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直升机相撞

西班牙直升机相撞(交叉双旋翼直升机的螺旋桨为何不会相撞)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13 12:16:12 浏览48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交叉双旋翼直升机的螺旋桨为何不会相撞

看过一些资料,最初的飞机只是执行侦察任务,即使敌对方的飞行员空中相遇也比较友好地相互打招呼。慢慢变得不友好,从相互打招呼到相互对骂,接着就带一些棍棒铁球类的东西击打对方,后来用手枪攻击,再后来就将机枪搬上飞机。但机枪射出的子弹会受到桨叶的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飞机设计师在机枪上安装一套凸轮系统,保证机枪子弹正好从桨叶缝隙通过,即所谓同步机枪。

据此推想交叉双旋翼直升机的两组旋翼,也像同步机枪一样,此来彼去正好错开。在网上查了一些交叉双旋翼直升机的图片,可以得到印证。
从图中,不难看出,两组旋翼都是向外倾斜的,这样一组旋翼的总从另一组旋翼转轴的上方扫过。为防止机身转动,两组旋翼肯定转动方向相反,只要最初一组旋翼的翼片在另一组旋翼转轴上方时,处在另一组旋翼的两翼片之间,并且两组旋翼转速一致,两组旋翼在转动过程中,当翼片交叉时,一组旋翼的翼片一定是在另一组旋翼的两翼片之间,根本就不可能接触。

两架飞机由于航空管制员的失误在空中相撞可能么

历史上还真发生过类似事故,2002年发生在德国瑞士边境的小城乌柏林根上空的两架飞机相撞,正是由于空中防撞系统和空管指令相冲突造成的,当然这起事件的责任不能光怪罪在空管一人身上,防撞系统方面的规范上的不严密以及航管中心的管理疏忽同时构成了事件的元凶。那么,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乌伯林根空难。

踏上致命旅程

乌法市位于俄国西部位置,是俄罗斯联邦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首府,是一个以基督徒和穆斯林为主的城市。

2002年6月底,一批通过选拔脱颖而出的青少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安排下,准备前往西班牙巴塞罗纳欢度两周的假期。他们中既有从4岁开始学习绘画的神童,又有曾多次获得体操冠军的好学生,这是一批全乌法市最聪明、最有才华的孩子。他们计划先搭乘火车前往莫斯科再坐飞机奔赴巴塞罗那。

6月29日,孩子们在老师的陪同下,坐火车来到了莫斯科,准备从这里登上飞往巴塞罗纳的航班。但不料到了莫斯科之后,旅行社搞错了机场,结果误了航班。旅行社只能将机票改签,孩子们也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在莫斯科游玩两天,但有谁能想到,这段小插曲将改变许多人一生的命运。

2002年7月1日,乌法的孩子们又一次来到莫斯科机场,踏上了前往巴塞罗纳的旅途。执飞此航班的客机为俄罗斯巴什克利安航空2937号航班,机型为苏制的图-154客机。

晚上23点,飞机起飞离开了莫斯科。机上有5名机组成员,机长亚历山大·格罗斯拥有30多年的飞行经验,专业理论知识非常过硬。当值副驾驶的是奥莱格·格里高利耶夫,实际上,他现在正担任着这架航班的正驾驶工作。机上还有一名经验丰富的副驾驶、一名导航员和一名机师。

■ 涉事的巴什克利安航空图-154客机资料图,1998年7月摄于德国科隆波恩机场

和多数现代飞机一样,这架飞机上也配备了空中防撞机系统(TCAS)。TCAS之所以能起防撞的作用,是因为商用飞机上都配备有异频雷达收发机,通过无线电信号表明身份和位置。TCAS收到信号后,立即计算出是否存在相撞的可能性,必要时通知飞行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空中交管不起作用,飞机就需要靠它保护自己,这也是在航管中心失灵的时候规避撞机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

相向飞行的货机

与此同时,在几百公里之外的意大利贝加莫,一架满载货物的DHL货运公司的波音757全货机正在起飞,准备飞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巴什克利安航空2937号航班的图154客机将在德国南部上空穿越它的航线。

波音757飞机上只有两名飞行人员:47岁的英国人保罗·菲利普斯和副驾驶34岁的布兰特,两人分别拥有11942小时和6604个小时的飞行经验。

■ 涉事的DHL波音757资料图,1996年8月摄于布鲁塞尔机场

没有人能有预料到今晚会是这两架飞机最后的飞行。

忙碌的空管尼尔森

19点50分,在瑞士苏黎士空中向导中心的晚班值班人员开始准备上岗。中心负责调度德国南部以及瑞士北部上空的客机,当晚值班的只有两名空管。彼得·尼尔森是一名有着8年工作经验的空管人员。看到此时管辖扇区内的来往飞机很少,尼尔森的同事决定出去放松一下,这种做法在空管人员中已经成为惯例。

