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备受青睐)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1-02 16:07:06 浏览30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备受青睐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命运,经历了一个由对抗到共存、到融合、到吸取的过程。18世纪下叶,当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诞生的时候,资本主义视马克思主义为“幽灵”,为“洪水猛兽”,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了极度敌视和镇压手段。但是,马克思主义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横跨欧亚,先后在苏联、在东欧、在中国、在朝鲜,在越南,在古巴等几十个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面对这种赤色革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面对现实冷静思考。一方面,在国际社会生活中,虽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阵营继续采取了公开敌视的态度加以抗衡。但是,另一方面,却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细微的分析和研究,并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用于自己国家的发展,而且取得了实际的效果。
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但没有衰退,反而蓬勃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吸取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有很大的关系。之所以这样说,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在今天的西方社会不再是被排斥和打击,而是具有科学和崇高的地位。在美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和机构有许多。
21世纪到来的时刻,英国BBC广播公司在网上问卷调查谁是过去千年的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名列第一,爱因斯坦名列第二。在美国,官方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专家数以万计。比如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分析,就细分到省市州县,甚至更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在西方国家,共产党组织由秘密地下组织变为公开合法的组织。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也由禁锢走向公开合法化。应该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思想魅力所在,同时也是社会历史的一大进步。
二:尽管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思想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们不能说西方世界普遍地全盘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不能说西方世界认为马克思主义都是真理,甚至没有人反对马克思主义,那是不切实际的。不过,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先进的思想观点被西方世界接受,并成为一种有益的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却是事实。
比如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兴起的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

背景
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机器生产本来可以用来减轻工人的繁重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它却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劳动血汗的工具.机器的使用,使劳动分工更为细致和专门化,工人掌握的技术日益简单.资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练工人代替熟练工人,用女工、童工代替成年男工,以减少工资.工人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工人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工人运动随之兴起.
2、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斗争性质.在此以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而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工人们从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理论表现.早在十六七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就出现了以英国人莫尔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又出现了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更多的欧洲有识之士怀着急迫的心情,深入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教材正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放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进行阐述的.
特点:
1.科学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2.实践性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它的实践性,全面论证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理论依赖并服务于实践,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二是它的阶级性,公开申明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在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成为解放全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逐渐不适应历史运动,并对非马克思主义获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经常处在不理解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的变化发展的经验的危险之中。

为了防止和克服这种危险,西方马克思主义断然反对教条主义,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

在“重新发现”和“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都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派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它于1930年形成于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主要代表人物有M.霍克海默、H.马尔库塞、T.W.阿多诺和J.哈贝马斯。

这一学派以“社会批判理论”著称。他们发挥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和异化理论,结合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其他一些流派的理论,批判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奴役和人的异化,主张建立一个符合人的本性的,以自由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扩展资料:

历史变迁: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7年,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资本论》是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母本经济理论,是中性经济理论。直接阅读《资本论》,不能够体会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需要对中性经济理论进行改编社会属性,才能够学习解读到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875年,马克思完成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写作,这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全部设计与写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征浅析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征浅析

   论文摘要: 西方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初在西方兴起的一股思潮。他们从的现实出发,对资本主义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无产阶级运动的出路等问题进行了批判和探讨。本文试从整体上来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从六个方面概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以便于吸收和利用其合理的成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论文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多样性 批判性 现代性 开放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初兴起并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一股思潮。它以时代的变化为借口,提出并企图用西方近现代的某些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改造,使之“完善、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在整体上与马克思主义根本相反,但是我们也不能对它采取简单化的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扬弃的方法来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中吸取积极、有利的因素。本文试从整体上来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从中抽取出其共同、一般的特征,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

