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 20 吉亚

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在2008年的时候,为什么俄罗斯不趁战争颠覆格鲁吉亚政权,从而达到高加索地区长久稳定)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19 22:46:15 浏览10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在2008年的时候,为什么俄罗斯不趁战争颠覆格鲁吉亚政权,从而达到高加索地区长久稳定

第一,俄罗斯当时还是对国际社会的舆论有所顾忌,支持南奥是师出有名,保护格鲁吉亚的俄罗斯族免受迫害等。欧美也抓不住俄罗斯把柄,如果俄罗斯趁机颠覆格鲁吉亚政权,那俄罗斯就从主动变被动了。

第二,南奥多个民族,格鲁吉亚人,印古什人,车臣人,俄罗斯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民族矛盾非常复杂。达到目的就收手,否则麻烦缠身。

第三,推翻政权容易,但是控制局势很难,还要防止亲俄政权再被欧美后续颜色革命反推翻,因此,长期扶持一个新政权,需要大量经济和军费支撑,这对俄罗斯经济是很大负担。

第四,当时俄罗斯总统是小梅,铁腕的魄力和综合博弈的能力上还是比普京逊色。

第五,当时正在开北京奥运会,俄罗斯对这场战争也准备不足,没有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

第六,战争效果上,俄罗斯也损失过多,战机被击落,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还有很大欠缺。国家和军队高层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迅速摆脱泥潭,重新调整军队和提升自己能力,才是上策。

在“五日战争”中被俄罗斯打败的格鲁吉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不是俄军强,而是对手太弱:血腥的五日俄格战争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萨沙讲史堂第一百九十一期】(历史系列第73讲)

对于俄格战争,外界评价不一。部分中国军事专家对俄军大肆赞扬,说他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流军队。西方军事专家却认为俄军在战争中表现不佳,仅仅比车臣战争稍好。如果不是对手格鲁吉亚军队太弱小,后果还很难预测。此次短暂的战争中,两军都以装甲部队作为陆军的核心,作战相当血腥。听萨沙说一说吧。

俄格战争中,首先是格鲁吉亚军队以闪电战击溃南奥塞梯军队,随后,俄军以兵力和空军的绝对优势,压垮了格鲁吉亚军队。

格鲁吉亚是个小国,全国人口仅有400万。格鲁吉亚军队规模很小,正规军仅有2万多人,其中陆军1万7000人,几乎没有空军(空军1300人,只有9架战斗机),装备落后。

他们面对的是俄罗斯联邦第58集团军!该集团军是俄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兵力高达7万多人,共有609辆坦克,近2000辆各式装甲车。

格鲁吉亚独立时,仅仅接收了苏联遗留的几十辆坦克,大部分是T72坦克。这些坦克都非常老旧,几乎不可用。在格鲁吉亚逐步亲美以后,美国开始牵头扩充格军的装甲力量。

关键问题在于,格鲁吉亚没钱(2001年军费仅为1700万美元,仅能买半架苏27战斗机),只能购买一些比较廉价的坦克。

2000年,格鲁吉亚以每辆13.5万美元的“跳楼价”,从捷克购买了120辆之多的T55坦克。这些坦克虽烂,毕竟是可以打仗的,增强了格军的实力。

2006年,格鲁吉亚又向乌克兰购买了封存在仓库中的40辆T64坦克、几十辆老旧的T72坦克。

这样一来,格军坦克总数增加到128辆。在美国牵头下,格鲁吉亚将近百辆破旧T72坦克送到捷克进行改造,主要更新了火控系统。因没钱,格鲁吉亚最希望增强坦克的防御力和机动性,都没有实现。

根据西方研究,格鲁吉亚的T72还是相当落后的。它的夜战能力和首发命中率有所提高,其他性能仅仅是T72av的水平,大大落后于俄军的T72BM型。

战争初期,弱小的格鲁吉亚装甲部队却打得不错。

8月7日,格军两个旅突入南奥塞梯。每个旅都配属30辆T72坦克和15辆步兵战车。格鲁吉亚为了收复南奥塞梯已经准备多年,对南军防御了如指掌。

此次他们没有攻击南军正面,而是迂回到侧翼,直接突入敌方防御薄弱地带。

说起来,南奥塞梯军队也没有那么弱小。在俄国和北奥赛梯帮助下,人口仅有8万的南奥塞梯组建了4500多人的军队,装备87辆坦克(其中T72坦克10辆)和180辆装甲车。