面对相隔几米远的两块雷达显示屏,尼尔森需要负责所有调度工作。

■ 两架飞机飞行路径示意图

23点10分,中心两名技术人员受管理部门指派,前来维护主雷达。维护工作一旦开始,不仅雷达扫描的速度会变慢,当飞机出现距离过近时也不会生成持续两分钟的警示图像。不仅如此,技术人员告诉尼尔森,他们还要关闭通话系统。于是,通讯线路被临时切换到备用电话上。

这一举动将成为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此时,俄罗斯客机已经出现在德国中部上空,朝瑞士方向飞去。图-154客机向德国空管中心确认了出区申请,然后进入瑞士领空。德国空管把俄罗斯飞机交给了彼得·尼尔森指挥。

DHL的波音787货机正向北翻过阿尔卑斯山,即将进入瑞士领空。菲利普斯机长请求飞机爬升,这样,稀薄的空气就不会造成太大阻力,同时还可以节省燃料。

DHL货机很快到达了10800m的高空,此时俄罗斯客机也在这个高度飞行。两机处在相撞的航线上,但由于相距几千米,暂时还没有危险。

在航管中心,本来就因为一个人值班而忙得不可开交的彼得·尼尔森又接到一个新的调度任务,另一架利亚德航空的飞机正要飞越附近的弗里德哈芬地区。在接下来的分钟里,尼尔森更加忙得连脚都不够用,他必须来回移动兼顾两块雷达显示屏。

尼尔森想联系弗里德哈芬的塔台想由他们接管利亚德航空的客机,但是电话没人接。利亚德航空的飞行员在联系尼尔森,这也迫使他不得不放下俄国客机,此波未平那波又起,巴航飞行员也开始呼叫尼尔森。通常情况下,空管员都会在这些呼叫间游刃有余,但是特殊的是今天的设备出现了问题。

与此同时,图154和DHL的波音757正以超过1000公里的时速飞向对方。一般情况下,雷达会提前发出撞机警报,但这一次,它居然失灵了。两机的飞行员都不知道仅仅两分钟后他们的命运将会大逆转。

正当两架飞机向彼此飞去的时候,德国的另外一个航管中心发现了这个问题,雷达上显示两架飞机即将相撞。根据国际空中交通规定该航管员不能和飞行员进行直接对话,德国的航管员立刻给尼尔森打电话却死活打不通。

致命交汇

终于,图154的飞行员从TCAS系统上发现了DHL货机的踪迹。而DHL货机的机组成员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撞机航线上,他们的空中交通防撞系统依然毫无声息,而且正驾驶去了洗手间。

看着对面的飞机越来越近,图154客机的飞行员开始紧张了,但他们还不能确定两机是否在同一高度。

空管彼得·尼尔森也在同一时刻发现,两架飞机出现交叉情况!他立刻向俄罗斯飞机发出下降指令。机长马上取消了自动驾驶功能,开始驾机下降,不过飞机的防撞系统提示的却是爬升,机长并未听从TCAS的意见。

俄罗斯客机下降了飞行高度,让尼尔森松了一口气,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但令他玩玩没有想到的是,这时DHL货机上的TCAS系统也发现了图154客机,DHL货机的机长却按照防撞系统的指示也下降了高度,并且他想告诉尼尔森TCAS系统发出了下降高度指令,不过现在尼尔森却听不到这个要求。

如果两架飞机都只听从飞机防撞系统的指示,悲剧就不会发生,但图154客机却接受了空管的命令。

结果,悲剧还是如期上演了。

■ 计算机动画模拟两架飞机相撞的情形

DHL货机的尾部划过图154客机的机身,把它截成了两段,图154瞬间解体,飞行员很快失去了知觉。失去垂直尾翼的DHL货机支撑着又飞了两分钟……最后坠毁在6公里之外。

两机相撞后,天空呈现出一片橙红的火光,接着是接连不断的爆炸声,飞机随后就掉落了下来,碎片如雨点般落在一家残疾儿童学校附近。乘客和飞行员的尸体撒落得到处都是,特别是在一条长20公里、宽2公里的地带上,血肉密布。

两架客机的残骸相距散落在德瑞边境的小城乌伯林根附近,残骸散布面积达350平方公里,这也是二战后德国境内航空史上伤亡最惨重的空中撞机事件。

事故调查

巴登符滕堡州出动了有史以来最多的警力,一共有6000多人前来寻找遇难者尸体。

■ DHL波音757货机的左发动机残骸

经过6天的搜寻,救援队收集了散落在山野间的遇难者尸体和残骸,两架飞机的71名人员全部遇难。

消息传到俄罗斯的乌法市,无论基督教社区还是穆斯林社区,都沉浸在失去孩子的巨大伤痛中。

几乎同样的悲痛,使苏黎世的航管中心陷入停滞状态。航管中心所有工作人员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事故发生后的3周里,由于缺乏人手,苏黎世航管中心减少了业务量。彼得·尼尔森再也没有到空管系统任过职,因为媒体指责空管太过依赖科技设备,控告彼得·尼尔森是这起事故的杀人凶手。两架飞机都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是他引导两架飞机飞向了对方。

■ 图-154客机机身残骸

■ DHL波音757APU残骸

与此同时,由德国空难调查机构牵头的调查活动也在进行之中。到事故发生后的第5天,他们已经读取了黑匣子中的所有信息。

这起事故是否可以避免呢?按照常规,飞机的防撞系统具有安全处理功能,如果发出警报后机组成员没有反应,防撞系统会自动发出反向飞行的命令。特别是如果防撞系统发现和另一架飞机处于相撞航线上,就会指示飞机反向飞行。这一次为什么例外?

