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达拉哈拉战役

瓜达拉哈拉战役(首都保卫战的情形是怎么样的)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1-01 15:39:53 浏览26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首都保卫战的情形是怎么样的

由于政府突然迁移,引起了普遍的惊慌失措。在这种形势下共产党没有丧失自己的革命意志。党中央向首都居民发出号召:“一切为了保卫马德里!”在城市的街道上建起了街垒。登记了志愿兵。新编部队被派往前线。另一极其重要的因素是首批国际纵队来到了马德里。这批纵队有:由克雷贝尔指挥的第11纵队,由鲁卡奇指挥的第12纵队,以及由克里沃舍因指挥的坦克分队。在这些日子里,马德里保卫者喊出了闻名于世界的口号“他们行不通!”。

1936年11月,保卫马德里的战斗进入了新阶段。11月7日叛军开始猛攻该城。进攻在全线展开,由其左翼经过坎波公园实施主要突击。共和国军队对叛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敌人以巨大伤亡代价占领了公园的大部分,并推进到曼萨纳雷斯河岸。但是叛军强渡河流和突入市内的企图未能得逞。11月上半月敌人继续进行毫无成效的冲击。共和国军的行动特点是,把顽强的防御与对敌集团翼侧的短促的反突击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此目的,中央战线马德里地段指挥部动用了7个旅,其中包括2个国际纵队和1个坦克群。共和国军以顽强的马德里保卫战为建立人民军队、巩固后方、动员国家后备兵员和物资赢得了时间。

正面攻城失败之后,叛军指挥部制定了合围马德里的计划,企图以此将其与全国其他地区隔绝开来,然后实施决定性突击。这一任务将主要由意大利远征军来完成,该军是1936年底至1937年初由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派到西班牙来的。战役总的企图是从南面沿哈拉马河东岸和由锡甘萨出发从东北方向,对马德里同时实施突击。

共和国军队指挥部也准备于2月12日发动进攻战役,其目的是粉碎敌马德里军。叛军在共和国军发起突击之前,于2月6日就开始了向哈拉马河的进攻。经过3个星期的艰苦战斗,他们才夺取了河东岸一条狭窄地带,并且把马德里—巴伦西亚公路的一个地段置于自己炮火的射程之内。共和国军进行哈拉马河战役的结果,使法西斯分子合围马德里的企图遭到破产。叛军在哈拉马河的战斗中已把自己全部预备队消耗殆尽,因此未能及时从东北方向对马德里展开进攻。直到1937年3月8日,才以向瓜达拉哈拉的突击开始这一进攻。意大利远征军承担了进攻的主要任务。武装干涉者成功地突破了共和国军队的正面,因而马德里东北方向上出现了紧张局势。但共和国军指挥部迅速地往瓜达拉哈拉方向派去了几个旅,其中包括1个坦克旅,从而在瓜达拉哈拉附近挡住了敌人,然后击溃了他们。