  一、学派的多样性

  这可以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林立、理论繁多,并不能纳入一个完善统一的“公理”和通用的模式,具有令人眼花 缭 乱的多样性与多变性。这是一个只要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稍微有所了解、接触就会感觉到的不争事实。其中有影响的如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地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十多个学派。而且有些大学派里面还套小学派,有不少分支。可以说,在这众多的学派中也找不到两个观点毫无分歧的哲学家。此外,各学派之间还不断相互影响甚至交叉。因此,人们要准确地说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究竟有多少个流派可以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导致同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而会出现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代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的交叉、综合以及边缘化的发展趋势在哲学思潮上的体现。由于现代缺乏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缺乏自我更新的能力,缺乏旺盛的生命力。不得不从马克思主义中吸取营养以寻找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二是大多数西方哲学学派在其创始人生前曾风行一时,以后却如昙花一现,之后或者因为内部分化而衰落,或者与其他学派融合产生“新”的学派,或者被另一种学派所排挤、所代替。而后者接着也遭受到前者同样的短命厄运。如黑格尔主义一新黑格尔主义、托马斯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康德主义——新康德主义等。

  总之,它们只有不断的改变招牌、更换门庭才能维持其生存。这样产生的多样性并不是正确的全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错误的片面的彼此交替和对立的结果,而只是一种错误的和另一种错误的、一种片面的和另一种片面的相互对立的结果。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的,是正确而全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来,西方哲学就炮制了一个又一个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武器”,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这同样也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派别表面的多样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多样性表明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及运用不同的哲学流派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客观上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进一步的深人。但是,往往容易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局面,其结果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歪曲,最终使研究陷人死胡同。

  二、内容的两分性

  西方思潮虽然学派林立、多样且多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容上也杂乱无章、无规可循。综观他们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科学问题;二是关于人的问题。正是这两个问题把这一思潮区分为两种类型:科学主义(或理性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或非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两大思潮的产生,从的角度看,在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曾是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宗教主义的两大思想武器:用科学主义反对迷信,用人道反对神道。那时的资产阶级既重视理性、重视科学,于是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同时又重视人道、重视人权,于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纲领。这二者是统一的。随着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严酷的事实表明:在制度下,科学的进步、机器的运转,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反而带来了使人异化的深刻的社会危机。同时,科技发展本身和人类社会生活本身也提出了大量需要回答的问题。因此理性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分裂Et趋明显:理性主义一方面越来越来把人的问题从科学范围中排除出去,另一方面它本身也发生了变化,从抽象的思辩的理性主义转变为具体的、实证的理性主义。与此相应,它把人道主义斥之为虚伪的人道主义,而把自己标榜为一种要回答人的原始之内在本质的“新人道主义”。这样,终于在十九世纪分裂为两大思潮。

  就科学主义思潮来说,对它影响最大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西方发生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这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由电气化时代步入信息化时代。科学的大分化、大综合的结果,出现了边缘性学科、横断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这样三大类型的新兴学科。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客观实事面前,那种主要以数理结构为工具,从横向静态地分析自然科学的逻辑结构和逻辑方法的学派逐渐暴露出不能说明科学发展规律的弱点,从而不得不让位于那种主要与科学史相结合、从纵向动态地研究科学发展规律的学派。从逻辑实证主义到批判理性主义再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主义,正是表明了这种由横向到纵向、由静态到动态分析的趋势。

  就人本主义思潮来说,对它影响最大的则是二战结束以后,特别是五十年代以来,西方的社会历史现实。西方社会在这半个世纪中经历了战后恢复、相对繁荣、停滞危机、滞胀复兴等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科技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另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下的各种社会危机,特别是危机从酝酿到爆发、从潜伏到表面化;社会风尚日益败坏、精神日趋坠落、垄断资产阶级和统治集团对人民群众的统治也随之加紧。这些矛盾的积累,终于在六十年代后期导致了一场震撼西方社会的新左派运动。

  我们必须看到,人本主义思潮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说成仿佛是科技进步和物质生产提高所带来的社会压制与人的本性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这当然是极为荒谬的。不过,它提出了如何处理好科技与人的关系的这一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现代性