事故调查人员了解到,防撞系统发出反向飞行命令的一个必备条件是:两架飞机在高度上最多相差30米。当时,这个条件还没有达到,所以防撞系统没有发出反向飞行的命令。如果还能反向飞行,孩子们的生命也许可以保住。

随着调查工作的展开,人们发现,20年来关于飞机防撞问题上始终隐藏着一个致命的缺陷。如果防撞系统和空管在指令上出现矛盾,飞行员该听谁的?各国航空公司在引导飞行员方面都没有硬性规定。西方国家的飞行员一般被要求服从防撞系统指示,而在其他国家主要是靠人力作判断。

俄罗斯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被动状态。哪怕他们心里觉得不妥,他们也愿意听从指挥,他们总认为别人比自己更了解情况。事实上,在民用航空方面,很多情况下飞行员如果不听从空管的指令,就会造成坠机或者其他一些事故,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类似事件

事故的隐患就在于此。就在乌柏林根空难一年半之前,差点发生一起类似的事故。在日本,两架大型喷气客机载着677名乘客做了一次“亲密接触”。紧急躲避导致100名乘客受伤,其中有一些人伤势相当严重。如果慢那么几秒钟,就会造成历史上最严重的撞机事故。这一次,也是飞行员听从空管指挥的缘故。

然而,国际民航组织的反应却是沉默,尽管商业飞行的法规就是由该组织负责制定的。德国调查人员认为,国际民航组织对防撞系统的暧昧态度,正是造成俄罗斯客机空难的原因之一。如果国际民航组织认真细致地对日本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并在操作程序上提出改革建议,那么,这次空难就有可能避免。

日本政府在事故发生后,曾立即要求国际民航组织给予指导性意见,但国际民航组织觉得没必要卷进去,就交给日本有关机构处理了,直到18个月后才作出反应,这时,又一起更加严重的空难已经发生。

2004年5月,经过22个月的调查后,德国空难调查机构终于公布了事故调查结果。

他们认为,两个原因导致了空难:第一,由于同事休息,相距几米远的两块雷达屏只能由尼尔森一人照看。彼得·尼尔森注意到异常情况时为时已晚。第二,俄罗斯飞行员不顾防撞系统提示,错误地听从了空管人员要求下降的指令。事故报告也对瑞士航管中心提出严正批评认为他们不应该让一名航管员独自值班。

航管中心媒体联络部为此专门改进了工作制度,再也没有出现过只留一名空管盯着显示屏,或者只有一个人调度的情况。

发生在日本的事故并不是唯一的一次警钟,在2002年7月空难发生的前两年内,欧洲先后出现了4次险些酿成撞机大祸的事故,都是飞行员听从空管指挥的结果。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国际民航组织出面。

国际民航组织空中导航署副主任马里诺斯·海耶尔在事故发生后终于承认:国际民航组织制定的程序和标准,尤其是防撞系统方面的规范可能不是特别严密。

在对这几起事故进行总结后,国际民航组织向世界各国航空公司发出的建议是:一旦防撞系统发出警报,飞行员应该立即听从防撞系统的指挥。

事件后续

2003年7月,德国人在空难现场建造了一座纪念碑,许多遇难者家属都来到德国乌伯林根参加周年纪念日。俄罗斯北奥塞梯人建筑师维塔利·卡罗耶夫也来到了现场,他在此次空难中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卡罗耶夫在现场向瑞士空管中心负责人要求见空难发生时航管员,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回应。

卡罗耶夫在这次空难中失去了所有的家人,悲痛欲绝的他决定开始寻找空难的“元凶”,经过多方打探他得知当天的航管员是尼尔森。

2004年2月24日,尼尔森的家中闯入一名不速之客,在他开门的时候遇刺身亡,嫌疑犯正是卡罗耶夫。警方很快便在附近的旅馆中找到了卡罗耶夫,乌伯林根事件除了空难之外还多了一宗谋杀案。但从根本的原因上尼尔森并不是真正的“凶手”,该为之负责的是苏黎世航管中心,正是由于管理和设备的问题才导致了撞机事件。

1969年3月28艾森豪威尔去世,3月28日还发生过哪些大事

艾森豪威尔的光辉一生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10.14—1969.3.28),美国五星上将,第34任总统。就读过西点军校、陆军坦克学校、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陆军军事学院等顶尖军事院校;先后受到过福克斯·康纳和麦克阿瑟的重用和栽培;指挥过北非战役、突尼斯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等著名战役;政治上继续推行冷战,加速发展空军,与俄罗斯展开战备竞争,将冷战推向白热化,支持蒋介石政权,阻止大陆解放台湾,对内布置洲际公路系统和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原本报考美国海军学院,因超龄未被录取,后经推荐入学西点军校)。