阿森纳维拉的资料

墨西哥青年队的队长,还是当年世青赛的金靴,vela!
去年世青赛的最佳射手,决赛3:0击败巴西一役中打进一球。灵巧狡猾的禁区之狐。天赋没的说,但是考虑到其单薄的身体,至少在英超很难有大的作为。fm里墨西哥妖人特别多,但现实中身体都有局限。感觉fm把他们做得那么夸张很有只为炫耀情报的意思。
让你的思绪回到2005年9月16日在秘鲁进行的17岁以下世青赛,墨西哥开始了一场最终带给这个国家有史以来首个世界冠军的战役。那晚面对乌拉圭的阵容当中有一张充满稚气的面孔,他就是卡洛斯·贝拉(Carlos Vela),在比赛中,他打进那届赛事的首粒进球宣告了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正式亮相。
这两年来,那个当年在秘鲁获得冠军奖牌和阿迪达斯金靴奖的球员改变了许多。他的外国口音听起来不是那么明显了,转会欧洲的结果让这名前芝华士(Chivas)射手现在表现得更加沉着和冷静。用这种说法来描述他的比赛也同样合适,这名18岁的小将正在竭尽全力再为墨西哥带回一个世界冠军。
“我们在这届杯赛中踢得不错,球队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我们赢下了一些艰苦的比赛并且已经进入了四分之一决赛,所以我们没什么可抱怨的。”他告诉FIFA.com。但是,当谈话转向他自己的表现时,贝拉更多的是自责:“我不会撒谎。我希望能表现的好一点。我到这来就是为球队进球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能做到。希望我能在我们的下场比赛中做到。”他说。
这名前锋在加拿大上场294分钟但是还没取得进球,似乎从这项锦标赛的开始就几乎不可能得到什么机会。El Tri(译者注:墨西哥国家足球队的昵称)即将面对他们的争冠对手阿根廷,在卫冕冠军即将迎来的四分一直决赛上,贝拉很渴望能最终打破自己的进球荒。
“我无法告诉那些你不了解的关于阿根廷的任何事。他们是一支拥有大牌球员的非常强大的球队。就拿阿圭罗来说吧。我非常欣赏他的比赛,而我们也要对他严加防范。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希望能进球,但是如果不能进球,我也会满足于一场胜利。”贝拉说。现在他正租借在西班牙球队萨拉曼卡踢球。
当然除了对EL Kun(译者注:阿圭罗的绰号叫阿KUN)的敬仰之外,这名年轻球员相信墨西哥同样也有他们的核心球员,那就是吉奥瓦尼·多斯桑托斯(Giovanni Dos Santos),迄今为止在加拿大为墨西哥进球最多的球员。“我还能对他说什么呢?他是一名极好的球员,风格独树一帜。如果他能够继续保持的话,他还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事情会继续朝着对他有利的方向发展,这也将意味着会朝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
罕见的荣幸
在18岁的时候,贝拉就已经取得了他心目中的墨西哥足球英雄从未达到过的成就——世界冠军。如果那还不够让人印象深刻的话,这名性格活泼的射手已经把目光瞄准在不到两年之内再度重复这一丰功伟业,两年前他和他的队友们在秘鲁的胜利引发了墨西哥的举国欢庆。
“我们之中那些当初在那支17岁以下国家队的人都知道那对回到家的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现在我们希望,为了这个奖杯将带给我们的个人满足感,也为了夺冠将带给墨西哥人民的喜悦去赢得这个冠军。”他说,眼里闪烁着光芒:“那将会是梦想成真。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赢得世界冠军,而现在我们有机会和这支20岁以下国家队来重复这次成功。没有许多球队能做到那样,不是吗?很少的队伍有足够的幸运来赢得世界杯。”
贝拉承认球队主教练耶稣·拉米雷斯(Jesus Ramirez)已经把球队融合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每个人都了解并无条件地支持其他人。“在一起度过了这么多年帮助我们建立了互相信任的牢固基础。我们一起做所有的事,我们所有人都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那种团结在球场上是看得到的。”他补充道。
这种团结精神在周日球队将面临的艰难的四分之一决赛对阵阿根廷的比赛中将会非常重要,这是一场球员们感觉将会由一支“高度集中并充满胜利渴望的”球队来获得胜利的比赛。而对贝拉来说,这名射手已经不再梦想能在加拿大获得最佳射手的荣誉了,他说:“我只想成为冠军,这就是现在对我来说的全部事情。”
姓名:卡洛斯-贝拉(Carlos Vela)
国籍:墨西哥
生曰:1989年3月1曰
位置:前锋
在来阿森纳队之前效力成长于墨西哥著名的可称为新秀摇篮的瓜达拉哈拉-芝华士俱乐部。在去年秘鲁举行的国际足联世界U17世青赛上一鸣惊人,帮助墨西哥队捧得冠军奖杯,并以进5球的成绩获得金靴奖(步小法的后尘,哈哈)。
之后在众多欧洲豪门的追逐之下他于2005年11月最终选择加盟阿森纳队,签下5年合约。但由于万恶的劳工证问题,阿森纳只能将他租借到我们在西甲的合作俱乐部塞尔塔队锻炼。可惜今年由于塞尔塔的欧盟名额已满,他只能再委屈一下,被租借至西乙的Salamanca队开始新赛季的征程,在那里他应该有获得常规比赛的机会的。预计顺利的话明年3月1曰他满18周岁时,就能重回阿森纳的怀抱。
贝拉小技术出色,门前感觉很好,身体异常灵活,典型的禁区之狐(类似当年的欧文),不足之处在于身体不够强壮,不过这一点完全可以随时间的推移而改进的。我个人看好他更甚于卢波利。。。。。。

