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如何看待杜特尔特奉劝副总统和自己女儿萨拉,都不要参加总统大选
现代社会,七十多岁的人并不属于年事已高,但患有几种影响健康的疾病,那么也确实无法工作了。人的责任心再重要,但总得有一个能够承受工作压力的身体,否则,身体彻底垮了也可能是小事,影响国家机器运转那就是大事了。
杜特尔特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他又是一个勇于担当的人。在位时老杜大刀阔斧,该禁毒时义无反顾,该拨乱反正时排除万难,顶住压力,几年下来,已为菲律宾奠定了好的基础,他个人也在世界和本国赢得好评。
老杜为什么劝罗布雷多不要参选总统,因为老杜知道罗布雷多没有能力担任总统。亲美只是一个方面,一个幼稚的总统让国家走向富强是不可能的,但无意中祸害一个国家则很轻松。老杜不想让罗布雷多毁了菲律宾。
老杜不让自己的儿女参选总统,既是为了保护儿女,也是对自己儿女的能力非常了解。一国之主不是谁都可当的,没有治国的能力,没有在世界上平衡大小国家的能力,既使当了总统,也可能引来千古遗笑。
从这些看,老杜是智慧的。
奥匈帝国与萨拉热窝是什么关系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太JB长了,简称波黑)的首府,这地方和国家本来是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太JB长了,简称奥土)。
上边是奥土在20世纪初时候的底盘,蓝色箭头是波黑。其中波黑在1850年已经被奥匈帝国占领,随着奥土的没落,到了1908年,波黑被奥匈帝国彻底吞并。
但19世纪中期,欧洲普遍的民族之春运动之后,一种“浪漫民族主义”romantic nationalism(其实就是极端民族主义)逐渐在全世界发芽,20世纪初则是演化到极致的时候。波黑本来就是一群斯拉夫人,他们既不清真,也不天主。被奥匈吞并之后民族主义愈演愈烈,所以在1914年,奥匈王储费迪南大公作死去萨拉热窝参与军事演习的时候,被塞族极端民族主义者刺杀,从而也成了一战的导火索。
所以,如果一定要捋捋奥匈和萨拉热窝的关系的话,就是萨拉热窝是波黑首府,而波黑是19世纪奥匈从奥土手里打下来的,但当时波黑还维持这一定独立主权。等到19世纪初,几个帝国都开始瓜分已经差不多半死的奥土留在巴尔干半岛的地盘时候,奥匈也顺搭着吃了波黑,然后奥匈王储去萨拉热窝装逼的时候,遭到了极端民族主义的报复。
over,恳请素质三连
萨拉热窝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当地人知道瓦尔特的故事吗
“这是一座被墓碑包围的城市”——斯卡卡市长
萨拉热窝大抵应该算一个悲情而英勇的城市,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这里击杀斐迪南大公,亲手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45年4月6日,同样是塞尔维亚青年瓦尔特·佩里奇被德军发射的最后一发炮弹击中,成为南斯拉夫阵亡的最后一名战士,历史看起来完成了轮回。
然而事情显然没有那么简单,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最终还是对彼此举起了武器,1992年4月5日开始,塞族军队对这座亲手拯救的城市实施了长达四年的封锁。迫击炮、坦克、火箭炮、重机枪不停向城市倾泻着钢铁,似乎塞族战士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能拯救的,我也必然可以毁灭。
如今战争虽然结束了十几年,但这个城市依然随时能见到战争的馈赠,比如街角坍塌的围墙,再比如布满弹孔的石板路。更主要的是最初可见的坟墓,城市的北边、东边、西边都是墓地,这是一座被墓碑包围的城市,人们需要习惯祭奠。
“你看到这座城市了吗?他就是瓦尔特”——电影台词
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瓦尔特是真实存在的,他就是前文中说到那个瓦尔特·佩里奇。出生于1919的瓦尔特曾经是一名银行职员,纳粹入侵后才加入游击队,那年他只有21岁,但几年后就成为萨拉热窝地区的游击队司令。
另外瓦尔特身处的萨拉热窝比电影中更为险恶,他和他的游击队一面要抵抗纳粹的围剿,另一方面要承受同族的恶意。极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有时候者德拉萨·米海洛维奇的队伍比纳粹还有凶残,他们对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的仇恨比对纳粹还深,瓦尔特需要在德拉萨的爪牙手里保全其他种族的生命。
最终瓦尔特成功了,他击败了极端民族主义者,又和德军打得有声有色,那个城市的人们都尊敬他,都愿意为他提供帮助。瓦尔特也竭诚为萨拉热窝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纳粹撤退前夕,他带队去保护邮局和电厂这些民用设施,然而却被迫击炮击中,倒在了胜利前夕。
他并未被遗忘
事实上即使时至今日瓦尔特也没有被萨拉热窝人遗忘,1992年的战争开始之前,反战人士都整齐的佩戴着“我是瓦尔特”的胸牌,去宣扬民族和解。甚至一个反战的组织的名字就叫“佩里奇”。
而在他奋战和牺牲的地方,即使屡经战火犀利,瓦尔特的石像和碑文依然被妥善的保存。即使瓦尔特的民族在一段时间中已经成为敌人,但对瓦尔特本人萨拉热窝一直保持着足够的尊重。
