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最后家底给中国

乌克兰最后家底给中国(曾经家底雄厚的乌克兰,它究竟是如何将家底败光的)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2-08 11:30:00 浏览29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曾经家底雄厚的乌克兰,它究竟是如何将家底败光的

乌克兰之所以家底厚,主要是因为它继承了30%的苏联遗产。而后来因为被俄国和美国忽悠,让乌克兰放弃了核武器还拆了,基本上当时最发达的战斗机图160,甚至让他把许多先进的武器以低价卖出,后来又被美国当枪使。乌克兰之后又爆发了内乱,所以说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乌克兰的家底就这样被摆光了。

乌克兰的发家史
乌克兰曾经作为红色帝国的议员,可谓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再加上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所以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造船中心,制造中心,甚至是科研中心。乌克兰独立之后,由于它地处于北约和俄罗斯之间,双方都开始对乌克兰进行拉拢,结果乌克兰选择了北约。
乌克兰由于继承了苏联解体之后30%的家底,一下就成为了世界上排名第三的军事强国,乌克兰拥有十分庞大的空军装备,几千架战斗机,几十个航空兵团,当时乌克兰的空军甚至比中国的空军还要强大拥有的战斗机比俄罗斯还要多,排名甚至在德国之上。


乌克兰的家底一点点被败光

乌克兰拥有着这么多的武器,自然被其他国家忌惮,乌克兰虽然有很多轰炸机,可是乌克兰国小利衰,美国和俄国自然怕这批武器落入别人之手。所以用尽各种办法来忽悠乌克兰把武器出售。
乌克兰也把这些战斗机都当成了是摇钱树,可惜是交易的价格比国际市场低很多,相当于做了亏本生意,并且国际上也经常忽悠他们说,战斗机的各种零件不齐全或者各种结构不符合北约标准,以此来让乌克兰的豪华空军不断的缩水。再加上乌克兰自己对于战机的保养也不重视,导致设备的完整率很低。
由于乌克兰国小力衰,没有办法大批量的对自身的国防建设进行投入,所以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乌克兰甚至没有采购过一架新的战斗机,之前的那些战斗机也由于各种原因,被掏了个空。

乌克兰内战爆发
乌克兰的内战早在乌克兰选择战队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当时乌克兰选择了北约,就一直受到俄罗斯的压制,所谓坏事成双在这之后克里米亚也独立了,乌克兰的东部也归属了俄罗斯。后来内战彻底爆发,由于乌克兰之前对于军事的投入很少,又把本来强大的武器败了个光,所以在和东乌克兰的战争中败得很干脆。
至此短短二十几年,乌克兰把曾经豪华的空军变成了一个连地面防空火力都可以欺负的程度。这不仅仅是在败家,还是在败国。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多少家底

乌克兰分得了苏联百分之三十的武器装备,值得一说的是,上个世纪末期,美国等西方国家、俄罗斯,都不愿意看着中国发展起来,俄罗斯也只愿意提供一些比较落后的武器,是乌克兰向我国出售了不少的武器和技术,让我国得以发展起来。

它可是当初苏联重要的加盟国,虽然当初苏联有15个加盟国,但是苏联建设的重点,还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兰可,要知道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曾出生在乌克兰,可见这个地方的重要程度。

瓦格良号

尤其是苏联在乌克兰的重工业投资,占比的分量是很大的,这里的军事工业潜力,可是整个苏联的三分之一,所以这里的工业很是发达,各种军工产品,他们都能制造出来。  
后来苏联解体之后,优先继承苏联留下的东西的,自然是这几个,一开始就备受重视的国家,乌克兰也不例外,各种类型的武器装备,他们都分到了不少,尤其是苏联最有名飞机设计局安东诺夫设计局,就在乌克兰。

乌克兰军工厂

可以说在苏联解体初期,乌克兰的造船业也很发达,当初就是因为乌克兰的“雪中送炭”,所以我国得到了不少的先进武器和技术,让我国的军工业少走了十年的弯路,我国的辽宁号,就是从乌克兰,购买了还未制造完成的瓦良格号,回来自己研究出来的航空母舰,至今都在服役。