关于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战争的记载有哪些

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战争是与反对德国、意大利和葡萄牙等法西斯国家侵略的民族解放斗争交织在一起的西班牙人民民主革命。

1931年4月在西班牙发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联合成为人民阵线的西班牙民主力量在1936年2月的国会选举中获胜,组成了共和国政府。但是西班牙反动派依仗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支持策划了反对共和国的军事阴谋。1936年7月17日驻扎在西属摩洛哥的部队发生叛乱,次日西班牙各大城市也都爆发了叛乱。法西斯阴谋家们把大部分军队拉到了自己一方。叛军利用叛乱的突然性和共和国政府的犹豫不决,占领了西属摩洛哥、加那利群岛和巴利阿里群岛,并在西班牙北部和西南部的一些省修筑了防御工事。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在西班牙共产党的号召下起来保卫共和国。民军部队和忠于共和国的部队经过顽强战斗,粉碎了在马德里、巴塞罗娜、巴伦西亚、卡塔黑纳、马拉加、毕尔巴鄂以及在国内其他各大中心城市叛乱的守备部队。

叛乱者处于危机之中,他们只控制了几个经济落后的省:南方的安达卢西亚和北方的加利西亚、纳瓦拉、旧卡斯蒂利亚。而国内所有大的工业和政治中心,主要海港、基本交通线和最重要的农业区都在共和国控制区内。然而西班牙政府没有抓紧时机彻底粉碎叛军。佛朗哥分子得到了德国、意大利、葡萄牙等法西斯列强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英、法、美三国政府也对西班牙共和国采取敌视立场。他们宣布了“不干涉”西班牙内部事务的政策,而实质上是为扼杀西班牙的民主制度推波助澜。西班牙共和国处在经济封锁之中。

叛军依靠法西斯大国的援助于1936年8月初开始沿葡萄牙边界向卡塞雷斯和巴达霍斯方向发动进攻。1936年9月中旬起马德里成了紧张争夺的目标。在通往西班牙首都的远近接近地上展开的激烈战斗表明,共和国方面不仅有可能击退叛军,而且能够彻底粉碎他们。法西斯大国担心叛军遭致失败,决定公开插手西班牙的国内战争。1936年11月18日德国和意大利断绝了与共和国政府的外交关系并且承认佛朗哥为西班牙政府首脑。在短期内调往西班牙的外国部队竟达5方多人,其中包括意大利常规军2.5万人和德国“鹰”军团编成内的近1万人。随后干涉军的力量又迅速增长。1936~1939年共有30多万干涉者士兵在西班牙作战,其中德国5万、意大利15万、葡萄牙2万、摩洛哥约9万以及其他国家的法西斯集群。战争头两年内德国和意大利向佛朗哥提供了1650架飞机、1150辆坦克和装甲车、2700门火炮、数十万支步枪、750万发炮弹、1.7万枚航空炸弹、7600多辆汽车和大量军需品。意大利和德国的武装干涉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军事优势转到佛朗哥分子一边。

1937年1~2月叛乱者和武装干涉者两次试图夺取马德里都没有成功。在中部战线、南部战线、特别在马德里附近,未经严格训练的民军部队在激战过程中改编为正规的人民军。这支军队不仅坚守了马德里,在哈拉马河使敌人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在瓜达拉哈拉粉碎了意大利远征军。这些胜利证明了西班牙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政策是正确的。

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联军的战争赢得了民主力量、全世界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支持和竭尽全力的援助。世界上54个国家的4.2万名国际主义志愿者抵达西班牙,其中大部分人加入了国际纵队和3个国际营。为了有效地帮助西班牙人民,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把一些积极的反法西斯战士派往西班牙,如:陶里亚蒂、达列姆、柯都维亚、隆哥、布克、拜姆勒、科尔、孔特鲁拉斯、施泰恩、赖谢尔、斯弗契夫斯基、明尼希、乔皮奇、帕罗维奇、季米特洛夫、扎尔卡、盖尔、雷恩、福克斯等。苏联人民忠实地遵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站在西班牙共和国保卫者的最前列。苏联把反对法西斯侵略看作是全体进步人类的共同事业。

