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技术

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和变迁产生什么作用?媒介是什么工作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1-03 10:32:49 浏览27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和变迁产生什么作用

  在科学社会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媒介与社会之间显示出更为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在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创造新的传播 。
  1、媒介是宣传的舆论工具,它们与社会热点互动可以提高社会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事情的真相,提高了新闻事件的可信度,促进社会进步。
  2、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让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看到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增进了新闻媒体的实效性。
  3、媒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媒介的演进,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媒介是什么工作

所谓媒介,在传播学意义上是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按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的见解,“媒介就是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同时“媒介”也成了一个职位,媒介专员、媒介策划、商务媒介等职位。

纵览传播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媒介技术成为传播学者探讨物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洞穴壁画,从纸莎草到甲骨文,从古登堡的印刷术到工业革命时期的报刊,从大众传播时代的广播、电视到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与新媒体,媒介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带来了载体、渠道、传播介质和社会基础架构等物质上的革新。

扩展资料:

媒介包括两方面要素:

1、包容媒质所携带信息或内容的容器,如书( 甲骨、竹简、帛书、纸书)、相片、录音磁带、电影胶片、录像带、影音光盘等。

2、用以传播信息的技术设备、组织形式或社会机制,包括通讯类(驿马、电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可视电话、移动电话等)广播类(布告、报纸、杂志、无线电、电视等) 和网络类三大类。在当代社会,一般而言,媒介指机械印刷书籍、报刊、杂志、无线电、电视和国际互联网等,它们都是用以向大众传播消息或影响大众意见的大众传播工具,都是传播信息的媒介。

百度百科-媒介

谁知道媒介技术的发展简史啊~

传播媒介的发展进程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新媒体与数字传播时代,每一次传播“革命”都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口语传播时代 4万到9万年前,人类获得说话的身体能力 增强人际沟通,维系社会,促进思维,传承文化 公共传播(public communication)领域出现:绘 画、舞蹈、音乐、戏剧表演、原始宗教仪式、公 共演讲 受众和表演者的区分,传播形式结构化、标准化, 维持文化认同和社会整合,维护合法统治 口头传播的局限性:不稳定,不可靠 文字传播时代:结绳记事与原始图画(壁画、器皿符号)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文字:农业、商业、 国家管理 记录与保存:信息体外化传递,政府管辖范围扩大 内容相对独立:削弱情境要求,可从容审视,深化思 维 轻便可携带文献的发展: 碑刻、石器、陶器、青铜器、甲骨文、竹简、木简 埃及莎草纸(2500A.C.)、欧洲牛羊皮纸、汉代蔡伦纸, 阿拉伯人的传播、欧洲黑死病、造纸技术的普及 印刷传播时代唐代雕版印刷,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11世纪) 1456年“古登堡革命”:铸字装置,金属合金字模,机械印刷机,印刷油墨 15世纪末,欧洲各大城市印刷业发展: 书籍:保存——传播,出版商+“专业作者” →商业出版 书面语言标准化、大众扫盲 定期邮路,商业新闻信(newsletter),官方报纸 1665年创刊《牛津报》,1690年美洲第一份报纸:商业化、都市化 政党报刊——“观点纸(view paper)” 便士报与大众传播时代:1833年纽约《太阳报》,蒸汽驱动印刷机 “严肃新闻”——职业化——新闻教育 印刷媒介的黄金时代:1890-1920s,整行铸造排字机 印刷垄断的结束:在与广播\电视的竞争中发展 计算机排版和新的印刷技术:1960s末 商业化浪潮和趋势 中国报刊史:传教士——改良派——政治家——无产阶级党报——改革开放 电子传播时代 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1844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 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竣工:国际通讯社“环形联盟”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发明电影摄影机,1929年彩色电影出现。 1899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创办了第一家电台, 1930s,美国建立全国商业广播网,欧洲公共服务广播(BBC) 1929年机械-电子电视 1930年电子电视 1939年黑白电视 1940年彩色电视 1965年彩色电视的普及 二次大战后电视的普及开辟了大众传播新时代 大众传播的特点传播者:专业化的媒介从业者,把关(gate-keeping) 传播者 传播方式:先进的媒介技术,大量复制生产、迅速、 传播方式 公开地向社会传播 媒介组织: 媒介组织:产业化和制度化,受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影响,各国均有不同的传播制度和政策体系。 传播对象:广泛而分散的社会大众(mass) 传播对象 内容性质:兼具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内容性质 过程性质:单向性,反馈延迟、非直接、非人格化 过程性质 新媒体传播 1946年,第一台模拟计算机出现 1950s末,调制解调器的出现,解决计算机与电话的兼容 1960s末,美国军方阿帕网(ARPANET)实验 1971年第一台芯片电脑:集成电子新时代 1970s末,通讯卫星 80年代初互联网民间化,个人计算机和在线网络日益流行 数字光纤网络:宽带和压缩技术 1989-94, 网络浏览器、万维网、搜索引擎… … 有500个频道的光缆电视,移动电话,无线上网… … 新的媒介环境: 新的媒介环境: 内部:计算机性能的迅速发展,数字化 外部,连接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国际标准化 互动:在“虚拟现实”和“电脑空间”中,人机之间的仿生 互动 新媒介传播特点使用目的: 人际传播媒介:如电话,包括 移动电话和电子邮件等。