就坦克部队数量来说,南奥塞梯并不明显吃亏。

格军从22点发动进攻,第二天凌晨就击溃南军阻击,冲入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

此时俄军已经许诺出兵,要求南奥塞梯政府尽量支持一到二天。南奥塞梯集中了一个团的正规军,利用巷战拼命阻击格军,试图等到俄军赶来。

茨欣瓦利是传统的苏联模式城市,市内很多高大建筑的建筑,街区成网格状,公路狭窄。这个城市是建立在山地上的,地形较为复杂,对进攻一方行军作战不利。

南军在城市主要街道设置大量路障、埋设反坦克地雷,以重武器固守重要建筑。同时,他们派出大量反坦克小分队,利用街道偷袭格军的T72坦克和BMP步兵战车。

正常来说,南军最低程度支持1到2天似乎没有问题,但格军却将它们迅速击溃。。

在美国军事顾问长期的训练下,格军反复演练攻打茨欣瓦利,特别注重步坦协同的巷战训练。

此次,他们的巷战打的很好。

格军是清一色的俄制装备,吸取俄军在格罗兹尼的教训,采用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方式。格军进攻分为一个个组合,都以装甲部队为核心。一般是包括6辆T72坦克,成矩形排列,用于进行重火力支援,扫荡远处南军固守的建筑。BMP步兵战车则在较后的位置,不断游走,负责对付坦克侧翼建筑物内敌人和突然出现的反坦克小分队。

格军的步兵在交火期间,下车和装甲部队协同推进。

整个团队前进速度是很慢的,尤其最前面的T72坦克经常以蜗牛速度缓慢推进。

这种打法,让南军几乎无机可乘。固守建筑物的南军,被T72主炮反复攻击,通常支持不了多久。在侧翼建筑物试图伏击的南军,刚开火就被被BMP步兵战车强大火力压制。至于反坦克小分队,更是很难突破格军协同步兵的拦阻,尤其对付不了狙击手。

格军的T72坦克有比较优秀的火控系统,反应快,命中率高。坦克进行中,车长通过独立观察镜反复搜索周边建筑物和道路,一旦发现目标,立即转交给炮长处理。炮长则控制着主瞄准镜,可以自行进行观察和搜索。

格军利用这种战术,仅仅用了几个小时就杀入市中心。南军不但没有给俄军坦克造成什么威胁,反而自身伤亡惨重。

市中心防御就强得多 ,建筑物更为密集,坦克难以多辆并排推进,在360度都遭受反坦克武器的威胁。南军也部署了几乎全部的重武器和精锐部队!

经过短暂的交火,格军先后有4辆T72被击毁。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战斗可以有效持续数天时间。

没想到的是,格军迅速改变战术。他们将团队迅速小型化,每个小分队由1辆T72坦克和1辆BMP步兵战车组成,还配属1辆BTR轮式步兵战车!相比装甲部队的减少,步兵却增加了很多。

推进时,以T72坦克在最前面,步兵战车掩护坦克的侧翼,轮式战车则随时游动,提供火力增援。

各小分队分为多路突进,只要有一路成功,就可以攻击南军的指挥中枢,导致南军瓦解。

在这种打击下,南军无力应对,战争爆发仅仅13个小时,茨欣瓦利的五分之四被格军占领。南军伤亡惨重,高达百分之七十,余部也几乎失去战斗力。

不过,这13个小时也就足够了。

第二日下午,俄军第28集团军重兵开入南奥塞梯,包括2个摩托化步兵师,1个摩托化步兵团,5个摩托化步兵旅等等,总兵力高达4万之众,另外还有4万多人在边界集结。进攻的俄军坦克就高达600辆,分别属于多个坦克团和坦克营。

俄军坦克基本是清一色的T72B或者T72BM型,仅有1个营为较老的T62坦克。

俄军具有绝对的制空权,北高加索军区空军第4集团军装备作战飞机459架。

在俄军重兵的反击下,兵力仅为五分之一的格军自然不是对手,很快溃败。

俄军对于装甲部队的使用可不敢恭维。

第28集团军现役坦克中,已经高达百分之九十五到了可以退役年限。行军中,有高达百分之十五的坦克装甲车发生故障,有的经过紧急抢修恢复,有的则无法恢复,还堵住了整条公路。

格军兵力太少,只能以茨欣瓦利为防御中心,另外派出小分队骚扰伏击俄军,试图尽量拖延俄军前进步伐,以获得欧盟干涉。

这些小分队不能扭转战局,却仍然有了一些战果。

在茨欣瓦利外围,两个排的格军T72在二个连的自行火炮掩护下,伏击了一支俄军。这支俄军正是第28集团军的司令部,在T72的炮击下,俄军集团军司令阿纳托利·赫鲁廖夫中将负重伤。

俄军随即调动空军和火箭炮攻击俄军阵地,然后使用大量坦克部队进行冲击。最终将格军2个坦克排全歼!