仅在1936年苏联人民就募集了6160万卢布作为援助西班牙共和国的资金,而苏联政府向西班牙共和国提供了8500万美元的贷款。在近3年期间内苏联冲破法西斯强国对西班牙共和国的封锁,除了向共和国提供粮食、药品和工厂设备以外,还提供了648架飞机、407辆坦克和装甲车、1186门火炮、2万余挺机枪和近50万支步枪。大约3000名苏联志愿者——军事顾问、飞行员、坦克手、水手和其他专业人员曾在共和国军队中英勇奋战。苏联军事专家在创建正规的人民军以及准备并实施反对干涉军和叛军的最重要战役方面给共和国以巨大的帮助。

佛朗哥在马德里附近遭到反击后,根据德军总参谋部的指示把争夺的重心转向西班牙北部,以便占领与共和国分隔的重要工业区——巴斯克和阿斯图里亚斯。在战线的其他一些地段法西斯分子转入防御。1937年年中叛军和干涉军集中兵力转入进攻。有15万名士兵和军官参加了进攻,其中包括10万名意大利人。佛朗哥分子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毕尔巴鄂方向上。共和国军仅能以临时凑集的6万人的部队对抗进攻之敌,然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干涉军向未设防的城市和乡村猛烈实施密集空中突击。1937年4月26日在没有任何军事必要的情况下完全炸毁了格尔尼卡。叛军和干涉军利用无政府主义者的背叛行为而得以突破北线的防御,于6月20日夺取了毕尔巴鄂城,并由此向桑坦德,进而向希洪进攻。

为了援助阿斯图里亚斯的保卫者,共和国军指挥部更加积极地组织中部战线和东部战线的战斗行动。1937年6~9月实施了两次重大的进攻战役,一次在马德里西北部,另一次在萨拉戈萨东部。佛朗哥被迫从北方抽调部分兵力投入到马德里和萨拉戈萨附近的战斗。北线得到了一个月的喘息机会,但是这一机会未能适当加以利用。8月底桑坦德失陷,2个月之后共和国军在阿斯图里亚斯的最后一个支撑点——希洪也陷落了。共和国军在东线左翼成功地实施了攻克敌之主要支撑点——特鲁埃耳的战役。为了恢复这里的态势,法西斯分子不得不中断进攻马德里的准备工作而把全部兵力调往特鲁埃耳。共和国军未能得到其他方向上的突击支援,重新被击退到原出发地。在暂时失利的情况下,共和国某些政党的队伍中和陆军部的机关里出现了投降情绪。特别是陆军部长普里托阻挠人民军队的加强,其行动是十分有害的。

法西斯指挥部利用在特鲁埃耳取得的胜利,把主要力量调往东部战线。干涉军和叛军在埃布罗河河谷地区集中了西班牙5个军,以及意大利远征军,德国“鹰”军团,几乎全部空军和大量坦克兵团;而共和军在这个方向上作战的只有11个师,这些师在不久前的战斗中已经遭到削弱,也没有预备队。

1938年3月9日叛军部队转入进攻,突破了共和国军的防御并重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1938年4月8日共和国政府进行了改组,普里托被免职,奈格林总理亲自担任军事领导。政府按照西班牙共产党的倡议,提出了内容广泛的纲领:团结一切反法西斯力量,把人民阵线的范围扩大到全民族统一的程度。这项纲领开辟了在西班牙恢复民主和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的道路。

共和国指挥部力图削弱法西斯的攻势,在加泰罗尼亚发动了进攻。7月25日共和国军突然强渡埃布罗河并在宽阔地段上冲破了敌人正面,夺取了河右岸的大面积登陆场。埃布罗河战役是共和国军扭转政治军事形势和使战争进程朝着于己有利的方向发展的一次重要尝试。

但是,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的加紧镇压、欧洲许多小国家的制度法西斯化以及法国边界的封闭,使西班牙共和国处于严重困境。德意干涉者在对西班牙共和国的武装干涉中不仅有完全的行动自由,而且得到英、法、美三国统治集团的直接支持。叛军和干涉军获得增援后决定夺取加泰罗尼亚。他们集中了大约26个师,而共和国军方面只能以总数为17.6万人的21个师相抵抗。这些师在以前的恶战中已丧失了元气,仅装备有240辆坦克和装甲车、225门火炮和134架飞机。

