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武汉籍的体育明星都有谁
- 有什么适合青少年看的有关时事热点的书
- 《足球报》是如何在与《体坛周报》的竞争中慢慢失去原有的市场的
- 为什么一般人很难在10秒内跑100米
- 马德兴吐槽:恒大投机成性,靠归化!拿冠军也无意义!中超联赛已经变味!你同意吗
- 《体坛周报》和《足球》还存在吗还有多少人看他们未来如何
- 体坛周报电子版收费每期2元,你会花钱看吗
- 体坛周报记者为uzi发声“勿让刘翔的悲剧重演”,对此你怎么看
- 关于国际体坛对孙杨的一些言论,从公平公正的立场看,我们该反思什么
- 人大概在什么年龄段会开始眼花
武汉籍的体育明星都有谁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也是一个体育强国,而作为体育大市的武汉,也为国家输送了不少的人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 李娜,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单打冠军,也是亚洲历史上女单世界排名最高的选手。2 伏明霞,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她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也是中国奥运跳水历史上第一个板台双冠王。3 周继红,中国第一个跳水奥运冠军,是中国第一位入选国际水上名人堂的运动员。当然还有现效力于广州恒大的足球运动员曾诚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有什么适合青少年看的有关时事热点的书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不错,《参考消息》,
生活周刊、新周刊等等,《中国青年报》,《读者》,《青年文摘》,《少年智力开发报》与学习较贴近的有《考试报》文综版,《参考消息》青年版,但一定要把握好度,记住以课本为主.还有新闻联播都很好的,
《足球报》是如何在与《体坛周报》的竞争中慢慢失去原有的市场的
非常有兴趣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声明,我不是专业人士,只能从一个球迷的角度说说自己的看法。
最早接触《足球》是90年世界杯(感谢父亲至今保留着90年意大利之夏专辑,可惜扔在老家的旧书堆里),在那个资讯不发达的年代,一张喜欢的报纸我可以反反复复的看上几天,如果没有《体坛周报》,我相信《足球》会是生命中最好的精神食粮。至于《足球》为什么会在市场竞争中败给《体坛周报》,且听我慢慢道来:
《足球》成功的必然
作为事业单位,《广州日报》旗下的《足球》在计划经济时代有着先天的优势,虽然创业初期同样艰苦,但是大树底下毕竟好乘凉,严俊君带着梁清、陈伟胜、谢奕等四五条枪依托平台优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几乎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很快抢占了全国市场,1990年开始就做到了世界杯比赛日的第二天出报,1993年《足球》扩版增期,1994年更是第一次派出庞大的特派记者组现场采访了美国世界杯,依靠着强大的记者团队,《足球》在这个阶段真正做到了睥睨天下。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上面这份报纸是《足球》从8版扩到16版的第一期)
这时期的《足球》报适时邀请国内足球界的诸多名家开辟专栏,比如“京华新村”和“海派风云”,张路、毕熙东、葛爱平、王俊等大伽在这里指点江山、直抒胸臆,记忆中当年王俊的笔锋颇有古龙的味道。聘用甲A甚至甲B球队所在城市的名记撰写赛场报道,追踪赛后内幕,另外报纸上还有专为球迷解惑的“春来茶馆”。这些举措同样吸引了国内的大批球迷。
1995年,严俊君在《足球》报上为“成都保卫战”振臂高呼,舆论反响之大估计连他本人都没有料到。
《体坛周报》逆转的几大关键因素
最早的《体坛周报》默默无闻,至少我在92年之前都没听过这份报纸的名字,一见钟情的原因在于它的版面设计和报道上的全面。瞿优远当初应该是下过一番苦工的,既然在采访方面远远落后于《足球》,那么在力量上就要做到全国最强。
跟《足球》报相比,《体坛周报》几乎没有广告,版面干净利落,满满的真材实料。另外一方面,《体坛周报》避实就虚,把欧洲赛事作为主战场,花大力气报道国内各大体育专业媒体尚未顾及的五大联赛和冠军杯,另外NBA、网球、田径甚至围棋都做到了全国领先,相信很多球迷都是通过这个时期的《体坛周报》知道了乔丹,了解了意甲。