进入茨欣瓦利以后,战斗才开始真正激烈起来。格军同样利用巷战,以拖延俄军前进的步伐。

相比格军之前的巷战战术,俄军表现不佳。

俄军以车臣战争的经验,采用多波次推进的战术。

也就是一辆坦克和几辆装甲车首先推进,同样数量的坦克装甲车在后面200米,后面还有第三波。

俄军推进不如格军谨慎,步兵掩护也比较差。大部分步兵都不愿意下车掩护,坐在步兵战车里面在编队最后行动。

这种打法,其实就是让第一线的部队作为诱饵,让格军火力点暴露,然后由第二线和第三线的部队将其干掉。

这种打法的优点是推进较快,但第一线部队非常危险。

格军和南军不同,南军装备的反坦克武器以各种RPG火箭筒为主,格军则装备不少美制陶氏反坦克导弹。最前方的俄军坦克很容易被击毁,T72是应付不了这种攻击的。

一辆俄军T72坦克,连续被3枚反坦克导弹击中。万幸的是,三次攻击都被反应装甲挡住,坦克乘员都没事,但坦克由此报废。

根据西方估计,毁于巷战的俄军T72坦克至少有几十辆。

格军仿效南军,组织了很多反坦克小分队,主要攻击目标是俄军的装甲车。在格军反坦克武器打击下,薄弱的俄军装甲车颇有伤亡。

如果有步兵掩护,步兵战车是不容易被偷袭的。但俄军战术素养不高,步兵一般是被袭击以后才仓促跳下步兵战车,此时格军小分队早已逃走。

这些战术上的胜利,不能阻挡格军战略上的失败。巷战持续不久,格军就开始主动撤退。俄军追击时,又遇到了麻烦。

俄军装甲部队很多已经到达退役期,一些坦克甚至没有热成像仪。在夜晚,俄军坦克兵被迫带着夜视仪,将脑袋伸出坦克观察街道情况。不用说,这是极为危险的,有多名坦克兵被格军狙击手击毙。

俄军坦克的通讯差则是固有问题。因高大建筑和格军电子战的干扰,很多俄军无线电通讯失效。许多电台在行动最初几小时后便停止了工作,许多指挥员不得不用手机。前文说到的集团军司令遇袭重伤,就是因为电台失效后,“借用”随军记者的卫星电话同部队联系,被格军锁定伏击。

而巷战中俄军前后坦克联络,竟然通过大声吼叫来实现。

俄军表现较为拙劣,毕竟有着战斗力上的绝对优势。

此战以俄军胜利告终,俄军宣布俄军死64人,伤323人,但至今不公布损失坦克的数量。

真实损失如何呢?至少不让普京满意!

面对全国人口还不到莫斯科市人口四分之一的格鲁吉亚,俄军仍然表现出很多问题,连集团军司令都负重伤。

在战争之后,普京就命令心腹,也就是刚刚上任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立即进行全面的军事改革。随后几年,谢尔久科夫的军事改革可以用震天动地和脱胎换骨来形容。

这从侧面表明,普京对于此战俄军的表现是极不满意的。

【萨沙讲史堂第一百九十一期】(历史系列第73讲)

俄罗斯警告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将触碰俄战争红线,是出于什么目的

其实也没啥,就是大哥太穷了,没钱了,小弟也没有好处了。这帮曾经的小弟有看到对面的大哥混得风生水起,而且对面的大哥又在招兵买马,按耐不住诱惑的小弟自然就愿意跟随。只不过是这些小弟要把地盘交给对面的老大,这就意味着俄国大哥曾经的地盘被一步一步的蚕食。

本就经济萧条,又要面对对面大哥带领一众小弟的挑衅,天天在家门口叫嚣。尤其是那些后加入的小弟,翻脸就是不认人,一点情面都不留,都干一些卖主求荣,落井下石的勾当,这怎能让俄国老大咽下这口气?