1938年12月23日敌人开始在加泰罗尼亚战线发动进攻。共和国为数60万人的五个集团军均在其他战线上,在这里战斗的共和国部队得不到他们积极行动的支援,而处于困境。经过1个月的激烈战斗,共和国军于1939年1月26日放弃了巴塞罗那。2月11日法西斯分子以重大伤亡为代价开进到法西边界。2月9日英国巡洋舰“德文郡”号迫使梅诺卡岛的保卫者投降。

英法帝国主义者在美国的公开支持下逼迫共和国方面投降。1939年2月27日英法政府宣布承认佛朗哥并断绝同共和国奈格林政府的外交关系。以卡萨多上校和右翼社会党人贝斯太罗为首的叛变分子和投降分子受英法两国政府的指使于3月3日在卡塔黑纳发动了反对共和国的叛乱,这次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共和国的舰队却在海军上将布伊萨率领下离开基地,开赴宾泽特,后在那里被法国当局拘留。3月5日晚卡萨多组织了反革命政变并夺取了马德里市政府。3月28日叛徒们把战线让开,3月30日共和国的全部领土被法西斯军队占领。

1595芬俄战争介绍

  世界战争通鉴 (上、下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1月第1版)第1134页:
  苏联—芬兰战争
  苏芬战争是一场以大对小、以强凌弱的战争。前苏联经过近20年的和平建设,经济实力极大增强,苏军已建设成为一支一流的军队。与前苏联相比,芬兰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军事潜力方面都是一个小国。其总人口只有440余万,平时保持的陆军只有3.2万。面对这样一个小国,前苏联满以为,为了实现自己对芬兰的领土要求,只要通过外交谈判稍稍施加压力,最多只要炫耀一下武力,就能迫使芬兰就范。对于前苏联领导人当时所持的这种乐观估计,赫鲁晓夫曾作过如下描述,他说:“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我们就是这样想的。”前苏联当局正是根据这种估计拟订了对芬作战计划和进行对芬战争准备的。
  最初的对芬作战预案,是由前苏联工农红军总参谋部拟定的。该案还较客观地考虑了芬军作战能力和战场的特殊条件。其核心思想是主张集中45个师的强大兵力,在西方列强不直接卷入的情况下,“打一场为期至少数个月的紧张艰巨的战争”。这项预案由于不符合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设想,在提交前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审议时被否定了。斯大林决定对芬作战。计划改由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梅列茨科夫重新拟定。
  新计划按照斯大林的意图,规定列宁格勒军区部队在得到特种兵支援的情况下在数周内粉碎芬军主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确保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安全,迫使芬兰签订相约,结束战争。新计划于1939年7月底被最高军事委员会采纳。
  根据新计划,列宁格勒军区从1939年秋季起紧急进行了战争准备,调整了军队部署,构筑了紧急军路、贮备了作战物资,进行了战前训练。到战争打响前,苏军在苏芬边界附近共集中了约54万人的兵力,共编成4个集团军,1000余辆坦克,800多架飞机。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梅列茨科夫担任了前线总指挥。
  梅列茨科夫是受斯大林器重的—员战将。他在十月革命期间参加工农红军.在国内战争期间曾同白军作战。1936一1937年间作为一名志愿军参加了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瓜达拉哈拉一战中建立了赫赫战功。他曾任师政委和师、军、军区正剧参谋长。既有指挥经验,也有政治工作经验。1939年初,当他就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时,军区许多师级指挥却都是一些年轻的大尉,许多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在1937—1938年的大清洗中遭到镇压。
  芬兰作为一个小国,不愿意单独同一个大国对抗。它对未来战争的设想是:“如果芬兰不幸被卷入一场与大国牵连的战争,芬兰可以指望从进攻芬兰的大国的敌国方面得到援助”。芬兰军事当局计划,依靠曼纳海姆防线牵制并消耗苏军兵力,在取得外援后实施反击,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前苏联议和。根据计划,芬兰于1939年10月下旬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并在卡累利阿地峡疏散居民.坚壁滑野。到战争开始时,芬兰陆军扩充到12万人,编5个军,9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和—些独立的边防部队。芬军十分缺少反坦克炮和弹药油料,全军只有反坦克炮约100余门,枪弹仅够2个月、炮弹仅够3个星期作战之用。空军同样不足,仅有轰炸机30架,战斗机56架、侦察机59架。