  大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以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他们在“回到(青年)马克思”的口号下,要求“重新发现马克思”,通过马克思本人的著作,特别是早期的’著作来“革新”或“重建”马克思,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一方面,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较之于马克思本人所处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出现了新趋势和新特征。而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一种十九世纪的社会理论,即自由资本主义的理论。它的许多原理所赖以成立的现实基础消失了,不能解答现时代提出的各问题,因而过失了,必须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以适应当代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由于马克思的理论被恩格斯及其后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所歪曲,已变得面目全非,所以需要正本清原,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建立一种“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来与恩格斯及其后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相对立。

  西方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可以说是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应该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和实践的结果。只有与时代同步,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中才能获得生机与活力。在时代已经事过境迁、社会实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情况下,要求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回答现代社会提出的各种问题,提供包治百病的灵丹妙,绝对是错误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站在时代的前列,、概括新的实践经验、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现代化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赞扬和肯定的。然而令人感到遗憾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操作过程中,修正的已不是个别的结论与说法,而是抛弃了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等,对此,仅以现代化做为说明是没有道理的。

  四、纯学术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纯的学术性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局限于学术研究的圈子里。正如安德森所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它在学术结构上与实践相脱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学院式的特征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它的奠基人卢卡奇和葛兰西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积极参与者,他们都力图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只是到了三十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才开始脱离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主要当作纯学术研究的对象。这种变化最初是从法兰克福学派那里表现出来的。霍克海默在三十年代初创立批判理论时就表现出明显的脱离工人运动。法兰克福学派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正是沿着这一条离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曲折道路而前进的。

  当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具有学院式的纯学术性特征并不是说他们闭门造车,不关注现实,相反在他们的理论中可以看到他们所探讨的许多问题都是当代社会的紧迫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如在1968年爆发的五月风暴中,他们的理论就成为新左派的思想武器。因而这主要是相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关系而言的。

  五、开放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应该向各种学术思潮开放,吸收资产阶级的思想成果来“补充、修正或发展”自己。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到马克思以前的中寻根探源,续马克思的家谱。即利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体系来对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解释,以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如卢卡奇等人主要是利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最精华、最能够表现其性质的是辩证法,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甚至包容着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但马克思的辩证法并不是恩格斯及一些“传统马克思主义者”所理解的自然辩证法。而是从黑格尔哲学中继承来的最宝贵的“主体客体辩证法”。正是这种“主客体辩证法”,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的本质,才能揭示社会发展的辨证过程,也才能社会走向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理想状态。二是主张吸收当代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因素,“补充”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潮相融合。如萨特等人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忽视了人,“把人吞没在观念里”,留下了一块人学的“空场”,而存在主义则强调了具体的现实的人。因此,为了恢复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性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必须把存在主义“引进、补充”到马克思主义中去,萨特等人也因此而得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名。

  西方马克思主义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成果,广泛利用资产阶级思想理论来拓展马克思主义,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毕竟具有明确的理论性质和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其列各种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吸收,是在消化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体质,促进自身有机体的发展、成长。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做法,实际上更像是在拆卸、组装零部件,把一些截然相反的世界观和做法直接结合在一起,往往具有折衷主义的性质。