1922年任巴拿马第20步兵旅参谋,受到旅长福克斯·康纳将军的赏识和栽培,在他的帮助下先后得到进入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学习、赴法国进行战场考察和陆军军事学深造的机会。

1933年任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助手,两年后任高级助力。

1942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总司令,指挥实施北非登陆战役 。1943年2月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总司令,组织实施突尼斯战役,结束北非战事。

1944年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成功策划指挥了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晋升为五星上将。

1952年竞选总统获胜,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1956年再次竞选获胜,蝉联总统。1969年3月28日在华盛顿因心脏病去世,享年78岁。

艾森豪威尔任职8年期间,美国社会经历了战后最安定、繁荣的时期,上任后半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支持所有反对苏联及共产党的政权。


历史上3月28日发生的大事梗概

1272年,元朝改中都为大都。

1854年,英法对俄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900年,“沙埋古城”西域楼兰古国遗址被瑞士探险家发现。

1931年,国民党向红军发动第二次“围剿”。

1938年,伪“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梁鸿志为头目)。

1939年,持续32个月的西班牙内战结束。

1959年,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接管原西藏地方政府行使权,废除农奴制度,西藏人民从此当家作主。

1969年,美国五星上将、两届总统艾森豪威尔去世。

1977年,特纳里夫岛发生重大空难,西班牙航空公司和泛美航空公司两家大型喷气式飞机相撞,造成574人死亡。

1978年,邓小平指出: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

详见下章


元朝改中都为大都

1272年3月28日(农历二月廿七),元朝改中都为大都。

1272年3月28日(元至元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忽必烈下诏改京师中都为大都(今北京)并建中书省署在此。大都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它的布局是:城外有廓城、皇城、宫城3层。外廓层周长2.86万米,南北路长,呈现长方形,四面共有城门11座:东面有光照门、崇仁门、齐化门;南面有文明门、丽正门、顺承门西面有肃清门、和义门、平则门;北面有安贞门和健德门。皇宫分3组列在琼华岛及其周围湖泊的两侧。西侧为太子、皇太后居作的隆福官、兴圣宫;湖的东岸宫殿属皇帝居住,3座宫殿的四周筑起萧墙,以示皇城。皇城外的居民区域,沿着齐整的纵横街道,划为50坊。商业区则分布在北部3处。这座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1854年3月28日(农历二月三十),英法对俄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后来皮德蒙特·萨丁尼亚也加入了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七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

1853年7月3日俄军开入多瑙国家。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帝国向俄罗斯宣战。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1855年1月16日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9月14日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因此奥地利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虽然它并没有主动参加这场战争1855年9月8日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349天后英法联车占领了一个重要的堡全。

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和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巴黎公社成立

1871年3月28日(农历二月初八),巴黎公社成立。

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普法战争后,法国阶级矛盾极其尖锐。

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

3月19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完全掌握了巴黎的政权。国民自卫军发表宣言,宣布即将由工人通过选举成立公社,并在公社选出后,把政权移交给公社。

3月26日,巴黎公社举行选举,共选出86名公社委员,其中大多数是工人,或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

1871年3月28日,公社委员就职,巴黎公社延生。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庄严地宣告成

3月29日,公社颁布法令,宣布“巴黎公社为唯一政权”。

西域楼兰古国遗址被发现

1900年3月28日(农历二月廿八),“沙埋古城”西域楼兰古国遗址被发现。

1900年年3月28日,瑞典的一位探险家斯文·赫定到中国的罗布泊考察。惊奇的是,他在寻觅水源的路途中居然发现了一座千年古城,在后来发掘过程中又有大量的陶器、文字、钱币、丝织品等文物出土。之后经考证,此处即为史料中所记载的楼兰国,被发现时,它已经深埋在沙漠之中大约1500余年。

国民党向红军发动第二次“围剿”

1931年3月28日(农历二月初十),国民党向红军发动第二次“围剿”。

1931年3月28日,国民党南昌行营对中央苏区第二次“围剿”部署就绪。3月28日下达总攻击令,限各部4月1日开始分路向苏区攻击前进。其部署为:以第十九路军主力置于兴国地区,向龙冈、宇都方向进攻;以第五路军第二十八、四十三、四十七。五十四、七十七师置于万安、泰和、吉安、吉水、永丰一带,向东固、沙溪方向进攻;以第二十六路军主力置于乐安、宜黄地区,向大金竹、洛口方向进攻;以第六路军主力置于南丰和福建建宁一带,向广昌方向进攻。另以驻闽新编第四旅、新编第二师卢兴邦旅、第四十九师和驻粤第六十二师在赣闽、赣粤边实施堵击。总兵力18个师又3个旅约20万人。

伪“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

1938年3月28日(农历二月廿七),伪“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

1938年3月28日,梁鸿志在日本的扶持下于南京成立“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管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敌占区和南京、上海两个特別市。梁鸿志任行政院长,温宗尧任立法院长。