国内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瞿优远眼光独具,充分利用和挖掘了这一优势,开始大手笔的从其他报社挖人,甚至包括即将签约《足球》的金焱等人。《足球》则限于体制上的僵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一步一步的蚕食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3个月200万签约李响”事件成了压垮《足球》报的最后一根稻草。李响从《足球》投奔《体坛周报》,不仅直接打击了《足球》报道国家队冲击韩日世界杯的力量,而且把米卢所有的独家新闻都带给了直接竞争对手。
2001年国足出线前夕,《体坛周报》周发行量超过了惊人的500万份,正式宣告国内体育专业媒体第一的地位已经无人可以撼动。
为什么一般人很难在10秒内跑100米
一,没有这种身体素质。能在100米内跑进10秒,这是短跑项目中的顶级运动员,这跟运动员的起动反应、腿部力量、身体爆发力、心肺功能异常强大有很大关联,普通人肯定是不具备的。其次,长期的训练。只有从小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把自身的体能锻炼到爆发力极强的水平,才能达到这个速度。再次,科学的指导。人类短跑的速度越来越快,跟科学的指导有很大关系。如起动的反应、跑的动作、跑鞋的选择、衣服的面料等等,都会用科学的方法在运动员每次训练、比赛后加以科学的分析,从而更加合理、科学的进行调整,为下一次取得好成绩创造机会。最后,合理的膳食。运动员为了保持良好的体能和身材,?对于饮食方面特别严格,每餐的营养、每天的进食量等等都有营养师给出安排,以保证身体长期保持在优秀的状态。仅为个人观点,分析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多多指教,谢谢!🙏🙏
马德兴吐槽:恒大投机成性,靠归化!拿冠军也无意义!中超联赛已经变味!你同意吗
天王山之战,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安球迷的武斗才结束,知名记者的文斗就开始!著名足球记者,《体坛周报》的副总,马德兴在赛后炮轰恒大利益勾结,靠归化二次投机,拿冠军又如何?
昨晚,万众瞩目的中超天王山之战终于落下帷幕,最终恒大3-1战胜国安,取得13连胜的同时,也将自己的领先优势扩大到7分!输了球的国安队员心里不好受,而国安球迷更是难以接受在主场落败的结果,他们京骂飘全场,向埃尔克森扔水瓶,向受伤的严鼎皓喊报应,向替补登场的郑智喊退役,比赛结束他们还没闹够,围堵追打恒大球迷……昨天国安球迷这波操作,真的有些输不起,也真的没底线了,北京国安的人品,快被他们败光了!
正所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国安球迷的武斗刚结束,一位知名记者(不知道他是龟迷还是猴黑)的文斗就开始了!《体坛周报》副总,马德兴今天凌晨一点发文,文章主要阐述两点,第一,国安换帅失败,败在换的太晚!第二,恒大投机,拿了冠军又如何?这篇文章引起巨大争议就是写第二点!马德兴在文中直言不讳的说:广州恒大拿到本赛季中超冠军,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从整个俱乐部“投机成性”的角度来说,拿了冠军又能够如何呢?具体情况见下面微博截图:
坦诚地讲,我并不清楚马德兴讲这番话是否有依据,或者说是否有证据,但非常佩服他的勇气,真敢说啊!这段尺度很大,广州恒大如果不心虚,是否可以告马德兴诽谤呢?我个人觉得,一个巴掌拍不响,但广州恒大也没有马德兴说的那么肮脏吧!再者说,其他中超俱乐部就雪白无瑕?
这还不算完,文中还详细说了恒大国家集训队和靠归化进行二次投机的行为,具体描述见下面的微博截图!
关于国家集训队和归化球员这事,我不太同意马德兴老师的观点,显然他有些激动了,也可以说他没有做到客观评价!第一,所谓的国家集训队,所谓的收割韭菜,网罗国内中生代球员,其实说的有些牵强!广州恒大赛季初的确买了一些年轻国脚,但球员的转会,本来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球员和俱乐部都合适,交易就OK!
哪有马德兴说的关商勾结!我就不信,如果韦世豪在北京国安一直踢主力,国安会舍得把他卖了!还不是卡纳瓦罗给了他上场机会,打开了他的任督二脉!看看年初买的这几个所谓的国脚,已经都是边缘人物,刘奕鸣和何超都走了,张修维也没有什么上场的机会!所以,所谓的强制组成国家集训队是不成立的!杨立瑜,韦世豪,钟义浩,严鼎皓,徐新等年轻小将,严格说都是在恒大才真正踢出来!他们是恒大的未来,也是中国足球的未来!
第二,文中说恒大靠归化,二次投机?不知道马老师是否清楚,本赛季是哪支俱乐部先有的归化球员的?李可和侯永永又是哪支球队的?广州恒大这个赛季一直遵循足协制定的3外援政策,而且联赛上半程他们都是双外援或者单外援作战,即使是兵强马壮的下半程,恒大也没有一个外援,是以归化球员的身份上场的!另外您所说外租球员去阻击最大竞争对手,就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外租谁了?又阻击谁了?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这不是一个资深媒体人该干的事!
