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什图尼察

科什图尼察为什么辞去总统?塞尔维亚目前的总统总理是谁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1-01 04:20:14 浏览79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科什图尼察为什么辞去总统

2000年10月7日科斯图尼察正式宣誓就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
科斯图尼察上任后即改善了米洛塞维奇时代的国际孤立,加入联合国,并且进行了南斯拉夫的重建,但仍阻止不了黑山的独立运动。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改名为“塞尔维亚与黑山”,新宪法同时生效。并选出了第一任总统斯韦托扎尔·马罗维奇,科斯图尼察则退出了总统宝座。 2004年3月3日,科斯图尼察出任塞尔维亚总理。

塞尔维亚目前的总统总理是谁

现任总统是鲍利斯·塔迪奇(Boris Tadić),2004年6月当选至今
现任总理是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Vojislav Koštunica),2004年3月当选至今。(2000年10月-2003年2月任总统)
2001年4月1日,为了美国5000万美元援助,米氏被逮捕入狱并于6月被移交至海牙国际法庭。当时的决策者正是时任总统的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

科索沃事件的科索沃事件的教训

由美国一手操纵的科索沃独立事件震动了世界,也震动了中国。南斯拉夫的解体以科索沃始,看来也要以科索沃终了。 ??塞尔维亚的领导当然坚决反对,可是却说绝对不使用武力来保卫领土的完整,而且还要努力争取加入欧盟,其实正是欧盟伙同美国制造了南斯拉夫的解体,并支持科索沃独立,以使解体干净、彻底;如果塞尔维亚不交出科索沃,欧盟是绝对不会接受它的。如此不战不和的矛盾的政策,使同情塞尔维亚的国家也无能为力。
??塞尔维亚不战不和政策使我再次想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当时英法联军以“亚罗船事件”为藉口发动了对广州的进攻,在形势万分危急的时刻,叶名琛采取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十二字方针“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透露出这位天下第一糊涂无能的封疆大吏的无策和无奈。事实上,叶名琛确实是彻底的实行了他的诺言,他没有统率军队一战以保卫自己的国家,也没有与敌人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然而,他却解除了广州的城防,卸下了炮台的大炮,眼睁睁地看着英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广州;他没有因不尽守土之责自裁以谢国人和朝庭,也没有变节投敌丧尽天良,更没有为保命落荒而逃,而是正襟危坐在总督衙门束手就缚,被英法联军捕获;押到印度,受尽屈辱,魂断异乡。战争的最后发展则是以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所率八旗禁军逡行畏战,进退失据,终于在北京朝阳门东的八里桥一触即溃(并非如香港导演编造的那样英勇奋战),致使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让中国的国耻永远定格在“大水法”的废墟上。读遍自一八四零年以来的一百多年的中国的血泪史,有的只是悲愤,惟叶名琛的这十二个字,却使我感到异样,既滑稽而又悲凉,心中就似有一把无名的业火,却遭冷雨,不得尽燃,欲哭无泪,睚眦欲裂,苍天在上,这是一种怎样的嘲讽啊!使人没有想到的是,今天竟然看到了这十二个字的南斯拉夫版。
??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的不战不和政策毕竟不是个法啊!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完全没有“可操作性”,结果只能是任由事态自由发展,默认强者强加的既成事实。于是,据中新网3月8日电:“综合消息,塞尔维亚总理科什图尼察8日宣布辞职,并且要求解散议会,在五月举行议会选举。科什图尼察称,塞尔维亚政府内部已经无法在科索沃这一关乎国家未来的重大问题上采取一致的政策。” 科什图尼察不想做叶名琛,面对民族的灾难他选择了急流勇退,把“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十个字还给了总统,留给了后任,他自己则反叶名琛的“不走”方针。落荒而“走”了。
??为其如此,始而高调反对的俄罗斯也只好降调,改作它图。据新华网莫斯科3月8日电(记者刘洋):“俄罗斯总统普京8日在会见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后说,俄罗斯有可能同意科索沃独立,但前提是有关做法必须符合国际法。”其实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俄罗斯再强硬,塞尔维亚自己不能站起来,也是白搭,其实这也是中国只能表示“高度关注”的原因。