“维新政府”成立后,立即与日本签订《华中铁矿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要纲》等一系列协定使日本得以迅速控制华中经济,掠夺中国的资源和物资等。

西班牙内战结束

1939年3月28日(农历二月初八),西班牙内战结束。

1939年3月28日佛朗哥的军队穿过街全控制了马德里,40多万共和军在一些城市相继投降,从此,长达32个月的西班牙内战结束

1936年1月15日,西班牙人民争取民主、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统一战线组织一一西班牙人民阵线成立;同年2月16日,在议会选举中,西班牙人民阵线获胜,成立联合政府。而1936年7月,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党徒发动武装叛乱。德国和意大利分别派大批军队进驻西班牙,支援叛军。西班牙人民奋起反抗,并从苏、美、法等国获得物资支持。由于一些原支持联合政府的国家保持中立,后来承认佛朗哥政权,导致联合政府危机四伏。最后,佛朗哥政权在希特勒等人支持下,控制了西班牙,其内战由此结東。在内战中有50多万人丧生。

西藏人民当家作主

1959年3月28日(农历二月二十),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接管原西藏地方政府行使权。

1959年3月10日,以达赖为首的西藏反动上层集团为保住政教合一的农奴制永远不改变,悍然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的全面武装叛乱。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广大农奴分得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废除了农奴对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千百年来被当作“会说话的牛马”的农奴和奴隶,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自己命运和西藏社会的主人。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19日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美国五星上将、两届总统艾森豪威尔去世

1969年3月28日(农历二月十一),美国五星上将、两届总统艾森豪威尔去世。

艾森豪威尔1890年生于德克萨斯洲丹尼森,1911-1915年在西点军校学习。1933-1935年在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将军办公室工作,并任其助理随同前往菲律宾。1940年以后晋升很快,从陆军中校到中将只用了2年时间。1943年他指挥盟军进攻西西里。194年指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1945年出任陆军参谋长。1953-1961年任两届美国总统。1961年离开政府回家乡从事著述。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逝世。

特纳里夫岛发生重大空难

1977年3月28日(农历二月初九),特纳里夫岛发生重大空难。

1977年3月28日,两架747大型喷汽飞机在加那利群岛上空迎头相撞,由此导致的死亡人数上升到今天的574人。这是有史以来最惨重的一场空事灾难。有70名幸存者被送往特纳里夫接受治疗,他们当中有些人已处于生命危急状态。这灾难是27日在特纳里夫岛发生的。西班牙航空公同飞机上248名度假的乘客和全体机组人员都在事故中丧生。

在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中有326名乘客死亡,这架飞机是从洛杉矶起飞的包机。西班牙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大雾掩盖的跑道上高速起飞时,同泛美公司的飞机相撞。泛美公司的飞机当时正在滑行,准备起飞。谁是这场事故的直接责任者还不太清楚。

按劳分配原则诞生

1978年3月28日(农历二月二十),邓小平指出: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1978年3月28日,邓小平同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谈话时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精神鼓励是必要的,但物质鼓励也不能缺少。要恢复过去行之有效的各种措施奖金制度要恢复。稿费制度也要恢复。总的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大家上进。

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

1979年3月28日(农历三月初一),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第2组反应堆的操作室里,红灯闪亮,汽笛报警,渴轮机停转,堆心压力和温度骤然升高,2小时后,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

作为一名核工程师,美国总统卡特得到消息后并没有慌张,他派核管理委员会的一名官员代表他去了哈里斯堡。但随着美国媒体和国际媒体连日来将三里岛事件作为头条新闻报道,一些著名的美国媒体人开始用“恐怖”这样的字眼描述该事件,还称“情况会更加糟糕”,4月1日,卡特亲自视察三里岛核电站。就在这次视察后不久,美国的各路专家得出一致结论:氢气爆炸基本上不可能,危机基本解除了。大家虚惊一场。

6天以后,堆心温度才开始下降,蒸气泡消失——引起氢爆炸的威胁免除了。100旽铀燃料虽然没有熔化,但有60%的铀棒受到损坏,反应堆最终陷于瘫痪。

事故发生后,全美震惊,核电站附近的居民惊恐不安,约20万人撤出这一地区。美国各大城市的群众和正在修建核电站的地区的居民纷纷举行集会示威,要求停建或关闭核电站。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政府不得不重新检查发展核动力计划。

世界上有出现过撞机事故吗

特内里费空难

1977年发生在西班牙加纳利群岛

这起灾难共造成583人死亡,但奇迹的是居然还有61人生还。

造成这起空难的原因:

起飞当天大雾茫茫,一名机长因为烦躁不听从命令,强行起飞,但是在跑道上滑行了一半的时候,就撞上了停在跑道上的另一架飞机,造就了这场事故,这起事故也被称为最严重的一次撞机事故。

盘点历史上最惨烈的5次空难事故,空难真的难以避免吗

谢谢邀请!