最后,中超联赛确实变味了,但那也不是广州恒大一家俱乐部的责任!这是中国足球长期畸形发展的结果!不从实际出发,不尊重客观规律,光想着要成绩,就只能走捷径!中超各家俱乐部哪一个不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就是现实!不禁想说,马老师,如果您想把账算清楚,就不要有取舍,因为没有一家俱乐部敢说自己干净!如果,您是以一位北京国安球迷的身份讨伐恒大,我可以理解,也佩服你的诡辩和文采!但如果您是以一位资深足球记者的身份发文分析,那我非常看不起您的格局和度量!更质疑您的专业性以及职业素养!
《体坛周报》和《足球》还存在吗还有多少人看他们未来如何
《体坛周报》和《足球》曾经是我们了解体育的一个窗口,在甲A年代,在中超前十五年,我们通过这两个专业的体育报纸了解了世界足坛的动态,了解了世界足球巨星,明白了中国足球在发生着什么,了解到了中国足球很多俱乐部的阵容、甚至是战术。我们那时跟踪着国内球员的留洋动态,也关注着国家队的每一条消息。当然通过《体坛》我们还认识了很多的NBA球星,了解了NBA赛事,甚至长期跟着报纸来追踪着姚明、火箭的消息。那时候一份体坛,能够认真读完每一个字,哪怕是自己不了解的围棋板块。体坛,足球现在已经是一种情怀了,出差看到报摊上有就喜欢翻一翻。
现在纸质媒体已经没有了出路,真的没有多少人看了。现在看新闻都是通过手机翻一翻,看个标题,不到一分钟翻完。很少人会花钱到报摊上买一份报纸拿在手上慢慢的去看。节奏快了,获得信息的渠道多了,人们对信息的要求也就降低了。微博、微头条等等几十字,甚至是一百多字的新闻最受欢迎。一篇上千字的文章已经很难得到读者的青睐,大家习惯了吃新闻快餐了,已经没有耐心去读一篇记者很用心写的新闻稿。
在这一个自媒体泛滥,新闻没有底线,从没有采访、调查,只是靠着搜、抄、编的时候,这样的专业媒体尤为珍贵。他们有着一批职业的体育记者,他们可以活跃在赛场上,拿着相机、录音笔去采访,而不是坐在电脑前百度。他们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一个赛事,去发表一个专业的观点,而不是去为了吸引眼球为了流量毫无下限的去炒作,去做标题党。我们需要这样的专业媒体。
纸质媒体未来的路会越来越窄,但是他们早在向网络转型,他们的未来肯定没有过去辉煌。但是专业媒体未来永远都会存在,而且会越来越权威,越来越珍贵。
体坛周报电子版收费每期2元,你会花钱看吗
《体坛周报》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一个曾经让我抱头痛哭过的报纸!
在2000年左右网络还不是特别发达,更是没有什么智能手机免费Wifi的年代,对于大多数体育迷和球迷来说最好的消息来源就是纸媒了,虽然有些时候广播也不错,但是毕竟耳朵享了福,可是眼镜还没有享受到,那个时候《体坛周报》《足球》是大多数球迷的选择,而《体坛周报》因为有更综合的新闻报道,销量更好一些。
2002年我读高中一年级,身处一个偏远的小县城,所以想要买到《体坛周报》或者《足球》需要在出版后的第二天才能买到,一块五毛钱,我的一顿饭钱,大的城市可能在每周的一三五就能买到,我们那儿却需要在二四六才能买到,我还要通过封闭校园的重重阻隔才能买到,去晚了就没有了,真的很抢手,学校对面报亭的大爷后来和我熟了每次都特意给我留下一份《体坛周报》,真的很感激当年老大爷对我的支持!
高二那年因为晚上在宿舍看《体坛周报》被执勤学生举报,我被班主任勒令回家反省,甚至以开除相逼,那一晚和我熟悉的同学一度抱头痛哭,真的以为自己要被开除了。
后来我回家反省,期间父母托人给班主任送礼请客才让我回到校园,虽然此后我仍然会买报纸,但还是收敛了很多,毕竟我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与看球相比,我更怕被开除。
2005年高中毕业,我把所有的课本都当废纸以4毛钱一斤卖掉,唯独留下了一纸箱的体育报纸和杂志,那是我高中三年最好的精神食粮,很遗憾,在我离开家读书的时候被我的妈妈以废纸同样的4毛钱一斤卖掉了,我至今还特别后悔!