乌克兰焊接技术现场

乌克兰为什么卖给中国航母

首先确定一点的是当时卖给中国的不是一艘完整的航母,只是一个航母壳子而已。里面没人任何设备。也就是卖给中国的仅仅是一个还没有竣工的船体而已。
“瓦良格号”原名“里加号”,原来属于苏联海军的1143.5型航母与1985年12月6日开工建造。到1991年11月,该舰的总体工程进度达到68%。以后苏联解体。解体后的乌克兰经济一落千丈,他们无力继续建造下去所以着手处理这艘航母。98年有着中国Z
@F背景的一家澳门娱乐公司以总价1亿美元拍下了这艘航母。

乌克兰到底继承了多少前苏联家底值得中国合作

的。因为军事工业的特殊性,一般在山区容易隐蔽,在矿场附近的地区比较容易冶炼,主要的军事工业带在原来的俄罗斯的圣彼得堡、高加索地区、摩尔曼斯克沿岸、远东地区。海军造船厂必须有海港,沿海布置。而乌克兰的塞瓦斯托波尔是良港。其他的加盟国地方小,底子薄,而且苏联对他们也不是特别放心。以及乌克兰的哈尔科夫一带和黑海沿岸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多少家底为何没能延续军事上的辉煌

乌克兰继承了一些核弹,继承了一些兵工厂,继承了很多的军事力量,也继承了很多的部队。因为乌克兰背后没有其他国家的支持,更没有北约的支持,所以才没有在军事上面发展辉煌。

乌克兰为什么把最先进技术让给中国

都知道我国从乌克兰获得了不少的造船和其他军事技能,乌克兰为什么把最先进技能让给我国?来看看我国为此付出了多少!

在我国和乌克兰长达近30年的协作中,我国简直从乌克兰拿到了想要得到的悉数军工技能。现在乌克兰已向我国出口了约30类军事技能,其间触及坦克发动机和空对空导弹,用于大型舰艇的动力系统、航空母舰、大型运输机规划、超音速高档教练机等关键配备。

上世纪90年代,“乌克兰三舰客”拱手给我国,我国先后从乌克兰购买了三艘有代表性的大型舰船,分别是“雪龙”号破冰船、“青海湖”号归纳补给舰和“辽宁”号航空母舰,这些大家应该都是不生疏的吧!

我国最新大型901型归纳补给舰是我国专门为航母战斗群研发的新式补给舰艇,排水量达到40000吨以上,而我国完成这种大型水面舰艇的经历都来自一个国家――乌克兰。还有“乌克兰四野牛”连带技能和工厂直接搬到我国!

那么就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乌克兰情愿协助我国呢?乌克兰一个小国家既没有实力也没有野心做一个军事强国,并且乌克兰向我国供给的发这些兵器关于西方或者是其本国来说都是归于上一代产品,先进的军工技能捂在乌克兰的手里又不会生钱,不如趁技能掉队之前卖出去挣钱。我国需求乌克兰的某些技能,乌克兰需求我国协助发展经济,互惠互利。

而面临乌克兰对我国的配备技能支持,其实相对应的我国对乌克兰的经济援助十分严密,2015年1月至9月,乌克兰――我国货品贸易总额为46.91亿美元,占乌货品贸易总额8.6%,联想、华为、中兴、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展,吉祥、江淮、力帆等我国轿车厂商上一年相继宣告将拼装出产轿车业务部转移至乌克兰。

我国历来都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年对我国的济困扶危没齿难忘,信任我国会有许多途径来帮助乌克兰公民从苦海中脱离。

乌克兰都给了中国什么军事机秘

  回顾一下中国与乌克兰的军事技术合作:

  一、军售策略与俄罗斯大不同

  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军售上截然不同:乌克兰境内有许多前苏联科研单位和军工企业,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又在“分家”中获得了包括战略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各种武器。虽然根据《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核武器以及战略轰炸机已经被全部销毁,但是许多留存在乌克兰境内的常规武器依然得以保留。