都说坐飞机是事故率最低的交通工具,但是如果出事故却是死亡率最高的。就像最近在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航班空难中一架载有157人的波音737 MAX 8飞机失事,机上无人生还。最绝望的是很多连尸体都很难找到。

究其事故原因也有很多,今天就来盘点几个

1: 飞鸟撞击,引发的空难

2009年1月15日,一架空中客车A320-214负责该航线,在起飞爬升过程中遭大雁撞击,导致两个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驾驶舱机组人员在确认无法到达附近的2个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在从事故开始到降落的短短208秒,机上共155人全数生还,该事件也被称为“哈德逊奇迹”。此次事件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却展现飞鸟撞击是多么可怕(一只重量为500克的飞鸟与一架飞行速度为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将产生大概5吨的冲击力,这简直就像一颗“炮弹”打在飞机上)。有部电影《萨利机长》就是此事件改编,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2:机械故障,引发的空难

1997年5月8日,中国南方航空有限公司深圳公司波音737-300型b2925号飞机执行重庆深圳3456航班任务,着陆过程中失事。机上67人,其中死亡32人,重伤9人,轻伤26人。具后面调查此次事件因为飞机前起落架没有完全打开,造成飞机头部直接撞到地面,引起起火,爆炸。

3: 机体自然解体,引发的空难

1994年的6月6日,一辆西北航空公司的B2610号客机从西安飞往广州,当时飞机在西安的咸阳机场起飞,在上升到4717高度时,此后飞机开始从4717米的高空疾速的下降到2884米。在飞机已经严重超出强度极限的时候,驾驶舱的语音记录传出了机体断裂的巨响,之后黑匣子的飞行记录停止,飞机在2884米的高空解体,飞机上160名乘客无一幸存。此次事件因为高速下降导致超过最大过载致使飞机机体发生结构性损坏导致的机身破裂而造成空中解体。

4:天气原因,引发的空难

达美航空191号班机是达美航空一条定期航班,从佛罗里达州的劳德代尔堡经停达拉斯后再飞往洛杉矶。1985年8月2日下午,一架洛克希德L-1011型三星式客机(编号N726DA)执行该航班,于降落达拉斯-沃斯堡国际机场时由于进入下击微暴流失事,造成136人死亡,29人生还,27人受伤。飞机离地只有1,500尺时,副机长报其中一个云层有闪电。到了飞机离地只有800尺,受风切变影响飞机速度加快,当副机长极力避免因飞机鼻朝下而引致失速时,飞机的垂直速率上升至每分钟1,700呎(即每分钟520米),直至飞机触及地面

5: 飞行员操作失误,引发的空难

最后一个飞行员失误是所有空难里面最多的一个原因。很多是因为疏忽,判断失误,缺乏训练,缺乏对所处环境的认识,因身体精神原因无法胜任任务等

(1)1959年10月30日,美国皮特蒙德航空AL,机长飞行途中精神崩溃。

(2)1967年3月13日,南非AW航空,机长心脏病发,副机长没有成功控制飞机。

(3)2015年2月4日,台湾复兴航空235号航班撞上了高速公路的高架桥。因为机长不小心把正常运转的发动机关闭

美军在西班牙投下4枚氢弹,3枚落地一枚沉海,为何没炸死一人

美军B——52战略轰炸机飞行员,的确在西班牙上空投下了4枚氢弹,氢弹的威力有多大?比较而言,一枚氢弹的威力是二战期间投到广岛原子弹的1250倍。

准确来讲,假如一枚氢弹爆炸,一瞬间就会使离爆炸中心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生命全部毁灭。大家想象一下,4枚氢弹同时爆炸会发生怎样的结果?我估计整个西班牙就会瞬间化为乌有。

但是,这个结果不是美军飞行员、甚至整个美国、西班牙乃至世界各国都不想见到的结果。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不是世界大战,也不是美军曾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那样的战争,而是一次历史上最恐怖核事故——帕利马雷斯氢弹事故。

这次核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呢?

1966年1月17日这一天,美国B-52轰炸机飞行员正在西欧进行携弹练习。

其中一架携带4枚氢弹的美军战斗机,当飞临西班牙帕利马雷斯上空时,在空中加油过程中,战斗机突然起火。

就在这紧急时刻,战斗机飞行员果断切断了加油。同时把其中一个起火的发动机抛下了战机,战斗机一共有6个发动机。

但为时已晚,火势没被控止住。最后关头,飞行员首先把4枚氢弹投了出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如飞机起火爆炸,4枚氢弹就会被点燃,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做完这些,飞行员立即启动弹射装置。就在飞行员被弹出机舱数秒后,战斗机爆炸解体,飞机的残骸差点击中跳伞逃生的飞行员。

飞行员安全着地,随后被路过的船只救起。

事故发生后,美国军事机关启动了应急措施,当天,专家和救援人员飞临西班牙帕利马雷斯,随后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这是一场和死神赛跑的战斗,结果有两个选项,美军司令坦诚地说:“要么去死,要么就找到核弹”。

核弹出现事故,专业名称叫“断剑”,这4枚氢弹的威力,足以摧毁整个西班牙,汇集到西班牙的美国核弹专家等精英无人能幸免。

寻找4枚氢弹的下落,成了当前最急迫的任务。氢弹有随时爆炸的可能。

经过各种专业的精准计算,飞行员模拟演练了多次抛出4颗氢弹的过程。最后得出了权威数字。

根据结果进行搜查,最后终于找到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三枚氢弹。这三枚氢弹所幸在降落伞的保护下安全落地。

讲真寻找这三枚氢弹没费多大力气,我认为落在陆地上目标很明显,美军的空中摄像技术能从万米高空拍下地面一个老鼠的踪迹,氢弹吨位够大,所以寻找这三枚落在地面上的氢弹仅用了7天的时间。

最后一枚氢弹去哪里了?

