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二战后,日本出现大量“慰安妇”与“慰安夫”,这是怎么回事
- 如何看待《二十二》票房过亿,“慰安妇”子女向导演讨钱
- 纪录片《三十二》里的慰安妇,最后都怎么样了
- 纪录片《二十二》票房过亿,部分“慰安妇”子女为何向导演要钱
- 如何看待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票房过亿,部分老人子女向导演讨钱一事
- 怎么看少数慰安妇的家属“讹上”了电影《二十四》的导演
- 关于“慰安妇”,你有什么看法
二战后,日本出现大量“慰安妇”与“慰安夫”,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在整个二战时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并不是说从二战后才出现的,慰安妇问题去韩国看看就明白慰安妇,二战时期的军国主义犯下的罪行直到今天也并没有悔罪,而其实不只是在侵略过的国家,日本军国主义在自己国内都宣传慰安妇,而那个时候的日本女人在军国主义思想下,都是自愿变成慰安妇到前线去照顾他们的士兵。
而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地区抓了40万女性充当慰安妇,这个暴行有充足的历史证据证明,只是日本一直都在为自己的罪名各种开脱,完全不承认二战犯下的罪行,足以说明他们内心还存在着不安分的想法,这也是我们现在一直都需要警惕的一方面。
而他们本国的慰安妇问题也不少,先不说他们当时国内的军国主义洗脑,要求普通妇女主动充当慰安妇,同时并做为当时的繁育人口的工具,为他们的人口计划牺牲自己的身体,其实她们自己都是也是愿意为他们日本付出,她们一直觉得她们国家的战争行为没有错,当时他们整个国家都是这种心态,男女老少都一样的思想。
除了上面这两种慰安妇,日本在二战后还特意组建了慰安妇,因为二战日本投降后,美军占领进去驻守日本,日本当时的战败政府担心美国对他们进行处罚,于是在社会当中主动招募60000名妇女充当慰安妇,而当时的美军里面有很多黑人士兵,他们的存在让这些日本慰安妇痛苦不以,绝大多数都是只能坚持不到三个月就受不了。
因为过去日本国内有一种思想,那就是战败了,那么他们就认为男的要阉割女的要受到凌辱为娼,而且在他们侵略其他亚洲国家的时候,他们就犯下了这样的罪行做法,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现在也要面临这样的后果,内心非常恐慌,所以就招募一批慰安妇慰安夫来应对美军,最终的确有好几万人报名参加了,因为他们当时承诺的大量好处,所以都想要好处去做,最终都没有得到。
但是由于这个过程中,很多日本女性在为慰安妇过程中受到凌辱以及严重的身体伤害,造成了大量的妇女选择退出,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性不好的影响,社会舆论压力越来越大,最终麦克阿瑟不得不下令,不允许美军去这些风月场所里面活动,而日本方面也趁机关闭了这些场所,这些慰安妇全部被赶出去,承诺的好处都只是变成空头支票。
如何看待《二十二》票房过亿,“慰安妇”子女向导演讨钱
纪录片《二十二》的导演郭柯被“慰安妇”的家属索要援助金一事,确实如郭柯所说让人“寒心”。这些讨钱家属并没有参与《二十二》的任何拍摄,而且与郭柯未曾谋面,只是因为是“慰安妇”的家属,所以也要求分这部“慰安妇”题材的电影的票房,这确实不合道理,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任何职业或者有特色的人群及其家属后代都有权分相应题材的影视剧的票房的话,那谁还敢拍电影呢?
