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璋

《大唐三藏圣教序》中的“朕才谢珪璋”的“珪璋”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1938年,115师发生的“参谋长周昆失踪案”究竟有多离奇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12 02:24:30 浏览115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大唐三藏圣教序》中的“朕才谢珪璋”的“珪璋”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原文:

“朕,才谢珪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闲。昨制序文,深为鄙拙。唯恐,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循躬省虑。弥盖厚颜,善不足称,空劳致谢。”

才:才能

谢:不如,比不上

珪璋:字面意思指玉制的礼器,古代用于朝聘、祭祀等。后来借指杰出的人才,此处是这个意思。

朕才谢珪璋,意思是,我的才能比不上杰出的才子。


怎么看?

用在此处,就是个习惯性地自谦之语罢了。从历史长河看,唐太宗虽然也做过些许诗句,但在煊赫的大唐和众多文才卓越的皇帝中,只能说文采一般,此处倒也是言符其实,哈哈。

1938年,115师发生的“参谋长周昆失踪案”究竟有多离奇

一个工农红军中的早期骨干,国共合作时期曾是南京政府委任的少将参谋长,和朱德、刘亚楼、罗瑞卿、罗荣桓等名将是同窗好友,凭借资历和贡献、开国后起码是个上将军衔。

就是这样一个拥有无限美好前途的红军干部,居然当起了逃兵,携带3万军费人间蒸发,以至于之后几十年的历史中音信全无。

他就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参谋长、中央军委会23个委员之一的周昆。

蒙骗警卫、私吞军费,周昆带着3万法币远走高飞、只留下一张信条,战友们直呼“不可能”。

1938年正是抗日战争进行到如火如荼的阶段,就在不久之前,115师刚刚在平型关取得首次大捷,歼敌一千余人,整个师部尚处在胜利的喜悦和对接下来战斗部署探讨的紧张氛围之中。

到了2月份,正赶上重庆国民政府给115师发放军费,只不过需要派专人到司令部财务处领取,这个任务自然而然交到了身为参谋长的周昆手上。

根据陪同周昆同行的警卫员回忆,当天参谋长的神情就十分不自然,平日谈笑风生的他竟然沉默寡言,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一路上自己多次寻找话题都被对方敷衍了事,甚至干脆一言不发。这样的异常让警卫员心生疑惑,但也没有细想,只当是今天首长的心情不太好。

当周昆从财务处签字领取了6万法币的军费之后,径直塞给警卫员一个包裹,仔细叮嘱道这里面是从司令部拿到的机密文件,必须亲手交给作战科的王秉璋科长。

警卫员收好包裹,却发现周昆站在原地不动,当即迟疑地问道:“首长,您不一起回去吗?”

见警卫起了疑心,周昆眼神有些躲闪,但还是故作镇定地解释:“我跟财务部的同志还有些事要商量,你先回去,我随后就到”。

对于参谋长,警卫员还是打心底里佩服的。从秋收起义到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周昆是最早的一批红军干部,论资历、论功勋、论思想,他在军中都颇有威望,这样一个突出的人物,自然对党、对军队有着高度的忠心。

想到这里,警卫员也没有多问,便独自一人往115师部赶去。然而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决定让3万军费不翼而飞。

当警卫员赶回师部,直接来到作战科科长办公室,将包裹递给了王秉璋。

“参谋长不是和你一起去的司令部吗?怎么没有一起回来?”

面对王秉璋的连连追问,警卫员只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出来。

见警卫员委屈的眼神,王秉璋也没有多问,打开包裹后却大吃一惊:115师应领取的军费是6万元,可是包裹中只有3万,最底下还有一张字条“今共领取6万元,我带走3万元,另3万元已交警卫员带回,望查收”。

王秉璋不敢置信,但眼下事实摆在眼前,他迅速将事情报告给了师部领导。

听到这个消息,无论是师长林彪、还是政委罗荣桓,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可能”,但是结果不容他们质疑,在苦苦寻找、等待了数月之后,也没能再见到周昆的身影,看来他真的“携款潜逃”了。

周昆“携款潜逃”的动机是什么?他后来又去了哪里?这两个问题成为当时军中捉摸不透的两个关键点。

  • 有人说周昆贪财,所以才做出这样荒唐的事来。可是这样的说法很快被否定了。

从1937年8月份红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之前,周恩来就与重庆政府达成一致,每个月都会给八路军调拨50万元作为军费,而115师作为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军费分配上肯定优先考虑。从1937年8月到1938年2月,中间发放了这么多次军费,每次的数额都不小,而且都是周昆负责领取的,为什么他之前不“携款潜逃”呢?

更主要的是,这次发放的军费是6万,他如果真的贪财,为什么不全部带走呢?反而只拿走一半,还特意留下一张纸条呢?

整件事情千头万绪,但每个头绪都梳理不通,或许其中真正的动机只有周昆本人知道。

  • 既然他的动机无法判断,那么他之后又去了哪里呢?

这肯定也是最受人们关注的,可惜的是自从周昆出走之后,任何史料都没有关于他的只言片语,人们只能靠猜测去拼凑结局。

最开始,115师师部认为周昆回了湖南平江老家,多次派人打探却毫无收获。

1949年,林彪率领第四野战军解放湖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平江县,希望能从当地村民那里探寻到一些蛛丝马迹。可是接连走访了几天时间,任何有用的消息都没得到,只知道他的老宅在战乱时被烧毁,家人为了避难早就搬离。至于这些年周昆是否回来过,村民们都是矢口否认。

既然没有回家乡,那他是不是带着巨款跑到了国外?或者说在“携款潜逃”的途中遭遇了不测?

这两点倒是有可能的。

在建国之后,组织上也曾动用过不少人力继续打探周昆的消息,却依旧杳无音讯。

这样一个赫赫大名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引起广泛关注,不可能凭空消失。而且资料显示他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国民党一方的政治活动。

这样一来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携巨款秘密到了国外定居,要么他在出走的途中遭遇不测,所以导致现在依旧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蛛丝马迹。


在这里不得不替周昆感到可惜,当年他是和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这三位开国元帅平级的干部,而徐海东、黄克诚等开国大将更是他曾经的部下。

无论是在我军、还是在国民党方面,周昆都有很高的评价,如果他能够坚持在革命道路走下去,开国后起码能授予大将军衔。

永城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永城最有影响力的名人不好评,但我知道从河南永城走出了几位著名的解放军将领,他们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他们是:

△赵先顺,河南省永城市顺和乡人,解放军中将。曾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参加了小孙庄、林公渡、黄龙岗等数十次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副团长等职,参加了四平保卫战、怀德攻坚战、彰武战斗和辽沈、平津、衡宝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是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春新,河南永城人,武警少将。1958年生,1976年12月入伍,曾任武警8720部队部队长、武警陕西省总队总队长、武警陕西省总队司令员。2013年6月晋升武警少将警衔。

△聂守礼,河南永城人。海军少将军衔。1956年8月生,历任海军榆林基地政委、海军南海舰队政治工作部主任。2010年晋升海军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