对当地人来说瓦尔特是塞尔维亚人,但也是萨拉热窝人,他永远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死的最后一个萨拉热窝人。或许现代的年轻人对他的名字已不在熟悉,但刻在石头的文字从未推翻,我想这对瓦尔特来说已经足够了吧。
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时发生了什么
这个问题提的好,既有原因又包含经过。萨拉热窝事件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了当时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和老婆索菲亚。这个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也导致强大帝国奥匈帝国解体。
我们都知道古代王朝的皇位继承都是父传子,兄传弟,只有皇帝无后裔时,才会在亲族中选择,不过逃不出皇室族系。
但欧洲皇室或者王室,在皇位和王位继承上与古代中国不同。他们既有男系孩子继承,也会传给女孩,甚至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都可能成为继承人。
闲话少说。奥匈帝国曾经是欧洲一个强大的帝国。虽然享国时间不长,但却控制着东欧和南欧地区,一些小国被纳入奥匈版图。皇位传到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时候,他仅有的一个儿子因为精神病死了,皇储位置出现空缺。于是约瑟夫一世选定了侄子斐迪南大公作为皇位继承人。本来与皇位无缘的斐迪南大公就阴差阳错成了皇储。
首先,介绍一下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据资料记载,斐迪南大公是一个贪玩的主。打打猎,泡泡妞就是他的生活。但他接任皇储后,一次去堂嫂家玩,却相中了堂嫂家的女仆。
堂堂帝国太子怎么能找个女佣!约瑟夫一世听说这事后,就让侄子不要找这样下贱的女人为妻。但斐迪南大公也很固执,就是要娶这个叫索菲·乔特克的女仆。甚至因为婚事与奥皇当面拍桌子。
奥皇约瑟夫一世也很无奈,谁让他没多生一个儿子呢,但现在皇储只能让这个不听话的侄子当。后来在皇室成员协调下,奥皇只能勉强同意侄子这门婚事,但有个要求:侄子老婆与她生的孩子都没有继承权。
其次,介绍一下萨拉热窝事件经过。
斐迪南大公与索菲结婚后,他认为只要等奥皇一死,就可以成为皇帝,任何不可能的事都能实现。可是索菲的地位太低了,在奥匈皇室里根本没地位。即使参加舞会,索菲都被要求必须最后一个进入舞场。因为她是仆人出身,不能与皇族一起进入。
最让索菲生气的是,斐迪南大公出门坐车,她都享受不了同车待遇。因为奥匈皇室有规定,仆人怎么能与皇储同车而行呢。她在奥匈皇室的地位,甚至比不上刚出生的小孩,因为这些皇室小孩一出生就是大公。
活得憋屈的索菲就向斐迪南大公抱怨。斐迪南大公也无法左右皇室的这种等级制度。为了满足娇妻憋气的心理,斐迪南就带索菲视察波斯尼亚地区。说是视察,实际上就是度假。
到了萨拉热窝后,斐迪南大公带着老婆检阅了部队,总算让这个皇储妃找回心理平衡。但斐迪南耀武扬威的行为,却引起塞尔维亚的人反感。后来斐迪南大公组织军事演习时,目标针对的就是邻近的塞尔维亚。这就更激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愤恨。
当斐迪南大公演习完坐敞蓬车进入萨拉热窝市区时,遭到一枚炸弹袭击,当时没被炸死。但汽车拐到一个街角时,19岁的普林西普出现了,然后开枪将斐迪南大公和索菲枪杀。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有33个,当时中国也以协约国身份参与了战争,成为战胜国。
第三,萨拉热窝事件的原因。
任何一个事件都有因果关系,萨拉热窝事件也不例外。之所以发生这次暗杀事件,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
1.占领与被压迫的因素。
波斯尼亚地区在古代就与塞尔维亚同根同源,而且这个地区分布了很多塞尔维亚人。奥匈帝国占领波斯尼亚,塞尔维亚人当然不愿意。他们在历史上就受够了奥斯曼帝国占领和压迫,现在还要再受奥匈帝国压迫,骨子里必然有强烈反抗意识。
2.好斗民族的基因。
都说巴尔干半岛是一个火药桶。其实这个半岛上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等人种与斯拉夫是亲戚。而且这个民族特性好斗,并不愿受人奴役。虽然奥斯曼帝国统治过巴尔干半岛地区,但统治期间并不稳定,塞尔维亚人一直都在抗争,只不过没有一个强势的领导人罢了。这种民族特性,奥匈帝国没有意识到。
3.炫耀武力挑逗。
斐迪南大公去萨拉热窝可能光想着为老婆挣面子了,但他没有意识到这里人们早已酝酿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特别是斐迪南大公还用军事演习剑指塞尔维亚,这个本来不受屈服的民族肯定要反抗。
4.大国势力交织。
当时巴尔干半岛地区各种势力交织,俄罗斯人早就想把势力延伸过来,德国和法国等国也想占领这一地区,就连奥斯曼帝国还想找回荣光呢。既然大国都相中了这块地方,总要有个理由才可以去实现,于是“萨拉热窝”事件来了。
欢迎关注【泥腿看客】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