具体的书法艺术风格是以《拙为美》还是以《妍为美》,二者各有特长,主要是针对传统风格、我认为还是以妍的为美,在美学层面上更加突出。
为什么大智若愚的人是最聪明的人
大智若愚的意思是,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很愚笨,简单地讲就是装傻卖萌我不太聪明。
有大智慧而谦虚,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做实际的事情上,而不是无处无在无时无地的想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才华横溢。低调做事,低调做人,这是一种大智慧。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周全是不要太张扬自己的聪明和个性。
大智若愚的人习惯难得糊涂。他们有很强的分辨人和事的能力。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当别人讲一些话中话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听懂,却装作听不懂的样子,不会在不适合的场合发表不适当的意见。
别人的夸赞不会当真,别人的批评也不会让自己心里不舒服。他们都会以一种包容的态度面对对方,不会因为别人讲自己就以为真的很厉害,不会因为别人的贬低而把自己看的一无是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准则。
大智若愚的人智慧在于给别人足够的尊重,不当中揭短,即使别人说的不对和天花乱坠。自己心里有更好的意见为不会当面反驳他人,会以中肯的话语讲出自己的话,而不是说我觉得你说的不对,他们会说你说的也有道理,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才会有得出最有效的意见。
智商能否压制勤奋
在中国科大,下面两句话对我触动特别大:
1~你永远不必担心别人比你聪明,因为比你聪明的人通常比你更勤奋。
这句话第一次看到是在我师兄的办公桌上,这位师兄本科并非来自科大,脾气也不是很好,但是却做出不错的成绩,异乎寻常的勤奋和专注,事实上,他的上限或许没有那么好,但是那些越聪明的人通常都是越勤奋的。
2~恍然大悟有什么用啊,遍历精神才可贵。
科大以前非常强调遍历精神,所有细节我都推敲一遍啊,所有东西我都清清楚楚。顿悟?更多的是一时快感,是小聪明的瞬间爆发,只有大量累积,才能成为一代宗师,否则你的思维只能处于不太好的层次,并不能跃迁。
自己读中学时候很喜欢一个故事,说北外新生开学,一位富有亲和力的女教师总是谆谆教导,背字典背字典,很多人到了C到了F就停职了,毕业的时候,老师又问学生,有谁坚持一下,一位一脸纯真的姑娘腼腆点点头,这位老师欣赏又含敬意的点点头,嗯,当你不计有没有用把一件事情很痛苦很卖力气做下来,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满足感,还有一生的财富。聪明的人比起不聪明的人其实更容易勤奋,因为他们付出较少的精力可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如果热爱又不自满,更容易持续投入,这或许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少年天才最后会选择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原因。无论聪明与否,勤奋都是永远的美德,勤奋而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定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