更可气的是就在家门口的这几个小弟,一直都是忠心耿耿。可是在其他小弟和对面老大的诱惑下,也想到对面当打手。可问题是地盘也要带走,这让俄国老大怎能受得了,曾经的看门狗掉头就要咬自己,而且要配合曾经的对手来咬自己,这怎能不生气?

俄国老大算是看明白了,这是谁有钱跟谁混,如今自己落魄了,他们都想棒打落水狗。连自己家门口的地盘都要耍大刀,天天一睁眼就能看到他们比比划划,你说闹心不闹心。为了最起码能睡个好觉,那就不能让这些小弟跟着对面老大。划出红线,你们不允许跟他混,尤其是不能把地盘交给他们,否则我就对你们几个不客气。

如今的格鲁吉亚,乌克兰都是这个状态,俄国老大决不能让他们的地盘部署对自己不利的武器。那么前提就是这几个小弟绝对不能跟对面老大混,哪怕不认我这个大哥,也决不能把地盘交给对面老大,这就是底线。所以,面对这两个小弟的事情就比较闹心,对面不讲武德,弄得俄国老大也只能识破脸皮,就是这么回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俄一百年来除了二战赢过战争吗

岂止二战!有一句话说的对:上帝为了收拾欧洲那群野孩子,于是创造了俄罗斯人,历史上,俄罗斯拯救了欧洲几次,一,赶走蒙古,统一东欧,要不然他们现在说蒙语,二,拖死拿破仑,要不然他们现在说法语,三,弄死阿道夫,要不然,他们现在说德语,现在又在进行这种事情,这次是脱离美帝魔爪,“欧洲宪兵”的名号不是吹的!

关于2008年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战争,有人说幕后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有什么证据

美国就是一个筐,什么坏事都可往里装。

网上有很多人,可以胡说八道得喷,什么美国就是全世界最坏的国家,事实真是这样吗?我没去过美国,可是看到有人拿道美国绿卡得高兴劲,好象也不是去受苦受难去了。

至于俄格战争美国是不是推手?是也好,不是也好,以经无所谓了,最后是俄罗斯入侵了格鲁吉亚,而且还打败了格鲁吉亚,而且格鲁吉亚被分裂了。

说句心里话,俄罗斯周边国家,就是离着上帝太远,离着侵略者太近,可这有什么办法呢?这都是上天的安排。

我不能说,格鲁吉亚有多对,最起码挨着俄罗斯就是错,你要象非洲一样离着俄罗斯十万八千里的,俄罗斯怎么不可能去入侵你吧?这么一说,俄罗斯就是对的。

就说这么多,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普京能否在这场战争中获胜

获胜是毫无疑问的。美帝和北约不参战,乌克兰不是俄罗斯的对手,刚开战,乌克兰的制空权就丧失殆尽。没有制空权的战争,是非常艰苦卓绝的战争,何况无论兵力和装备俄罗斯都占压倒性的优势。最关键的是,俄罗斯经过格鲁吉亚、叙利亚战争,积累了战争经验,普京又是卓越的国家领导人。反观乌克兰,领导人是个喜剧演员,一心扑在北约上,北约不出兵则必败无疑

乌克兰会以东乌两个州独立、克里特岛归属俄罗斯而结束战争吗

#原创#

普京肚子盘算着攻打乌克兰的三大目标

首要目标

乌必须认可克里米亚、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脱离乌克兰

第二目标

乌东地区归属俄罗斯

最终目标

乌克兰彻底被干趴下

全部领土归属俄罗斯

依据当前的战况而言

故,普京基本完成首要目标

#五爱教育##凌远长著#

西方是什么时候开始制裁俄罗斯的

美国最早对俄制裁始于2012年12月的《马格尼茨基法案》,其主要是惩罚2009年在莫斯科水兵之夜拘留所导致马格尼茨基律师意外的俄罗斯官员,禁止他们进入美国和使用美国银行系统。这也是一项人权法案,后来在2014年被推广到了全球。

(马格尼茨基墓)

