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

公司这个月辞退,下个月才发赔偿金吗,你理解吗为什么?中芯国际会成为下一个中国石油吗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19 00:42:15 浏览29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公司这个月辞退,下个月才发赔偿金吗,你理解吗为什么

谢邀。

本人认为,这个也可以理解的。倘如这家公司是由于经营不善,而引起倒闭,那么它可能前期采取变卖资产或将公司转让给其它公司的方式,以银行转账方式或得到一部分现金,于是可能在这月宣布辞退某些员工而当月就结算相关补偿金,当然也可能有些员工被安排进效益较好的所转让单位继续工作,但没有补偿金。以上情况一般被辞退人预先也清楚。

那么,题意中的情况产生,就似职工在正常的公司里,生产完成产品指标和工作任务,当月所完成的产品成果,要到下月某日才能发工资奖金同样的道理,很正常。因为虽某员工由于何种原因被公司辞退,但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公司而言,只不过是个别现象。为了便于结算,往往公司要求被辞退人生产工作到月底,然后约好下月某日将上月的工资和辞退补偿金一并结算于被辞退人,这也是较多的做法。

以上简述,仅个人理解,如不妥,请指正。

中芯国际会成为下一个中国石油吗

这个真的有可能,为什么?

1、上市前的超预期炒作

在今年的大背景之下,中芯国际半年涨幅230%,港资已经对其未来成长预期进行超前炒作,中芯国际回A股上市开盘价是95元人民币,而同期港股市场上的价格只是32元港币,也就是在A股市场购买一股中芯国际,实际上就可以在港股购买三股,这个泡沫非常明显,如果我是一个投资者,我会支持港股的中芯国际,而放弃A股的中芯国际,主要原因是两地在上市前已有炒作的前提下,香港的估值更为合理,更为吸引。

2、中国石油当年的上市背景

2007年时中国A股处于历史大牛市,中国石油上市被所有人看好,因为当时宣传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其中巴菲特也购买了不少。发行价是16.70元,开盘价48.60元,收盘价是43.96元,上市当日出现历史最高点。当时的港股中国石油是多少钱?11.24港元,是中国A股价格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同一份中国石油的A股,可以买到四份中国石油的港股,与中芯国际现在的情况差别不大。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石油一直依然在寻底的路上没有停息,现价是4.5元,离46元刚刚是十倍。

3、赛道需不同,任务都相同

很多人认为中国石油是传统产业,没有发展空间,中芯国际是高科技,有很高的成长性,两者赛道不一,不能这样对比。但实际上两者上市的任务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对所在行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中国石油上市本来就不是为了股东获利为目的的,而是为了国企改革;中芯国际上市,本身并没有产生盈利(因为股票后带了U,带U表示发行的企业尚未盈利),而是为了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发展,这样对比起来,他们两者是不是就很像了?

4、价值与价格不能混同

无论是中国石油,还是中芯国际,都是有价值的,但价值不等于价格,打比方,一个只值10元的商品,如果你卖5块,当然是物超所值,个个都夸是好东西;如果你卖50块,你虽然认同这个商品有价值,但这个价值明显超出了商品本身的价值,你买15块的类似产品难道就不香吗?为什么非得去买50元的?因此,有价值不等于价格高,可以为所欲为!

总结:

中芯国际是好东西,但市场炒作是另一回事,如果价格合适当然是值得投资的,但如果价格偏离太远甚至是太离谱的话,再美好的东西也没有意义,从这个角度去说,过分炒高的中芯国际,实际上与当年的中国石油没有任何区别,请大家理性看待。

河南此轮强降雨为何下个不停

一是大气环流形势稳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导致两者之间的低值天气系统在黄淮地区停滞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

二是水汽条件充沛。7月中旬河南处于副高边缘,对流不稳定能量充足,18日西太平洋有台风“烟花”生成并向我国靠近。受台风外围和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引导,大量水汽向我国内陆地区输送,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降水效率高。

三是地形降水效应显著。受深厚的偏东风急流及低涡切变天气系统影响,加之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抬升辐合效应,强降水区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少动,地形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

四是对流“列车效应”明显。在稳定天气形势下,中小尺度对流反复在伏牛山前地区发展并向郑州方向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导致降水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引起局地极端强降水。

如果没有清朝,明朝后下一个汉人王朝是否能打下今后的国土

答案是很难,确切点说几乎没什么可能超过清朝的疆域。

假如明之后的是一个汉人王朝,来看起点,继承明朝末期的疆域,也就是关内两京十三省的地盘,起步价350多万平方公里。

既然这个王朝能够建立,那么农民起义解决了,但关外的清和蒙古还在,所以这个王朝首先要解决北面的威胁。

按照中原大一统王朝的一般模式,建立——国力上升——鼎盛——衰落——中兴——衰落——灭亡,这个王朝有很大几率,能在一定时间内打服北边所有势力,令其跪倒在中原王朝脚下,如西汉之于匈奴、唐之于突厥、明之于蒙古。

但这种统治并不牢靠,很多时候只是附属国还不如的羁縻(jī mí)统治,没有朝廷附属机构,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贡点人参虫草称臣就行了。很显然,这种统治需要强大国力支撑,一旦国力下降,分分钟离心。

即便是设立了管理机构,由于蒙古这些地方太过偏远,而且不适宜大规模农耕,对于农耕了数千年的汉族而言,意义似乎不大,占领的动力远低于游牧民族。

因为游牧民族就是从那来的,满族虽不是游牧民族,但满蒙联盟是其立国基础,蒙古也要牢牢把握,汉族王朝缺乏这种需要,国力一退,主动放弃也是常事,如明朝就主动放弃了在蒙古草原上的”钉子“,主动撤出。

所以即便解决掉北方威胁,这个王朝也不太可能长久占住蒙古等地,于是今天的这只鸡很可能少很多。

北方不行,东北也很艰难,往往只得辽东之地,再北就经常被少数民族所得。这样一来,西北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汉唐都曾长时间掌控西域,触角远达中亚。

但这个时期,突破北边的游牧民族难度暂且不论,一旦到达中亚,将要面临的可能是沙俄和奥斯曼的,这两位在当时都不是弱手,而且从距离算,中原王朝似乎有点鞭长莫及。

再来看南方,西藏的情况跟蒙古差不多,甚至更惨,这片苦寒之地,农耕民族一向不怎么瞧得上。

那么,就只剩下东南亚了。

两种方案,一种,从云南陆路通往中南半岛;另一种,出海抵马来群岛。

两种方案都有种太远的感觉,但明朝对云贵的经营和旧港宣慰司的存在,又提供了某种可能。这个王朝真要是大力进攻西南,未尝不可直达印度洋;若是支持贸易,积极开关出海,跟已然到来的西方殖民者一较高下,胜负又有谁知。

但想到顽强的农耕习俗,强大的小农经济,又有点水中花的意思。

当然,即便这个王朝占住了东南亚,但以其庞大的体量,礼义廉耻的文化,几乎不可能像西方殖民者一样全球殖民,就明末起步加上整个东南亚457万,领土也超不过清朝。

说实话我很少回答假设性的问题,毕竟历史没有如果,发生都已经发生,再回去换个方向意义不大,以过去鉴当下、看未来才是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