而郭柯导演本人也做了他所能够做的,他对于参与拍摄《二十二》的家属已经给予了援助金,并且,他本人也已经把票房成本外的1000多万元都捐给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其中有他本人的400多万元,他没有凭借这部电影赚一分钱,就是想纪录下即将消失的受害老人们,为这段历史尽一份中国人的责任,这已经非常难得了。
甚至,给予郭柯资助的张馨予、为影片众筹的群众、以及影片中的志愿者们都没有要求任何回报,相比之下,这些未曾参与电影拍摄的慰安妇的后代们却向郭柯讨钱,按照郭柯的话说,于情于理,这钱都是不应该给的。
但是,对于这些讨钱的“慰安妇”家属们,我们并不应该去把他们当做对立面来看待,毕竟,他们也是“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他们也经历了这些沉重的苦难,也许他们只是一时糊涂而做出了糊涂的行为而已。
截止到目前,中国的“慰安妇”起诉日本政府的案例从来就没有胜诉过,中国的“慰安妇”受害者们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道歉,没有得到正义的回馈,这时候,中国人还是应该团结起来,在国际上据理力争,为所有的“慰安妇”受害者讨回公平,而不该把精力放在讨要电影票房上。
如果向郭柯导演讨钱的“慰安妇”家属们确实有经济困难需要解决,也希望政府的相关部门,公益慈善团体能够关注到他们的实际需要,还是那句话,大家都是中国人,家仇国恨未平,还是不要急于彼此伤害吧。
纪录片《三十二》里的慰安妇,最后都怎么样了
“慰安妇”的伤痛记忆,不是一场雨,说停就停 | 《二十二》
“慰安妇”的伤痛记忆,不是一场雨,说停就停 | 《二十二》
2016年隆冬的一个深夜
DOCO君偷偷一个人看完了
一部名叫《三十二》的纪录片
哭到昏天暗地,用完了一整包纸巾
2017年夏末秋初的今天
是“国际慰安妇日”
DOCO君赶着第一波排片进场
看完了这部
看似平淡实则汹涌的纪录电影《二十二》
没有过多悲痛经历的展现
只有奶奶们真实的生活现状
这部片子
可能是中国“慰安妇”留下的最后影像
我们来的太晚,而她们走得太快!
但她们的经历不应该被掩埋
那是一段属于民族和国家的伤痛记忆
不是一场雨,说停就停
而她们看上去安详而平静的离去
也绝不应该仅仅是一场葬礼
以简单的“入土为安”为结局
她在离家不远的地里干着农活儿,突然被一把刺刀逼着离开,随后被强暴;
她背着孩子出门,突然被掳走,受尽非人的折磨,以为自己不会重见天日;
她被南朝鲜同胞诱骗至在中国开设的日本工厂打工,被魔鬼蹂躏和侮辱,此后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亲人。
这不是小说,这是真实的“慰安妇”的伤痛经历。
▲纪录电影《二十二》预告片
2012年,青年导演郭柯拍摄了一部关于慰安妇的纪录短片,让人们认真审视起那一段屈辱的历史。
在短片上映前,在世的慰安妇还有32位,故作品取名为《三十二》。
2014年,在世老人还剩22位。彼时,相同题材的纪录电影《二十二》也拍摄完毕。
三年后的2017年,这部《二十二》终于出现在大银幕上。
而此时,中国的二战期间日军性暴力受害者,仅存八人。
图片来源于中新网
距离抗日战争结束已经整整72年。这72年间,关于战争中的赔偿问题和舆论争议从来没有间断。
然而,随着时代的更替,“慰安妇”这个群体,似乎在慢慢地淡出大众的视线。
人们在提及这群战争的受害者时,除了感叹“真是一群可怜的人啊”之外,好像并没有真正地关注和了解过她们的生活与现状。
广西的韦绍兰24岁时不幸被日本人掳走,成为“慰安妇”。
“当时我背着女儿,日本兵拿着刺刀挑断了我的背带,我和我女儿就被他们掳走了。”
说起往事,韦绍兰仍然历历在目。
三个月后,韦绍兰逃回了家。虽然是被敌人抓走,可是小山村里闭塞的头脑,仍然免不了要对这位不幸的女人指指点点。
不久后,韦绍兰发现自己怀上了日本人的孩子。
“虽然我不是自愿去学坏的,可是男人怎么会看得起我这样的女人呢。”
老人谈及回家后被嫌弃的日子,显得云淡风轻。可下一秒,就已经泪流满面。
而她和日本人的孩子,现年72岁的罗善学,因为背负着“日本鬼子后代”的骂名无法成婚、独身至今,一辈子受尽白眼和歧视。更因为贫穷,眼睛落下残疾。
事实上,当年备受欺凌和侮辱的慰安妇,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受到重视。撕掉“慰安妇”的标签,她们还是“贫困潦倒的老人”。
除了生活没有保障外,来自于那段阴影的梦魇仍旧在她们眼前挥之不去。
慰安妇杨阿布在噩梦过去几十年后,睡觉时依然会拿着一把刀保护自己。
“没有刀,日本人会把我抓走,我要保护自己。”
除了心理上的伤害,那段经历也剥夺了她们作为一个女人本应拥有的身份——母亲。
据调查,有80%的慰安妇因为被长时间的凌辱和强暴,导致她们永远无法生育。
但是她们不愿意放弃成为母亲的喜悦,所以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领养孩子。
原本是韩国人的毛银梅被同胞骗到了中国,本想进入工厂工作的她却进了慰安所。
战争结束,逃出生天的她,却被告知不能再怀孕。
当被问及往事,毛银梅说了几句,就掩面哭泣:
“我不想再提起了。”
但是,抛却那段经历,这群老人,其实都只是特别普通和善良的老奶奶。
她们或许贫穷,却乐观坚强。
她们或许不幸,却善良勇敢。
她们的身上,有一种足以震撼时代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平静。
她们有足够的理由去对这个世界发泄怨恨和不满,可在生活的重压下,她们始终用农村女性的至诚质朴,笑着说出一句:
“只愁命短不愁穷。”
在您看到这篇文章的当下,仍在世的慰安妇老人,仅剩八人。
历史的错误,永远不应该由普通老百姓来买单。
她们因为各种原因不愿再提起当年的事情,
她们担心自己的事情会影响别人对子女的看法;
她们害怕再去触碰一次噩梦般的回忆;
或许是岁月的洗礼,
让她们选择用一个最普通农村妇女的朴实和宽容去释怀那段往事。
但是,在我们决定关注这些历史受害者的同时,是否会触碰到,在她们心中已经封存了半个世纪的痛苦往事和敏感的神经?