最后一枚好像和美军玩起了“躲猫猫”。该找的地方都找了,陆地上没有。最大的可能就是落入了海中,美军高层分析道。

这就比较棘手了,在60年代,美军的所有技术还没有现在这样高端。在海中寻找一枚炸弹,无疑是“大海捞针”。

“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找,否则西班牙的民众会骂娘”。美军司令说道。美军用计算机把帕拉雷斯所有的地面划分成1000块区域,每个区域有专人带领人员搜寻。各负其责,层层划分责任,最后锁定了200多个嫌疑水下目标。

然后,重点排查这200多个水面,美军动用了大量的潜艇和专业潜水人员,最终,在一片水域下发现了最后一枚氢弹,这枚氢弹是被降落伞覆盖着,所以很难被发现。

经过三个小时的打捞,也就是在事故发生后的第79天22小时23分钟后。4枚氢弹安全“归队”。(不过有人说最后一枚始终没找到,美国骗了西班牙人,谁知道真假?)

有时我会彻夜难眠,总担心有一天地球会毁灭,有人笑我是“杞人忧天”。你一个小老百姓还这么惜命?

我说出内幕你也会吓的睡不着觉!你知道地球上有多少枚丢失的核弹吗?至少有42枚丢失的核弹。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42枚核弹可以毁灭地球n次。

据我所知,这42枚丢失的核弹中,美国丢失了11枚;俄国丢失的31枚,这些国家为了独霸世界,用不成熟的技术实弹演习,一旦出现事故,核弹就会落入深海。

假如哪一天深海某区域发生大爆炸,你不要意外,该来的惩罚早晚会来的,从现在起,让我们爱惜和平,远离战争吧!

文/秉烛读春秋

法国直升机在马里相撞失事具体原因是什么

谢谢悟空小秘书诚邀答题。法国总统府在26日发布的一份声明称,在25日法国军队针对马里极端主义武装实施的军事打击行动中,发生了两架直升机相撞的严重事件,导致包括6名法军军官在内的13名法国军人遇难。这是法国军队介入马里反恐作战以来遭受的最严重损失。

在此次直升机相撞事件发生之前,法军地面部队在马里萨赫勒地区跟踪一支拥有卡车和摩托车的激进分子队伍,25日在对恐怖分子进行确认后法军地面部队发起了进攻。为了能够迅速消灭敌人,法军出动了直升机实施增援,但在对地进行俯冲攻击时突然发生相撞酿成了惨剧。

据悉法军两架直升机相撞发生在低空,由于当时战场形势比较复杂,具体情况法国方面没有披露更多细节。根据笔者推测,直升机相撞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1、马里战场很多地方是沙漠地带,法军直升机在行动时可能有沙尘被吸入直升机内部影响了直升机的正常运行,导致发生意外。2、法军直升机在高速俯冲时其中一架直升机可能突然发生了飞鸟撞击直升机要害部位而突然失控,另一架直升机措手不及来不及规避,结果导致相撞发生。3、法军直升机在俯冲时可能突然发现地面激进分子使用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向直升机开火,其中一架直升机于是紧急做出规避动作,但与另一架直升机没有形成默契配合,结果不慎发生了相撞事件。

2013年时极端主义武装组织在马里活动猖獗,一度攻占了马里北部大片地区,无力独立击败极端主义武装的马里政府无奈只得向马里的前宗主国法国求援,于是法国向马里派遣了军队协助马里军队作战,收复了大片地区。但最近由于极端组织ISIS在中东等地遭受沉重打击后该组织的一些武装人员潜逃到了西非,并与马里本地的激进分子沆瀣一气,仍然能够对马里和平形成极大威胁。因此法国现在在马里仍然驻军4500人,除了配合马里政府军打击极端主义武装外,还配合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等国进行反恐作战。到目前为止法军在马里反恐作战中已经阵亡38人了。

《空中浩劫》有哪几集最经典,非常值得一看

这个怎么说呢,我觉得要根据这个案例究竟在民航史中占有多重的地位来分。比如说火山灰那集,就是从那开始,Notam有了关于火山的,人们第一次意识到火山也会对飞行影响巨大。比如说史上人数最多的空难,西班牙两家飞机跑道相撞的,对民航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又比如说德国上空的相撞,产生了人与设备关系的思考,对tcas的使用。很多很多。关键是对行业产生的影响,对技术的推动,对思想的改变,对生命的珍视等等,来决定是否经典。

