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加特市图书馆

斯图加特市图书馆(斯图加特市图书馆的建筑风格)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1-01 17:21:04 浏览20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斯图加特市图书馆的建筑风格

建筑外部采用浅灰色的清水混凝土和磨砂玻璃材料的双层结构,双层墙里面有一个走廊。夜晚的灯光效果为蓝色,外观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而复杂的两种颜色的魔方。
内核是一个像万神殿那样的古老房间类型,地板中心还有一个1平方米的喷泉,屋顶上方
为天窗。 整个建筑物的几何建筑的灵感来自牛顿纪念碑以及古老的万神殿。新图书馆是典型的内向型建筑代表,外形为简单的方块,内部却呈漏斗状。这幢斯巴达式的建筑曾被人嘲笑,说像座“堡垒”,更适合当监狱用。但设计师Eun Young Yi不以为然,甚至在图书馆中央设计了一个称之为“静默屋”的巨大空房间。斯图加特市新图书馆在给人们知识力量的同时,带来了视觉美的冲击。
该馆地下两层,地上9层,四个方向皆有入口。通过入口大厅,人们可以从四面八方进入图书馆。 圆形门厅有自动还书机器,可以透过玻璃窗观看系统运行,这里还有电子显示屏、电视墙、等待区和报纸阅读区等。 阅览区借鉴法国国家图书馆设计,整个开放并呈漏斗状。管理工作区域采用无眩自然光,宽敞的走廊及大门保证书本运输的安全。
其他公共场所分为体验区域、个人工作区域、休息室和会议室等。餐厅设在8楼,读者可以透过玻璃幕墙欣赏外面的风景。卫生设施齐全,有男女卫生间、残疾人卫生间、母婴室和更衣室等。屋顶采用钢结构,由4组大的矩阵玻璃组成。上面覆盖太阳能光伏板,同时具有遮阳设备。在建筑物的第五立面有一个屋顶露台,人们可以从8楼到达,饱览斯图加特的全视野风景。
全馆皆无直接照明,并同样使用白色为主调,环型中空的通透设计更加凸显出开放的空间,使人倍感温暖。像超市货架一样被有序陈列着的图书均可一览无余,让人觉得图书才是这里的主人。
楼梯是新馆最大的特色,看似复杂的外挂楼梯将整个空间连接到一起,读者在上楼的同时可以一览整个图书馆布局。专门供孩子们阅读的区域色彩丰富,图书都放在低矮的木箱中以方便拿取。

斯图加特市图书馆的介绍

斯图加特市图书馆(原威廉宫图书馆),现任馆长 英格丽·巴士曼。 该馆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市欧盟区发展中心区(未来都市中心)附近。出自韩国设计师 Eun Young Yi 之手,于2009年6月奠基,经过11个月的建造,大楼主体于2010年5月封顶,耗资79亿欧元。它比原来的旧图书馆大两倍,藏书约五十万册,其中包括电影、录音、音乐制品,艺术品,报刊和数字媒体等。该馆于2011年10月24日德国全国性的“图书馆日”正式对外开放。由于其外形似魔方,又称为“书魔方”。

现代主义建筑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巴黎附近的萨伏伊别墅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
,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纽约联合国大厦—现代主义早期板式建筑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巴西议会大厦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
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为什么说包豪斯是现代设计史上的一个奇迹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和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3月,原撒克逊大公美术学院和国家工艺美术学院合并,成立了“国立建筑工艺学校”,36岁的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被任命为校长。他说,必须有一种崭新的设计观念来影响德国的建筑界,否则任何一个建筑师都无法实现他心中的理想,他只有模仿那些已经司空见惯的古旧的东西。
1925年,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设立的“公立包豪斯学校”迁往德绍,4月1日在德国德绍正式开学。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
这之前的欧洲,建筑结构与造型复杂而华丽,尖塔、廊柱、窗洞、拱顶,无论是哥特式的式样还是维多利亚的风格,强调艺术感染力的理念使其深刻体现着宗教神话对世俗生活的影响,这样的建筑是无法适应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格罗皮乌斯针对此提出了他崭新的设计要求: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同时还能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
1931年落成的纽约帝国大厦仅用四方的金属框架结构便支撑起一座102层的摩天大楼,它的出现既得益于建筑设计观念挣脱了古典装饰的羁绊,又得益于新的建筑材料被科学地运用。1958年,纽约西格拉姆大厦落成,它是包豪斯那位带领学生流亡的校长米斯设计的,米斯发扬了包豪斯的精神,让简单的四方形成为立体后拔地而起,直向云端。从此,现代城市出现了高楼林立的景象,这种景象接着又成为了一座城市国际化的标志。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世界那么大,你见过的最棒的图书馆是什么样子的

德国斯图加特市立图书馆。这是我见过最漂亮、最棒的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是由德国的韩裔设计师Yi Eun-young设计的,图书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罗马的万神殿。整体是直线型结构,方便自然光完全地照射进来。里面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