2005年读大学,网络的影响力也逐步增大,新浪网成为了我此后的第一选择,最后一次买《体坛周报》记得是2007年暑假回家的汽车站小报亭,我想买一份久违了的《体坛周报》在路上消遣,记得那会儿大概就是2.5元了吧,具体忘了,总之被报亭大爷加了一块钱,此后我再也没有买过《体坛周报》包括《足球》,说起来这个和那个老大爷给我额外加的一块钱有很大的关系。
后来也听说《体坛周报》有了电子版,还是免费的,但是看过几次就放弃了,说不上为何,可能还是因为选择太多吧!题主说以后要收费了,我觉得可能看的人就更少了,如今的这个时代,纸媒已经没有多少发展空间了,希望《体坛周报》和《足球》好运吧!
今天看到题主的问题,再次勾起了曾经的故事,写的有点乱,希望看到的朋友不要介意!
体坛周报记者为uzi发声“勿让刘翔的悲剧重演”,对此你怎么看
唉,这是刘翔被黑的最惨的一次,没有之一
UZI的幕后团队,终于开始工作了吗?开始洗地了吗?中午囧王者还在猜测,他们是不是选择了冷处理,让时间来CD一切过失。现在来看,囧王者还是太高看他们了。这么早急于出来洗地,真的好吗?这是刘翔被黑的最惨的一次,没有之一。
刘翔和UZI的事情,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情
这个体坛周报的记者也是有意思,自己就在文章中写的清清楚楚“刘翔是在伤病和喷子的夹击下抱憾退役”,而我们在Diss UZI是因为他的伤痛?不是。我们赛前有喷他?赛前大家都在褒奖他,捧着他。如果UZI因为这次的事件退役的话,囧王者只能说“幸事”“幸甚”,为什么?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情绪化了,不知道他什么又掉链子。如果是这样的职业选手,还不如重新培养一个心理素质好的,不会掉链子的。就算明知道打不过,但是在赛场上敢于亮剑,敢于拼搏的选手。而不是情绪化,经常掉链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稳定的“狂狗”,竞技水准稳定压倒一切。你看我们喷EDG了吗?没有。为什么?别人EDG确实打不过FNC,但是EDG拼了,打出了自己的水平。就凭这,我们就没有说EDG,懂吗。
竞技体育也需要有亮剑精神,逢敌必亮剑
面对G2,你们赛前轻敌,我们可以替你们圆过来,那叫战术上藐视敌人,但是你们战略上重视敌人了没有?没有。比赛中赢的两局是碾压式的胜利,输的三局是被对面碾压耻辱性的溃败。这和刘翔有什么可比性?你们的竞技体育精神呢?所有人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出来,最后一局,你们已经放弃了战斗,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我们不得而知,粉丝们一直要求放出的第五局完整的未修正过的录音的要求,也被你们删除了。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的复杂和充满阴谋论。为什么一场所有人都看好的比赛,会打成这种所有人都看不懂的结果。RNG确实有必要解释一下,而不是通过这种洗白的方式,又一次引起大家对RNG的愤慨,又一次伤害了大家曾经为RNG的付出。
对于体坛周报这位记者的“洗地”文,囧王者只看了标题,就知道他选择了错误的对比对象。所以这种洗地文,不看完也就知道了结果,呵呵。各位小伙伴,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UZI和刘翔有得比吗?关于国际体坛对孙杨的一些言论,从公平公正的立场看,我们该反思什么
孙扬出道至今可谓风波无数,换教练,无证驾驶,换女友,误服药,服装赞助事件,泳池训练冲突,加上这次砸血样事件。这么大的人在媒体前哭鼻子多少次也都数不清了。说到底还是中国相当一部分运动员的通病,从小投身体育事业文化水平低,情商更低,处处靠父母教练。处理问题冲动不考虑后果,或者说根本考虑不到后果。大家都反思吧。现在为啥强调要四个自信,就是因为相当一部分人不自信,所以做不到淡定,不能平静以对。本身这事孙扬做的有暇疵,别人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哪天我们能够正常面对不同声音,只在心里说声“切,小丑”,而不是大声喊“我赢了,你个loser”时,我们才真正自信强大了
人大概在什么年龄段会开始眼花
幼时家贫,为跃农门,常挑灯夜读,初中即告近视。后来流落江湖,与所学风马牛,天长日久,知识还给了先生,眼镜留给了自己。
久违了书报,拿起了屠刀,在刀口上讨要柴米油盐。年届不惑,刀法愈加精准,图文却日渐模糊,无奈配戴渐进眼镜,远看用上部,近观用下部,方便实用。知天命之后,已不必亲自操刀,专注于探究授徒,然老眼昏花,渐进眼镜已略感不适,于是换回近视镜片,远观时,戴上,近看时,摘掉,矫正与裸视之间自由切换,虽则麻烦,却也真切。
我之体会,年轻时近视,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然并非一无是处,老来远视与之中和抵消,裸视读书看报玩手机却更为清晰,起码,能看清药品盒上细小的文字,这一点,视力正常者无法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