德国两架战机相撞,为何有高精尖雷达和发动机的战机能撞到一起

当地时间6月24日,德国空军两架台风战斗机在梅克伦堡空中撞毁,一名飞行员成功跳伞生还,另外一名飞行员死亡。

两架战机坠落过程被民众用智能手机现场直播,可以清晰看到战机直线坠落和一名飞行跳伞的画面,场面相当惊悚,吓呆了在湖边游泳的民众。

坠落中的台风战机

自由落体式坠落

一名飞行员跳伞逃生

湖边游泳的一家人目睹坠机现场

台风战斗机又称欧洲战斗机,是由德、英、意大利、西班牙4国联合研制的双发战机,最大作战半径1300公里,可挂7500千克重的武器弹药,采用三角翼、鸭翼气动布局,机动性能优越。2007年以后的部分版本还装配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是欧洲最先进的四代半战机之一。台风与阵风、鹰狮战机合称为欧洲先进战机的“三剑客”。台风战机三视图

来自英国世界顶级发动机制造商罗罗公司的EJ200发动机,为台风战机提供了强大推力,在不外挂武器的状态下,可以实现非加力状态下超音速巡航,这是五代机才有的彪悍性能,由此可见台风战机出类拔萃的战技指标。

德国空军总共有140架台风战机,是其空军战斗力的核心担当。进入2019年台风战机的技术状况并不理想,由于告警系统批次性质量问题,一度能够保持战斗状态的台风战机只有5架。从媒体对这次相撞事故的描述看,极有可能是双机编队的长机与僚机发生了碰擦。如果两机对撞,事故场面将更加惨烈,两名飞行员都将很难生还。

飞机残骸坠落在麦田里

双机编队是空战基本作战单元。长机在前,由高阶或者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驾驶,负责空战攻击任务,僚机在长机的指挥下负责掩护、辅助、断后任务。现代空战赋予了僚机更多分工,长机与僚机在空战中的责任基本均衡,只不过仍然由长机指挥僚机。

双机编队极易发生碰撞事故,属于各国空军共同面对的难题。双机编队一般需要保持前后间隔50米、横向间距30米、高度差5米的队形,僚机在没有得到长机命令的情况下,不得随意改变位置与距离。僚机需要通过本机座舱上的参照物与长机机身特定位置(比如翼根、翼尖),形成三点一线,判断两机的相对位置,保持队形。长机也要时刻关注僚机的位置,保持距离,防止发生碰擦。需要改变战机飞行姿态时,由长机下达命令,长机先行,僚机随后跟进。

台风双机编队

30米的距离对于高速飞行的战机来说太短了,手一抖,碰撞就发生在毫秒之间,什么高精尖雷达和发动机都不会起到作用,完全靠飞行员精湛的驾驶技术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德国这次相撞事故,可能与台风战机长期停飞有关,飞行员长时间得不到保持性飞行训练,导致飞行员技术水平下降,双机协同生疏,成为相撞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德国两飞机在空中撞了,到底怎么回事这种狗血事件为何能发生在当年军力较强的德军身上

二战早期,如同一股洪流的德军横扫欧洲,以闪电战的大规模装甲战车和空中机群的快速袭击战形式让欧洲各国迅速倒下,德国也是比较早认识到坦克装甲战车和航空器这两种类型武器肯定会对战争形式有较大改变的国家之一,但是后期,由于两线作战,长时间的被苏军阻击无法继续向前推进,西线又是盟军的节节攻势,最终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国还是倒在了正义的一方手上,战后,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军力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或多或少的限制。

此次德军两架台风战机相撞,造成弹射跳伞的飞行员一死一伤,这对德国空军来说,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无疑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其实在空军的日常训练中,两架战机相撞事故的例子也有不少,去年上半年,驻日美军一架KC130加油机与一架F18战机在日本近海进行空中加油训练,随后两机在空中相撞,并传出巨大的爆炸声,好在日本救援力量及时出动,挽救了一名美军飞行员,但有6名美军在事故中丧生。今年2月28日,美国空军也有两架F/A-18战斗机也在加州空域上空发生了碰撞事件,但是此次事故并不是特别严重,两名飞行员后来成功返回飞行基地。

战后德国的军事工业受到了很大的重挫,其台风战斗机便是由德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的一款三角翼、鸭式布局的多用途战斗机,德国空军一共接收了3个批次的台风战机,其总数为180驾,说实话,对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强国”来说,这点战机根本不够看,虽然交付了180驾,但是其实际上能保持随时起飞的数量屈指可数,不仅仅是空军,现在的德国全军都有些惨不忍睹,现在很难再听说德军的坦克装甲旅了,其海军水面舰艇数量也是屈指可数,而且其下的德军官兵已经不再是那支德意志帝国的王牌之师了。

至于德国空军为什么会发生此类事故,纵观其他这类事故的原因,往往因素较多,人为判断或者操作上的失误、塔台指挥失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