  在战争期间,芬兰虽指望能得到西方大国的援助,但德国当时正忙于准备入侵西欧,不愿意激化与前苏联的矛盾,因此,对苏芬冲突采取观望态度。英法两因虽表示愿意派兵支援芬兰,但瑞典与挪威因害怕德国把战火扩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而拒绝英法军队过境。结果,直到1940年2月,芬兰才陆续得到英法援助的156架飞机、400余门火炮、85门反坦克炮和其他一些军用物资。
  苏芬战争从1939年11月30日开始至1940年3月13日结束,历时近3个半月,前后分2个阶段,在整个战争期间,苏军凭借优势兵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其企图是集中主要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在其他地区以部分兵力牵制芬军,粉碎芬军主力,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战争。芬兰由于劣势始终处于防御态势。其企图是在卡累利阿地峡集中主力扼守曼纳海姆防线实施阵地战,在其他地方以少量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实施机动战和游击战,最大限度地迟滞苏军的进攻.等待两方的援助,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前苏联议和。
  第一阶段从1939年ll为30口开始至1940年1月31日,历时62天。1939年11月30日,苏军在苏芬边界全线4个地区发起进攻。经过激战,苏军除在战线北端达成预定目的外,在其他地区均遭惨败,被迫停止进攻,重新调整部署,增调兵力,准备再次进攻。
  在卡累利阿地峡,苏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未逞。苏军第7集团军辖7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和2个坦克旅,组成深远的战役朽势和纵深梯次的战斗队形,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主要突击指向维堡方向。进攻首先从地峡东段开始,企图吸引芬军预备队东调,随后在地峡西段实施主要突击。
  芬军集中2个军计5个师的兵力防守该地,首先以掩护兵力在保障地带防守各个狭窄的接近地。白天,芬军以近战火力配合以有利条件下的阵前出击杀伤敌有生力量,以各种反坦克兵器从近处摧毁苏军坦克;夜间派出滑雪小分队袭扰苏军后方,突击在雪地烤火露宿的苏军,把苏军打得疲惫不堪。
  尽管苏军投入1个梯队又1个梯队,轮番进攻,但由于未弄清芬军的主要防御地带和保障地带,未查明芬军的防御工事和障碍物配系,再加协同不灵,指挥不善,到12月底,在付出重大代价以后只攻占了芬军20一60公里纵深的保障地带。这时苏军已无力突破芬军的主要防御地带,被迫就地停止进攻。双方形成对峙.转入袭扰战。
  在拉多加湖东北地区,苏军2个师大部被歼,被迫转入防御。苏军第8集团军辖5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分南北两路实施进攻。其任务是从翼侧牵制芬军兵力,配合第7集团军的进攻。越过边界后,苏军遭到芬军2个师节节阻击和游击队夜间的袭扰,进展缓慢。6天后,北路集群前进40公里,在托尔瓦湖地区,双方发生激战。结果,苏军伤亡5000余人,补给无源,被迫转入防御,再也末敢进攻。南路集群前进40余公里后,在基泰菜地区进行1个多月的攻防战斗,到1940年1月1日,被芬军分割、包围、补给中断,2个师大部被歼,伤亡1.9万余人,其余兵力龟缩后退,转入防御,直到战争结束。
  在边界中段,苏军2个师被歼,余皆退守。苏军第9集团军辖4个步兵师,分南北两路,向波的尼亚湾方向进攻,企图将芬兰从狭窄腰部地区切成两段。南路集群沿两条被积雪覆盖的林间道路向奥卢港方向进攻。先头师到达距边界约40公里的素木斯萨耳米村以后,遭芬军小分队依托路障,顽强阻击。该师被迫沿道路展开成20余公里的纵长队形,从而为芬军实施分割、包围提供了战机。这时,芬军战略预备队1个师赶至战场,到12月底首歼该师获胜,随后转移兵力将企图增援的苏军另1个师拦头截尾.分割歼灭,索木斯萨马米一战,芬军共歼敌2.3万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苏军北路集群越过边界后未遇抵抗,到15月16日接近到波的尼亚铁路东端终点站凯米湖,对芬军造成极大威胁。芬军从预备队抽调1个营配合边防部队对苏军翼侧进行了连续突击。该路苏军因摸不清敌情。只好退守萨拉,在该地又因受到芬兰游击队不断袭扰,一直末敢采取积极行动、鱼到战争结束。
