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还踢乌甲么

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还踢乌甲么(卢甘斯克顿涅茨克现状)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1-02 20:32:17 浏览20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卢甘斯克顿涅茨克现状

只要历史没有终结,谁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但是下一种可能出现的状况,无非是三种情况:乌克兰政府重新控制;被俄罗斯吞并;继续维持现状。由于目前在俄罗斯的支持下,乌东部地区已经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所以只要这种支持一直持续存在,那么顿巴斯都会以目前的这种状态继续维持下去。

(顿巴斯地区)
其实顿巴斯地区的未来的状况是有现成的例子的,比如,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等。这些地方也被为后苏联时代“冷冻冲突区”。毫无疑问,这些区域基本上都是受到俄罗斯的支持和庇护才得以保存的,并且俄罗斯还利用这些争议区域来要挟其所在国,使他们无法轻而易举的加入北约。这样一来其实这些区域就是俄罗斯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强行设置的缓冲地带。

(争夺)
那么在什么状态下情况顿巴斯地区会被乌克兰重新控制呢?
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那就是俄罗斯国内出现政局的巨变。要么就是陷入混乱,无力去顾及顿巴斯,没办法提供必要支持。乌克兰趁机夺取顿巴斯。要么就是以普京为首的通俄党右翼民族主义势力垮台,俄罗斯亲西方的自由派夺取政权,主动放弃支持,让顿巴斯判断分子放弃幻想。然而从现在看来这种情况在最少5年之内是不会出现,因为俄罗斯国内局势尚且可控普京地位依旧稳固。

(普京)
然而任何一个人或者一股政治势力都不可能永远掌权,掌权的时间越长那么其所积累的问题就会越多。普京以及统俄党势力在未来也可能会因俄罗斯自身的经济社会矛盾无法解决而下台。这就跟乌克兰的亲俄势力亚努科维奇一样,让其下台的不是西方的颜色革命也,不是手中的权力不够大,而是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俄罗斯现在经济国内的经济状况就不太乐观,西方长期制裁和国际能源价格的低迷,让普京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梅德韦杰夫成了普京的背锅侠)
结语
顿涅斯克和卢甘斯克主动加入俄罗斯这种情况也有,甚至还有人一直在运作这件事,比如现任所谓“顿涅斯克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普希林。不过俄罗斯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其可能直接导致整个欧洲和美国都完全团结起来,并且施加更多的制裁和压力。同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会很快加入北约,俄罗斯将在国际社会彻底陷入孤立。俄罗斯想要维持当前的状态并取得突破,只能寄希望于美欧之间的矛盾和分歧越来越大,跟美国一起配合分化和瓦解欧盟。与欧洲右翼和极右翼民族、民粹主义政党交好,影响欧洲各国国内政治走向,这其实就是在践行这一战略。这样俄罗斯的战略压力就会减少很多。

普京为何叫停俄乌冲突

有媒体分析称,首先,不强攻,俄军可保留有生力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的伤亡,向下一关卡进发。其次,俄发动军事行动近两个月来,进展不多,还造成了大量的官兵伤亡,都是对俄军士气的打击。围而不攻,大举表彰俄军胜利的消息,可以鼓舞士兵的士气