西方整体对俄罗斯制裁始于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由于2013年底因为乌克兰前亚努科维奇突然宣布暂停与欧盟签订联系国伙伴协议,这引发乌克兰持续性政治动荡,亚努科维奇政权岌岌可危。在2014年2月22日至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各部门紧急召开通宵会议,研究乌克兰局势,内容包括策划亚努科维奇出逃,以及策动“克里米亚回归”。在经过4天的克里米亚地区亲俄势力的持续造势和准备,俄军特种部队(不带有任何身份标识,外号小绿人)在2月27日迅速占领克里米亚全境,在3月16日策划了所谓“入俄”公投后,克里米亚于3月18日正式“缔约加入”俄联邦。

(俄军占领克里米亚)

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策划“入俄公投”,其本质就是在“民族统一主义”口号下,对他国领土主权的侵犯,这有违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非法行为。西方的制裁实际上就是为了迫使俄罗斯停止侵占行为,恢复乌克兰主权。俄罗斯、美国、英国、乌克兰四国曾经在签署过一个名为《布达佩斯备忘录》的文件(非正式),其主要关于乌克兰通过“放弃核武器”来换取自身领土主权的安全保障。然而现在俄罗斯违反了这个文件,其也理应受到相应惩罚。

(克里米亚“入俄”)

西方正式对俄制裁第一轮制裁其实是在3月6日就实施了,主导者是美国,根据《紧急经济权力法案》和《国家紧急行动法》,签署行政命令作为铺垫,针对不指定对象国个人实施旅行禁令和财产冻结。在3月17日,美国联合欧盟、加拿大等国正式对俄罗斯个人和企业进行制裁,已经进行了多轮,至今没有结束。

  • 这其中人物主要包括俄罗斯的主要经济寡头、相关政府官员、国有企业高管、议会议员等,还有参与侵占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官员、军官以及克里米亚当地的亲俄派官员。制裁内容主要是签证限制和财产冻结。

  • 企业包括大型国有企业,还有一些寡头拥有的商业企业、军事工业企业。禁止这些企业从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各种融投资业务;禁止他们从西方获取相关技术和装备;对俄罗斯的武器出口进行必要打压,尤其是美国出台的“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通过二次制裁迫使他国企业和个人无法购买俄罗斯装备。

(制裁俄罗斯)

西方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使得俄罗斯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在2015年甚至出现负增长。俄罗斯的卢布大幅贬值,股市也经常波动不断。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水平照比制裁之前也有着明显的下滑。现在受新冠状病毒的影响,俄罗斯不仅放全国性“长假”,社会生产基本陷入停滞,而国际油价也因为疫情再次暴跌。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希望西方能够接触制裁,然而遭到拒绝。毕竟防疫本身是地政治层面问题,而主权事关外交与安全这种高政治层面问题。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疫情下的俄罗斯)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俄罗斯与乌克兰导火线是谁先点燃的

谢谢邀答。

俄罗斯与乌克兰导火线是谁先点燃的?表面上看是俄在承认乌克兰的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的卢甘斯克州和顿涅茨克州“独立”后接着又派兵进攻乌克兰全境,爆发了俄乌战争,而如果我们透过表面看实质,其实俄罗斯与乌克兰导火线是谁先点燃的说来由来已久,其背后则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自从原苏联解体,俄罗斯、乌克兰等15个加盟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后,乌克兰与俄罗斯曾经有过的短暂蜜月。然而没有多久,乌克兰的几任总统就一直坚持一边倒的倾向欧美,执意强烈要求加入北约。为此,俄罗斯总统普京为了维护和保障本国的安全,曾经不止多少次地敦促乌克兰不得入北,北约不得无止境的东扩。并且冲突的双方于2015年2月达成《明斯克协议》。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乌克兰继后拒不遵守明斯克协议,坚持一意孤行的原有战略东扩的既定政策,乌克兰入北的步伐却愈加增快。正是在忍无可忍的严峻形势下,最终促成了俄罗斯的此次规模较大的俄乌战争,按照普京的解释就是动用军事手段达到:乌方必须承认俄方对克里米亚的主权;乌方去军事化以及去纳粹化;乌方保持中立的地位。这就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导火线是谁先点燃的历史背景和来龙去脉!

看这次乌俄战争,俄罗斯的常规武器和战术是否落后于世界一流

呵呵^_^这次俄乌战争,从公开报道和图片,视频来看,确实俄罗斯的常规武器以及战术落后了世界一流水平近一代!!!但是,整体常规军事实力还是要远强于大多数中小国家的!所谓瘦死骆驼🐫比马大!身大力不亏,破船还有三斤钉!!!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