  在战线北端,苏军夺占贝萨谋等地。苏军第14集团军辖2个步兵师在北方舰队配合下向巴伦支海岸方向进攻,未遇芬兰抵抗,很快占领了贝萨谋港和雷巴契半岛,封锁了芬兰通往巴伦支海和挪威的通道,随即就地转入防御。
  调整部署,准备再次进攻。1939年12月,苏军当局鉴于各线苏军损失惨重,决定停止进攻,重新拟订作战计划,组织新的进攻。1940年1月7日,在卡累利阿地峡成立了西北方面军,任命原基辅军区司令铁木辛哥任该方面军司令,接替梅列疚科夫担任前线总指挥。该方面军下辖第7集团军和新成立的第13集团军。同时,向苏芬边界增调了24个步兵师、20个炮兵团和15个新建的航空兵团。从1940年1月起,该地苏军加强了侦察与训练,演练了突破预有准备防线和摧毁坚固防彻工事的有效方法。
  这时,芬军也调整了该地的兵力部署。将一线兵力由5个师增加到6个师,在纵深只保留1个师作为预备队。
  第二阶段从1940年2月1日开始至3月13日结束,历时4l天。在这一阶段,苏军西北北面军集中第7、第13集团军,共21个步兵师、6个坦克旅的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重点进攻,以2个集团军的相邻翼侧向维堡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作战,苏军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攻占了维堡,但苏联自身也受到很大损失,无力继续进攻,芬兰和苏联最终签订了和约,结束了战争。
  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攻占维堡。1940年2月1日一10日,苏军出动飞机500多架,展开火炮440多门,对芬军阵地及其后方进行了猛烈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在进攻前的24小时,共发射炮弹30多万发,摧毁了主要力向上的芬军大部分火力点。2月12日凌晨.苏军恢夏进攻。经过3天艰苦作战,第7集闭军在曼纳海姆防线的主要防御地带打开了一个宽5公里、纵深5—6公里的突破口,并将快速集群投入作战。芬军主动退守第2防彻地带。
  2月18日,第7集团军从行进间突破第2防御地带未逞,其右翼因第13集团军进展缓慢而暴露。在这种情况下,苏军为了突破第2防御地带再次停止进攻,调整部署。芬军也趁机休整,将拉多加湖以北的部分兵力南调,加强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
  2月28日,苏军恢复进攻,迅速逼近芬军后方防御地带。第7集团军右翼兵团从东北包围了维堡筑垒地域,其左翼兵团4个师从冰封的海面上越过维堡湾,绕过维堡城,切断了维堡通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公路,攻占了维堡大部地区。3月11日,苏军对维堡发起强攻,夺占了该城。
  苏芬议和,结束战争。到1940年3月5日,芬军已濒于兵员估竭、弹尽粮绝、外援无望的险境。英法两国虽表示愿意出兵援助芬兰,德国却威胁说如芬兰接受英法援助,战火将扩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挪威由于德国的压力,拒绝英法军队过境。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在瑞典的斡旋下于3月7日派代表至莫斯科与前苏联议和,而苏军虽然占领了维堡,但自身也受到很大的损失,无力继续进攻,也只有答应芬兰的停战请求。在这种情况下,3月12日,苏芬两国政府签订了《苏芬和平条约》,根据和约,从3月13日12时起,双方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一场历时近3个半月的战争结束了。
  苏芬战争苏联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几十万人,先后投入了54个师、100多万人的兵力。由于发动这场战争,苏联损害了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受到了世界舆论的谴责。在战争第1阶段.苏军进攻的失败,暴露了它战争准备不足、作战能力不强的弱点,助长了法西斯德国一年后冒险侵苏的野心。苏芬战争还把一个中立的邻国推向了德国的一边。所以.后来苏联也不得不承认,对苏方来说,苏芬战争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失败,这种失败王要表观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师出无名,土气不高.