这个问题或许永远无解。
作为旁人的我们,除了选择不遗忘和不丢弃,似乎什么都做不了。
但是她们曾经流过的血,受过的伤,哭过的泪,不会随着年代的变化而被漠视。
我们庆幸于保留着关于战争受害者的影像。希望在若干年后的孩子们,不至于忘记,这个民族,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悲痛历史。
但是,我们挺过来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想告诉那些被命运玩弄和唾弃的人,你们从未曾被遗忘。
纪录片《二十二》票房过亿,部分“慰安妇”子女为何向导演要钱
纪录片《二十二》票房过亿,因为导演曾承诺过承诺纪录片如有盈利,将捐献给受害者或其家属,部分慰安妇子女就误会了,以为只要是慰安妇后人就可以领到钱。
其实导演已经把钱捐出去了。2018年10月,纪录电影《二十二》主创方通过官方微博进行捐款公示,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10086003.95元,投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并设立“慰安妇研究与援助”项目专项基金,包括导演的个人收入400万元。
导演郭柯称影片赢利后已经给在电影中出镜的二十多位慰安妇老人与家属发了援助金,至于未出现在影片的慰安妇及后人,郭柯表态:“未在影片中出现的人,未给予我配合的人,于情于理,我也不该给他们钱。”
导演的说法是对的,他确实没必要给那些没出现在影片中的人钱,如果他们想申请援助可以通过正规途径申请,不过不大可能申请得到。向导演要钱,从舆论和法律都得不到支持。
如何看待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票房过亿,部分老人子女向导演讨钱一事
首先要回答你“如何看待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票房过亿,部分老人子女向导演讨钱一事?”这件事时,我们首先要清楚《二十二》究竟是什么?
百科是这样介绍《二十二》这部纪录片的。这步纪录片是一部关于日军侵华战争中国幸存“慰安妇”长篇纪录电影,郭柯执导。剧组的主要拍摄目标是以关爱为目的。
自从2014年1月至7月陆续在中国五个省、二十九个不同的地区纪录全国各地的“慰安妇”幸存者,通过与这些老人的深入交流,影片突破了历史资料和证据收集的局限性,从客观、人性的角度,纪录这群幸存老人当下的生活状态。
老人们都年级大了,都是接近百岁的高龄,为了给他们生前最后一次重要的留白,剧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只为了揭露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与无道。他们加载在中国人民身上的苦难至今依然存在。剧组的初衷是将中国所有剩余的“慰安妇”幸存者完整的记录下来,让这些老人的故事世代得以保留。除去拍摄花费外,其余票房款项全部给摄与制作的老人的家属了。但是这时那些并未参与拍摄和制作的家属却来要钱,这是不合理的,的确让人寒心不已,一部旨在唤醒人们内心对特殊群体关注的纪录片,却被这样一些人如此功利化,不免让人十分寒心。
这些人要钱的人根本就和电影没什么关系,只是因为导演拍了这个题材,看到其他参与拍摄的拿了钱,他们就不平衡了。可是却不想自己做了什么,如果眼里只有钱,那真的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慰安妇”几个沉甸甸的字,却成了讹钱的借口。至于他们有多关心老人的遭遇,我看也确实不见得,这样的人与可恶的日军有什么区别。在这里我想说不必理会他们,导演以及创作团队只需不忘初心即可,其他自有众人评说。
怎么看少数慰安妇的家属“讹上”了电影《二十四》的导演
对于导演的做法,我让为做的对。
分析这件事,我认为得从两个方面,一是导演有无过错,二是老人与其子女的观点。