今天俄军拿下基辅了吗

没有,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当地时间11日称,乌军已从俄军手中夺回“超过3000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仅仅在1天前和3天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的这个数字分别为“2000平方公里”和“1000平方公里”。“令人惊叹的一周”——12日,庆贺乌克兰“反攻取得大胜”甚至预言“乌东战场被重新绘制”的报道充斥着西方媒体的头条。上述数字尚未得到证实,俄国防部对俄军撤退的公开解释是“重新集结部队”以“解放顿巴斯”,而刚刚从远东回到莫斯科的普京上周末还出现在公园摩天轮的启动仪式上。12日,哈尔科夫连续第二天遭俄军袭击,导致电力和供水中断。正当军事专家们讨论着即将到来的冬天对于冲突双方的影响时,欧洲人已处在被高能源价格逼疯的边缘:“好东西都给了乌克兰!”他们走上布拉格、莱比锡、维也纳的街头,抗议并质疑本国政府支持这场军事冲突继续下去的理由。
 哈尔科夫连续两天断电
据乌克兰媒体报道,继11日晚乌克兰哈尔科夫州、波尔塔瓦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以及苏梅州发生断电情况后,哈尔科夫市市长12日下午称,哈尔科夫当天再次因遭受炮击而失去电力和供水。乌方称这是俄军撤退时发动的“报复性袭击”,泽连斯基此前发推文称,11日断电的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州。
俄媒12日则报道称,顿涅茨克没有出现停电和通信中断问题。市内街道、商店和药店等照明正常。俄政治学家利赞称:“如果停电是俄方实施的,不排除我们以这种方式向乌军暗示,有必要停止炮击顿巴斯能源网络和扎波罗热核电站。”而俄《观点报》12日称,这或标志着俄对乌特别行动进入一个新阶段,目标是破坏乌克兰用于向欧盟国家出口电力的基础设施。
乌军总参谋部12日发战报称,“继续解放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地区的定居点”,并称仅在过去一天,俄军就从20多个定居点撤离。
“过去一周是令人震惊的一周,俄罗斯已从哈尔科夫东北部的大片地区撤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2日称,上周,乌克兰军队夺回3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比俄军自4月以来在乌克兰所有行动中占领的领土还多”。军事分析人士称,俄罗斯似乎没有足够的储备来守住这些城镇,“我们仍需观察乌军的反攻能走多远”,但此次反攻显示乌军能够“有效地整合战车、机械化步兵、特战、防空与炮兵等发起协同作战”。反攻告捷虽不代表俄军很快会被逐出,但仍有重大意义,“如今整体态势对乌克兰有利”。
《华盛顿邮报》11日称,俄军目前仍占据广大的乌克兰土地,包括马里乌波尔、赫尔松等东南部与南部城市,克里米亚也仍在俄罗斯手里。但随着俄军撤出伊久姆,俄罗斯能否实现“占领整个顿巴斯地区”的战略目标,现已遭受质疑。
世界社会主义网站12日称,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在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附近“遭遇了军事失败”。乌军的迅速突破是美国和北约大规模升级冲突的结果。美国准军事部队在地面直接协调进攻,乌克兰的导弹袭击由美国情报机构指导,由其指定目标。越来越多的乌克兰军人携带的步枪、所穿的防弹衣以及运输车辆都是北约标准装备,“美国媒体不再试图掩盖美国直接参与战争的程度”。
 “反攻的乌军是俄军的8倍”
而据俄《观点报》12日报道,俄方任命的哈尔科夫州行政负责人甘切夫当日称:“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上投入反攻的人数是俄军的8倍多。我认为,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我们才决定撤退,重新集结。”
关于俄军的撤退,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11日解释称,这是由于俄决定在巴拉克列亚和伊久姆地区“重新集结部队”,组建“顿巴斯军团”,以实现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首要目标:解放顿巴斯。
科纳申科夫当天还宣布,俄军继续对哈尔科夫州、赫尔松州和顿涅茨克等地区的乌军进行打击。在尼古拉耶夫-克里沃罗格地区俄空天军用高精准导弹袭击了乌海军陆战队第36部队的临时部署点。
俄军事专家博尔坚科夫12日对俄《消息报》表示,从政治角度来看,俄军这样的撤离可能是一个不太好的决定,但军事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方向最初不是特别军事行动中的优先事项。哈尔科夫地区不包括在特别军事行动宣布的目标清单中。那里的被占领土是被用作缓冲区,以掩护卢甘斯克和俄罗斯边界。现在其他地方需要力量。因此,俄军撤退“将释放出部分力量”。乌克兰受西方援助培训的战略预备队正准备在顿涅茨克发动新的攻击,俄军要击退这些打击,然后解放顿巴斯其余领土,这都需要更多的部队。
据俄塔社12日报道,俄罗斯车臣共和国安全委员会秘书在“俄罗斯-1”电视频道的一档节目中表示,车臣已向顿巴斯方向增派“1万余名预备役军人”。俄车臣共和国领导人卡德罗夫表示,在特别军事行动中,俄在哈尔科夫方向上失去的所有城市“都将被收复”。卡德罗夫12 日在社交媒体上称,在拿下马里乌波尔、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等城市后,车臣精锐部队进行了休整,现在他们已经重回前线。此前,在谈到俄撤军的决定时,他说:“我不能指责谁,因为我不深入了解制定了什么样的战略。但我知道一件事——俄罗斯必胜。”
俄《独立报》12日引用俄退役中将涅特卡切夫的话称,乌军的反攻表明,俄指挥部不应低估基辅的军事能力。“有时需要后退一步才能前进”,俄军事专家利托夫金称,俄军的撤退最终将有助于未来的进攻。
英国《金融时报》12日评论称,除解放了大片“人口稀少的”乌克兰领土之外,伊久姆反攻所取得的战略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文章引用克里姆林宫资深观察家加莱奥蒂的警告说:“你永远不应该低估俄罗斯人。”
欧洲各地反战呼声高涨
12日,普京在经济问题会议上表示,西方对俄的“经济闪电战”策略失败了,“去美元化”进程不可避免。同天,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说,普京了解俄军正在进行的“重新部署”。CNN则说,尽管俄方试图“把过去一周的灾难说成是战略重组”,但它现在面对的是一个“顺风顺水的对手”——西方正在为乌克兰准备新的军事援助。
然而,欧洲人似乎并不像CNN说的那样乐于“为乌克兰准备新援助”。如今在英国和法国,每度电的价格已经涨到人民币4元—5元左右。据法国新闻电视台11日报道,欧洲人对能源价格飙升的愤怒与日俱增。上周六,抗议者在维也纳举行集会,高呼反欧盟、反北约和反对布鲁塞尔对莫斯科制裁的口号。奥地利《今日报》11日称,奥地利反对通胀的第一次大规模示威游行开始了,这可能是“愤怒的冬天”的前奏。
另据德国MDR电视台12日报道,德国各地上周末也举行了抗议游行。在埃尔福特,2000多人11日走上街头,要求政府在当前能源危机下提供更多帮助。德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选择党指责政府奉行“乌克兰优先,本国公民无所谓”的政策,并提出“德国优先,乌克兰无所谓”的口号。此前,在德国的莱比锡和捷克布拉格也都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在布拉格,抗议者的口号也是“捷克第一”。柏林东欧与国际研究中心专家迪涅夫认为,欧洲国家的耐心,很可能会随着寒冷冬季的开始变得更少。
上周六,意大利抗议者在那不勒斯围攻了该国外长迪马约。据英国《快报》报道,一名男子一边试图靠近迪马约,一边大喊:“走!走开。那不勒斯不要你!”报道称,迪马约支持了政府对抗俄罗斯的政策,被认为是导致意大利能源价格暴涨的主要责任人之一。有网友发推文斥责他:“凶手。那些将一个国家拖入战争的人迟早会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