  六、批判性

  批判性可以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特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正是运用这种“批判的精神”来看待社会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接受马克思主义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及其表现出来的批判方法,宣称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的精神,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他们认为,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功能作用,最迫切的是必须恢复其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性质。不能像恩格斯、苏联东欧式的那样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包罗万象的总体法则和理论体系而加以遵守。而应以批判为中心任务,展开对意识形态、日常生活等社会现象领域的全面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从不同的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特别是他们深刻分析、揭露了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之中存在着人性的丧失,可以说是非常有见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在“革新或重建”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过分地强调批判性、而忽视了科学性,实属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解曲释。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概括地说,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但是,旧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它虽然坚信世界的物质性,但对物质世界作了机械的理解,看不到物质世界由内在矛盾引起的发展变化和辩证运动,其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同时,旧唯物主义又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割裂了自然和历史的辩证关系,它仅仅在自然观领域才是唯物主义的,而一触及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人是环境的产物”和“意见支配世界”的二律背反的困惑中,最终在社会历史观上重归唯心主义。以科学实践观为根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理论内容上与旧唯物主义有显著不同,它既不是回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也不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简单综合,而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崭新的创造,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的最伟大贡献。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高度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又是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又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其思想核心的统一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各自分离的两种不同的“主义”,它们只是同旧唯物主义相比较而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展现的两个新的方面或两个主要特征,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和称谓,是“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性和彻底性的标志。
第二,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的旧哲学也有根本的区别。
与所有旧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感性的现存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而现存世界又是被“当作实践去理解”的。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的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像具体科学那样只停留于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的某个局部领域的特殊规律,而是着眼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直接从各门具体科学所提供的经验材料中去简单地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知识,而是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对一切具体科学中与人和人的实践活动有关的内容的更高远开阔的和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并从中揭示出主体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
哲学的这种反思当然要依赖于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的具体材料,所以,“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但具体科学的材料不能直接纳入哲学体系的结构之中,不能直接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
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哲学史上首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粉碎了那种把哲学变成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并凌驾于各门科学之上成为“科学之科学”的妄想,在人类认识史上首次成为了科学的哲学。
第三,从方法论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内在统一的哲学。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是内在统一的。主观辩证法实质上是以概念形式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支配着客观世界的辩证的基本规律,同样也是贯穿于人类的认识与思维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立足于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将二者内在地统一了起来,从而与唯心主义的思辨辩证法有着根本区别。其次,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对思维逻辑运动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还特别强调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所谓历史的东西既包括客观实在(自然界和社会)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包括作为客观实在反映的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科学史、哲学史、语言发展史等);逻辑的东西是指这些历史的过程通过逻辑的方法在概念等思维形式中的概括,是历史的东西在理论思维中的再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是由历史的东西所派生的;科学的逻辑是认识历史的总结和概括,认识的历史及其逻辑概括又都是客观世界辩证发展历史的反映。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区别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
  1、从主观上看,几乎所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都在不同程度上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都在“改造”和“复兴”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从事理论的探索和对现实社会的考察。
  2、从理论产生的根源看,“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是在无产阶级的研究实践中产生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从研究的范围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课题绝大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之内的重要问题。
  4、从研究结果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少观点具有创造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区别
  1、从概念角度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不同。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代表以青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为标志而兴起的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一种理论思潮,主要流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于某种哲学或文化理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新的解释和解读,并对资本主义的解放问题进行了积极地理论探索,从总体上看,它是一种左派批判思潮,其共同理论旨趣在于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展开新的批判。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一般指真正的或马克思本人的马克思主义,从哲学上看,它是整个西方思想史的一场革命。关于这场革命的逻辑内容,虽然学界尚存广泛争议,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当马克思在其新哲学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时,作为一种主义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便已超出传统理论做能概括的范围:在理论前提和历史使命上,它要求告别一切旧哲学的思维模式。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建立在工业文明之上的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因此,在哲学上提供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图景的一般理解和认识时代条件的方法便是其核心旨趣所在。
  2、从形式上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理论繁多,学派林立,无统一的理论模式和体系,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
  而经典马克思主义则以统一性和稳定性著称。
  3、从内容上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问题:关于科学的问题和关于人的问题,并由之区分为两大类型: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相互冲突对立又相互融合,但对立是主要方面;
  相反,经典马克思主义以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对象和内容,从不把科学的问题和人的问题对立起来,因此,在它那里,理性和人道是统一的。
  4、从话语方式上看,明显不同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我注六经的方式,而是六经注我,即借用马克思、卢卡奇、甚至于黑格尔、弗洛伊德的观点来阐述自己的原创性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哪些主要流派