  出于地缘战略考虑,俄罗斯在军售中,十分注重保护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乌克兰则完全不同,作为经济崩溃的地区性国家,乌克兰既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维持这些武器的开发甚至维护,庞大的军火库和科研体系在大多数时间里反而是政府的负资产。至于清理不良资产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低价将它们卖给有需求的客户。

  中乌两国因为国土相隔甚远,几乎不可能发生地缘冲突,向中国出口武器对乌克兰国家安全完全没有损害,加上中国在国际军火市场一贯“及时付款”“从不拖欠”的良好信誉,使这种交易显得有益无害。中国因此往往能以相对很低的成本获得乌克兰保留的苏联技术。同样的技术,俄罗斯开出的价码则经常数十倍于乌克兰。

  以中国海军的舰载机歼-15为例,该机在研制初期,为获得参考并加快研制进度,军方曾寻求俄罗斯出售若干架苏-33舰载战斗机给中国用于研究。俄罗斯同样有恢复生产苏-33战机的企图,希望通过与中国的交易获得重新生产的启动资金。因此俄方狮子大开口,要求中国要么不买,要么出资数十亿美元“至少采购48架”。最后,中国在乌克兰发现了一架苏-33的原型机T-10K-3,并以很低的价格将其引进(乌克兰不需要航母,单独的舰载机原型机对其毫无用处)。虽然该机与定型的苏-33还有不少差别,但中国科研人员还是以此为基础,成功完成了国产舰载机的研制任务。

  二、乌克兰军工实力不可小觑

  目前,乌克兰在航天、航空、航海、冶金、化工等领域居世界前列。虽然“南方机械制造厂”现已不再生产战略导弹,但该厂仍是世界上著名的运载火箭生产厂。俄罗斯等国使用的“宇宙”“飓风—2”“飓风—3”“天顶”等型号运载火箭都是该厂生产的,被外界称为军工界“小俄罗斯”。此外,乌克兰太空技术领域近几年发展很快。在国际航空市场上,安东诺夫航空科技综合体研制的运输机和客机仍占有一席之地。乌克兰曾多次展出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5“梦幻”运输机。该机最大载重200吨,最大航程4500公里。目前,“安”系列运输机仍是俄军主力运输机之一。

  乌克兰造船业经过苏联解体后大幅萎缩,但仍具有很高的水平,保留了可建造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各型军舰的完整技术和相关技术工人。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焊接所的焊接技术在国际上一直居领先地位。利用该所发明的技术,技术工人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进行焊接。因此,该技术特别适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第六大武器出口国,同世界上50多个国家保持着军技合作关系。目前乌克兰向俄罗斯提供的军工产品达7000余种,从俄进口的军工产品则达到8000余种。

  三、中乌军事合作全面深入

  实际上,中国才是乌克兰军事工业的第一大消费国,迄今为止乌克兰向中国出口了30多种军事技术,其中涉及大型水面舰艇的动力系统、大型运输机设计、超音速高速教练机、坦克发动机和空对空导弹等核心部件、装备。而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研制的“哈立德”主战坦克采用的也是柴油发动机6TD-2E、新一代高级教练机教练-10(猎鹰-15)所用的原发动机就是AI-222,并且通过仿制发展出了涡扇-15型。而燃气涡轮机的进口更使得我国大型战舰“心脏”终于有了依靠。据外媒报道,中国进口了乌克兰“曙光”机械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引进的UGT-25000燃气轮机,最终,乌克兰也同意出售技术。

  中乌合作除了航母、战机、地面坦克、装甲车的动力之外,还有导弹技术方面的合作。中国引进苏-27和苏-30战机后配套的空空导弹希望得到升级,但俄罗斯担心被仿制而拒绝,此时,中国选择了乌克兰。基辅雷达厂生产的“阿加特”半主动雷达导引头改良版,其性能和抗干扰能力都强于俄罗斯。中国对现有R-27空空导弹进行了改进,同时推出了自己的中距空空导弹系列。

  四、两国军事合作前景几何?