1.这事首先肯定了是郭柯传递正能量,让更多人去了解那段历史,让我们知道还有一些老人,他们在那个年代受到了太多的伤害,这种伤害是个人的,更是民族的。其次,那些去世老人及其子女,均无上镜,就无版权或肖像的费用。郭导许诺,电影若有收入,便扣掉成本,收益全部捐给当年受到迫害的老人,说白了,郭导的片子,只是一部公益片。据报道,纪录电影二十二 发布《捐款公示》,影片资助人张歆艺、导演郭柯、出品方四川光影深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摄制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共同决定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10086003.95元,设立“慰安妇研究与援助”项目专项基金。其中显示,郭柯捐出导演个人收益400万元。这份《捐款公示》特别注明,“2018新春探访行(1月1日—15日)已将改善生活援助金送至影片中老人或家属手中”。也就是说,出镜人员已经给予了相应的费用。并且,设立“慰安妇研究与援助”项目专项基金,其他未出镜人员,以及当代受到类似迫害的人民群众,都可以通过申请,通过后得到一定的帮助。这些做的都是很好的,是一个民族的自豪。
2. 老人子女的观点,我以为是错误的,首页,他们提出因为他们这个举动,比如去日本打官司,去长时间的申诉,才有了今天《二十二》电影的题材。实则,中国对于慰安妇的报道,从亚洲来说,二战结束后,一直未曾间断,这是我们的国人的痛,今天郭导没有拍,可能会有李导,张导去拍这个题材,让大家认识过去,不忘伤痛。其次,今天郭柯说,去世老人没有上镜,而没有上镜的老人子女却来要钱,是因为提供了题材,还是因为肖像权,还是因为有所付出?题材是民族的,肖像没有涉及,付出什么应该摆到台面上谈。既然已经成立基金会,应该去写书面申请。我们同情老人,但不是同情老人的子女。更不是因为老人子女而感心痛,我们心痛的是老人,是民族,是国家。
对于郭柯的做法,我是赞同的,让民族不忘记那段心痛的历史,做了一件公益事件。对于要钱的子女,我觉得付出才会有收获,只要有所付出,就会有一定的收获,但一定不是乱找理由的乱要。
关于“慰安妇”,你有什么看法
日本的侵略恶行,令中国人十分痛恨。他们为了获取资源与土地,发动了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即使多年已经过去,依然被中国人恨着。这是真正的历史,是所有中国人不能忘记的耻辱。
哪怕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了,日本人的罪行依然记忆犹新,不可能真的忘记。尽管日本人在逃避事实篡改历史,即使他们不愿意承认当时的罪行,历史也是不会更改的。在中国可以找到很多证据,控诉着日本人的滔天罪行。
当时,日本人不仅对中国人烧杀抢掠,还强迫很多妇女做慰安妇,对这些妇女的身体与精神打击很重。日本人为了解决兽欲,在战争期间强制占有中国妇女,以此来解决生理问题。很多遭到侮辱的女性,都带着屈辱与怨恨离开人世。在一部名为《二十二》的纪录片中,讲述了最后22为慰安妇的故事。
一位91岁高龄的奶奶,公开了自己曾经的身份,这一段历史令闻者伤心,更憎恨日本人的罪行。这位奶奶的名字叫周粉英,是一位和蔼又可亲的人。有一次,她的儿子在读报纸,内容是南京唯一一位慰安妇活证人去世。听到这个消息,令周粉英特别伤心,泪流不止。
于是老奶奶向儿子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原来周奶奶曾经也是一名慰安妇。那段屈辱又没有尊严的遭遇,令她深深埋在心里,根本不愿意提及。再加上她很担心自己会被别人看不起,遭受白眼与讽刺,所以只能将这段遭遇隐瞒起来,不敢告诉任何人。可是这一次,老人选择说出来,将自己的遭遇公布与众。
这一段遭遇,令她的儿子十分气愤,也让外界人很心疼。当这件事情公布之后,外界并没有对周奶奶“另眼相待“,而是给予了慰问。大家都很心疼老人的遭遇,更痛恨日本人的无耻。
在2007年,这位勇敢的老人离开了人世。她走的特别安详,终于不再被那段噩梦般的过去所困扰,可以彻底解脱。不过尽管老人离开了,却留下了珍贵的证据。这些证据都证明了日本人的罪行,这些证据是他们一辈子甚至世世代代都抹杀不掉的。当然,我们也应该深思,只有不断强大,才不会被任何人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