主要流派:

1.早期马克思主义: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

2.法兰克福学派(综合性研究群体):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施密特

3.弗罗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赖希、马尔库塞、弗罗姆

4.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科莱蒂、德拉-沃尔佩

5.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梅洛-庞蒂、萨特

6.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

7.分析马克思主义:柯亨 罗默 J·埃尔斯特

8.生态马克思主义:高兹 本·阿格尔 莱易斯 佩珀

9.后马克思主义:埃尔斯托·拉克劳、詹托尔·穆佛、雅克·德里达

10.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弗里德里克·詹姆逊(詹明信)

拓展资料:

现代西方国家中存在一种反对极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它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1955年,M.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同极权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

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这一思潮曾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异化制度的思想武器。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把马克思主义同现代哲学的一些流派结合了起来,在对现代社会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极权主义相对立的见解。

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度百科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有哪些

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审美特征》(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超一流
2、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 1886-1961),德国人,与卢卡奇一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23——1937)、《卡尔·马克思》(1938)。超一流
3、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意大利人,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反对〈资本论〉的革命》(1917)、《狱中札记》(1929——1935)。超一流
二、发展繁荣时期(20世纪30——70年代)
(一)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代)
1、霍克海默尔(Max Horkhaimer 1893—1973),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创始人。代表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启蒙的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超一流
2、阿多诺(Adorno,T·W,1903——1969)德国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尔。代表作:《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超一流
3、班杰明(Benjamin,Walter 1892——1940),德国人,代表著作:《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作者作为生产者》(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936)。一流
4、赫伯特·马尔库塞(Marcuse, Herbert 1989——1979)德国人,是“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影响者。代表作:《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1932)、《理性与革命》(1941)、《爱欲与文明》(1955)、《单面人》(1964)。超一流
4、埃里希·弗洛姆(Fromm, Erich 1900——1980)德国人,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新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区别

这两个术语其实是指不同领域的东西,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是指一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或专家从青年马克思(Young Marx)思想的角度著手研究出来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而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 Marxism)则特别是指以卢卡契(George Lukacs)、科西(Karl Korsch)和葛兰西(Antonio Gramsci)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发展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范围还包括法兰克福学派(Frakfurt School)、布达佩斯学派(Budapest School )、达拉伏尔佩学派(Della Volpe School)和南斯拉夫实践学派(Praxis School)等等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这两种不同领域的东西,有些外围研究者也把它们混在一起谈,把它们一起称之为新马克思主义。因为像卢卡契等人的一些思想特别就是从这里出发的。不过这也慬仅限於少部份人是如此,并不是全部人都是如此。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西方很艰难

马克思主义学说,大概里面有:一切生产工具归国家所有,共同富裕的理论等,
那么学说形成的时候,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多长时间了?那些有钱有势,把持着权力的人群,不可能拱手相让,而且意识等习惯的,已经养成自然,不触及到深处,怎能改变?所以共同意识,行不通很正常。
西方人的独立性与自律强,不清楚怎么由来的,但物质或生命的表现,不是单一的,只要有益事物就是可取的,如果说,西方人靠自律强,挖掘出自己的潜能,那么东方人的习惯是群体性,就靠少数人的境界,引领事物发展,而自律强与境界,都能深挖潜能,是穿透自然事物奥秘的利器。
西方人的自律强是个体,把一个个的个体,组合起来,事物就全和了,而中国人的群体性,必须有境界为基础的个体,引领着大家向前,通过制度约束,提高境界,一道前行。
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境界,需要克服人性的惰性与弱点,甚至需要牺牲自己的精神,所以是自强不息的过程,任重道远,但好的方法与悬挂在头顶上的约束与惩罚利剑重点起来,任何人都会权衡利弊,习惯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