  目前,除去那些日常的零部件交易外,中国和乌克兰的军事合作主要集中在航空和船用动力领域。这些企业在此次乌克兰内乱中的情况,则直接决定了中乌军事合作的前景。

  目前两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军工合作是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产品。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与中国有多个发动机合作项目,包括向中国提供AI-222-25F涡扇发动机以装备教练-10型高级教练机,向中国转移相关发动机制造技术以及为中国的米-17直升机提供在高原环境下使用的大功率发动机等。该厂目前还掌握有中国绝对感兴趣的D-18T发动机设计专利——这种发动机是前苏联最大的两种战略运输机的核心动力,一旦引进,对中国大飞机的发展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家企业位于乌克兰东南部的扎波罗热市,目前看来并未受此次内乱的影响。但乌克兰国内经济和航空业的不景气可能会对这家企业造成不小的冲击。该公司曾不止一次表示,为生存考虑,可能把D-18T发动机设计专利卖给中国。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乌克兰来说,对中国的军售是一块大蛋糕,不论谁上台都会对中乌军事不会产生任何实质影响,毕竟上一次革命时,中乌两国的军贸并未受到影响。

乌克兰到底转让了什么给中国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3594家军工企业,300多万职工,其中直接从事武器生产的有700多家,140多万职工,涵盖了海陆空天电各个方面,从基础研究到高新产品研发无所不包。乌克兰本应拥有不低于俄罗斯的军品出口能力,然而现实中俄乌军品的销售业绩却相差甚远。
这一方面源于俄的刻意打压,俄为了自己的利益,采用多种手段限制乌军事工业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乌自身造成的:军工出口这块“大肥肉”被乌各利益集团争抢,有限的利润使各企业形成恶性竞争,但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乌武器出口没有俄那样多的政府干预性质,更多受单纯的经济利益驱使。
在金钱的“威力”和俄罗斯的各种限制下下,乌军工企业很多时候不得不放弃单纯的成品出口贸易模式,被迫接受短期收益高却难以持久的技术合作模式,这对一些有相当军工实力和基础,但部分技术短时间又不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国家来说价值极大,中国就是这种状况的受益者。
中乌军工合作,始于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国的动荡,工厂、机构大量倒闭,大量一流专家陷入赤贫,美、德、以、韩、新加坡等国纷纷以优厚条件前去招揽人才。中国也加入了这一轮人才争夺,得益于中苏友好的渊源,一些留苏专家通过个人友情联络等多种形式,从乌克兰请到了不少顶级专家。
由于中国当时的基础技术比较落后,刚开始技术交流的层次比较低,规模也比较小。后来,中国用轻工产品交换先进设备,乌克兰专家开始大规模赴华。这些专家大多是斯大林时代的老布尔什维克,重视中苏友谊,生活要求不高,工作严谨,有问必答,技术、材料很爽快地提供,甚至掏心掏肺。
而中乌间正式的军事贸易则始于的1992年11月,中国购买乌一艘下水但尚未完工的远洋油水补给舰;1993年该舰被拖到大连继续建造,3年后完工,这艘满载排水量37000吨的苏联补给舰成为中国海军第一大舰,被命名为南运953号,后更名为青海湖舰,十多年后,它仍是中国海军最大的补给舰。
中乌军技合作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建造的未完工的1143.6型“瓦良格”号航母的交易,关于它的传奇故事已经被讲得太多
除瓦良格外,最受关注的乌对华军售产品是中国向乌克兰的“海洋”造船厂订购的两艘野牛级气垫登陆艇。该型艇满载排水量535吨,最高航速60节,最多可载3辆40吨级坦克。由于采用全封闭货舱,适合岸到岸的快速输送且具有一定自卫能力,各国专家普遍认为其对中国海军意义重大。