结合自身的媒介使用经历,阐述媒介技术的发展给你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核辐射、食品污染、生态恶化乃至信息传播本身都可能成为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风险的来源。危机成为媒介传播语境的重要构成因素。危机议题有赖于媒体的呈现,大众传播提高了危机情况的“社会能见度”。危机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渴望与焦虑;另一方面,受众对危机的认知和理解也离不开媒介。在突发事件面前,单纯依靠记者现场采集新闻的传统模式,正在被大众参与和专业记者报道相结合的方式所取代。

什么是媒介技术

论文提要:媒介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人类带来了一次全新的交流模式的构型。从印刷术到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浸透着人类关于交流的渴望。保罗·莱文森认为一切媒介都是“补救性媒介”,补救过去媒介之不足,让媒介更加人性化。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被人们称为继bbs、及时通讯工具和电子邮件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本文从媒介技术演进的角度,运用“补救性媒介”的理论分析了博客与传统媒体和其他三种网络交流方式的区别,试图探究这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弥补了以前媒介的那些不足
,又满足了人的哪些交流愿望,以及这种媒介形式自身的缺陷和地位,以让我们更科学地认识新的媒介技术的演进,而不是盲目的信奉和推崇。

为什么说媒介技术决定着媒介的载体形态

对媒介的定位分歧,是媒介形态理论区别于主流传播理论的根源。媒介形态理论学者将媒介本身定位为比传播内容更重要的、影响着社会或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被诸多学者评价为“技术决定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媒介定位为“传播载体“的主流传播学虽发掘了众多的假设与模式,却在应对宏观社会问题上捉襟见肘。媒介形态理论逐渐显示出其研究的合理性。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时,媒介形态理论将媒介与内容切割,甚至是将媒介与传播切割的绝对立场开始呈现为一种理论缺陷。媒介究竟是可控的工具,还是不可控的主体?在人类社会越来越由媒介及其相关实践支撑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分析、审视以往学术界对媒介形态理论的批评,而且需要分析、审视媒介形态理论本身,客观评价媒介。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人类传播有什么样的影响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人类传播的影响有:

  1.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传播技术和媒介的发展进程:媒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传播活动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

  2. 媒介技术发展的动因来自人类社会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到信息生产和传播效率的基本需求和不懈努力,是社会精神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也是一个社会或时代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3. 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并不仅仅取决于媒介的技术或刑事特性,而且取决于掌握和运作它的人和社会组织,取决于他们生产和传播的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