受到国际遍责:苏芬战争是由于前苏联要夺占芬兰的部分领土而引起的。在这场战争中,前苏联侵犯了邻国主权,践踏了国际法准则,撕毁了1932年两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成为这场战争的入侵者,因此,受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1939年l2月,国际联盟大会通过决议:“严正谴贵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对芬兰国家所采取的这种行动;紧急呼吁国际联盟每个会员国向芬兰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的和人道王义的援助”。面临外敌入侵约芬兰军民,在保家卫国的旗帜下,坚壁清野.奋起反抗。以“解放者”自居的苏军,不仅受到芬军的顽强抗击和游击队的袭扰,也处处遭到芬兰居民的敌视。因此,官兵的士气受到极大影响。冷酷的现实引起苏军士兵对这场战争的的怀疑和思索:这场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究竟我们想从这个寒冷、黑暗的芬兰得到些什么呢?这反映丁动苏联战争决策上的失误。
  第二,仓促出兵、准备不足、对芬兰的抵抗估计过低。开战前,前苏联以为,芬兰是个小国,国力不强,军力薄弱.政府不得人心,前苏联一旦出兵,芬兰民众会起而响应,从而在短时间内束战争。这种错误估计致苏军仓促出兵,麻痹轻敌,准备不足,作战企图过大,兵力分散。结果,苏军在实战中碰了壁,造成第1次进攻严重失败。因此,被迫重新制订作战计划,增加兵力,调整部署,收缩战线,重点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这反映了苏军在作战指导思想上的失羡。
  第三,指挥不力,协同不灵.作战方法不适应战场条件。苏芬边境是一个不同于东欧平原的特殊战场。这里森林茂密,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气候严寒。它不利于苏军重装备、大兵力的行动,适合于芬军轻装备、小兵力的使用。集中优势兵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的苏军,因受道路所限常常形成兵力拥挤,给芬军造成火力杀伤的有利目标。踏雪行进的步兵因前进缓慢,经常与坦克脱节。被芬军各个歼灭。炮兵因受观察的限制,常常误伤己方部队,在拉多加湖以北沿林间道路行进的苏军纵队,因机动受限,不便足开,首尾准以相顾,坦克与火炮则陷于无用武之地。在1937—1938年大清洗后上任的许多年轻师职指挥官都缺少实战经验,也缺少指挥器材,在作战中常常情况不明,判断失误,举措散漫。熟悉当地环境的芬军发挥滑雪特长,避免正面作战,以小分队广泛进行伏击战、阻击战,打了就跑,突袭苏军的翼侧与后勤,切断敌军的补给,使苏军火力优势无法发挥,经常陷入忍饥挨饿的境地。
  第四,战争结果加深了芬兰的反苏情绪,客观上适应了法西斯德国的需要。这场战争加深了苏芬之间的矛盾,激起芬兰人的反苏情绪。这就成了41年后芬兰联合德国对苏作战的重要因素。战争还牵制、消耗了苏军大量兵力。使正在准备入侵西欧的德国解除了东顾之忧。因此,到1940年1月,当芬兰通过外交途径试探德国能否出面调停苏芬冲突时,德国明确拒绝芬兰的请求.表示德国无意劝说前苏联恢复和芬兰约谈判,坚持“德国政府认为目前还没有看到解决这场冲突的前景”。显然。苏芬战争持续越久对德国越有利。
  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当时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同时苏联于同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被国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芬兰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
  这场战争中双方皆有损失,芬兰丧失了拉多加湖周围的土地,苏联为列宁格勒周围获得了一块缓冲地带,但丧失了国际舆论支持,并暴露了红军作战能力的缺陷,而为后来希特勒发动进攻苏联的战争增加了信心。
  3月15日的苏芬和平协议阻止了英法联盟通过挪威向芬兰提供援助,也刺激了纳粹德国于当年4月9日进攻丹麦和挪威。
  苏联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表现,使斯大林领悟到运用政治手段控制军队无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战争过后,红军重新起用有能力的军事指挥官,并加强军队现代化。对后来抵抗纳粹德国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