由于该艇是俄“金刚石”设计局设计的,这项合作一开始就受俄阻挠,俄拒绝提供主推进燃气轮机等关键部件。克里米亚入俄后,更传出“海洋”厂已归俄,合同需重签的消息,不过前些天乌驻华大使曾出面辟谣,称“海洋”厂并没有建在克里米亚,野牛气垫船供应合同仍由乌方面履行。
不过,论起中乌军事合作涉及层面最深、成果最多的领域,那无疑当属在武器动力系统,特别是发动机方面的合作。1989年后美国及其盟国对华实行禁运,中国无法继续引进舰用的LM-2500燃气轮机,情急之下于找到了乌克兰,于是1993年乌方对华出售10台UGT-25000燃气轮机,并转让相关技术。
中乌在陆军装备领域也有动力系统的合作,中巴合作的MBT-2000型坦克原计划使用英国“帕金斯”动力包,但因政治原因不能购买后,只得选用功率相同的乌克兰6TD-2发动机。由于6TD-2表现出非常好的热带适应性而且乌克兰马雷舍夫工厂几乎是以倾销价格出售,巴基斯坦曾大规模该型发动机。
中国还与乌“南方”设计局有很多合作,该局曾是苏联最大的火箭、导弹研制生产机构,擅长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及运载火箭技术,其代表作是RD-120液体火箭发动机和与其配套的RD-8姿态控制发动机,据称前者是中国新型“长征”5运载火箭YE-100主发动机的原型。
有消息称乌“南方”设计局正在和被怀疑是中国的买家进行秘密谈判,内容或涉及导弹的技术转让。“南方”设计局曾经生产过R-36M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18“撒旦”,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范围为16000公里),导弹的技术资料文件至今仍在该设计局保存。
在巡航导弹领域,中乌间也有不少类似的猜测,俄罗斯就曾指责乌克兰偷偷向中国和伊朗提供了12枚可携带20万吨当量核弹头的空射Kh-55巡航导弹,与美军的BGM-109B“战斧”巡航导弹很接近。有些外媒认为中国推出的长剑-10巡航导弹可能就是在Kh-55巡航导弹基础上研发的。
在雷达领域,中乌也有过密切合作。2000年到2002年,乌克兰黄玉设计局共生产76套“铠甲”雷达,其中50套卖给俄罗斯和埃塞俄比亚,本国装备22套,还有4套 不知去向。最后,乌克兰承认将其卖给中国。随后,美国要求乌克兰提供向中国销售“铠甲”雷达的合同及相关资料,遭到乌方拒绝。
而中国的“中华神盾”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据称可能含有乌克兰量子所的技术。而乌克兰提供的中央数据处理芯片更解决了中国芯片价格昂贵的问题,据估计,乌克兰的帮助下该芯片成本仅需几千美金,而之前是几万美金。外媒多次宣称“中华神盾”能效监控F-22、B-2等隐形战机的行动。
乌克兰还曾经向中国转让了舰载战斗机的原型机T-10K-3,中国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歼15战机。在2006年10月,中国就派团前往乌克兰,讨论了乌克兰帮助中国培训航母飞行员的可行性。此后,中国工程师、飞行员、海军技术专家就开始频繁的访问“尼特卡”舰载机训练中心。
乌克兰经常充当俄军售的“售后服务”。比如在“基洛”级潜艇的维护技术上就是如此,中国希望维修工作在本国进行,而俄罗斯则要求将这些潜艇送回其国内维修。由于双方的分歧长期未得到解决,2009年左右,中国通过从乌克兰获得的技术资料,逐步摸索“基洛”级潜艇的维修。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苏-27配备R-27R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需要升级,基辅雷达厂就为该弹设计了9B-1101K半主动雷达引导头。据称中国有超过150枚该型导弹被运到乌克兰升级。此外,乌方为R-27ET红外制导空空导弹设计的AZ-10导引头也获得了中方青睐。
中乌军事合作从最初的引进人才、购买产品,开始向合作开发模式转变。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乌在歼20、运20的动力系统(虽然现在是俄发动机)、火箭及导弹技术、雷达及舰艇动力系统方面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并将不断的带给我们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