??对于科索沃事件,在我们国内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大观点,一说是,科索沃事件直接鼓舞了台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统一大业;另一说,台湾与科索沃,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所以科索沃事件对于中国没有影响。在这两大观点的争论中,谈得最多的就是国际法的破坏问题,以及国际法与“法理台独”的关系。对于所谓国际法,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综观整个近现代史,国际法之类的东西从来就没有真正“神圣”过,它只是列强们用来约束弱小国家的,或者是在特定的时期列强们为了维持它们之间的强盗平衡的一块抹桌布。在列强处理与弱小国家的关系时,根本就找不到他们曾经认真遵守国际法的过的例子。最新的证据就是美国并未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就悍然发动了入侵伊拉克的战争,就在前天美国自己也承认,伊拉克既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与恐怖组织毫无关系,从而彻底否定了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但是,美国既未向伊拉克人民道歉,也没有给全世界一个起码的交待,同时也并不打算因为理由不成立而撤出伊拉克。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多少也算一个战胜国,可是列强却剥夺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甚至还将胶州湾割让给日本,让中国人领教了所谓“公理战胜”虚伪,国际法的苍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这次可是货真价实的战胜国了,而且还是东方战场的主力,可是我们这个战胜国却在庆祝胜利的凯歌声中被割去了外蒙古,这真是对国际法最大的嘲弄。与此相反,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打退的却是“联合国军”,列强们这次颠倒是非大谈起什么“国际法”来了,然而最终却不得不与中国言和。在一九七二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候,美国既不愿意承认当年绑架联合国颠倒黑白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的歪理,又要联合中国抗衡前苏联的争霸,所以连提都没提中国与“联合国军”的“停战协定”,假装没有看到这件事在逻辑上的混乱,美国带头,西方紧跟,一起眯上了眼睛,假装这件事似乎根本不存在一样。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新中国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祖国已经有了初步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了“核牙齿”,有了一支令列强望而生畏的人民军队;有了绝不再受欺凌的实力和决心,所以,列强不得不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中国打交道了,强词夺理对中国已经没有丝毫作用了。
??因此当此多事之秋,如果我们趴下了,再次沉睡,那么,没有科索沃事件,台独及其后台的罪恶图谋也会得逞。要知道,为了吃掉小羊,狼什么样的藉口都会发明出来的;叶名琛十二字的悲剧就会重演。
??当我们仍然如《歌唱祖国》唱的那样“象初升的太阳,挺立在东方”,那么科索沃事件的影响再大,其奈我何! 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正式宣布独立。
科索沃独立虽然在国际社会的预料之中,但依然让人惊爆眼球。因为科索沃的独立打破了1999年科索沃战争所形成的由联合国和北约联合托管(由联合国特派团管理,北约领导的维和部队提供安全保障)的脆弱平衡,使巴尔干地区再次成为欧、美、俄各方势力拉锯角力的热点,不啻于激活了这个休眠多年的欧洲火药桶。
科索沃是1999年科索沃战争留下的政治畸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打着“防止科索沃人道主义危机”的旗号,以武装打击逼迫前南政府签订城下之盟的结果。科索沃战争也击碎了俄罗斯以拥抱资本主义回到欧洲大家庭的梦想。所以,科索沃战争表面看去是美欧为首的北约和塞尔维亚的直面交锋,实际上是北约对俄威慑性地杀鸡儆猴。科索沃战争之后,俄罗斯面
临着北约东扩、欧洲TMD(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erritorial Missile Defense)、颜色革命等连番挑战,逼迫普京总统直接同美欧摊牌。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造成了俄罗斯和美欧的尖锐对立,一个分裂的欧洲和危险的欧洲展现在国际社会面前。
一方面,美欧对决使欧洲内部的民族宗教矛盾明朗化。一般认为,白种人的欧洲同属于基督教文明。其实不然,俄罗斯之所以和塞尔维亚站在一起,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共属于斯拉夫民族,科索沃是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摇篮。因而两国同仇敌忾地坚守科索沃底线有文化和民族情感在内。另一方面,俄罗斯和塞尔维亚同属于东正教。前南分崩离析的过程中,属于天主教的克罗地亚就受到罗马教廷的支持。而在科索沃独立的过程中,同属于东正教的塞浦路斯和希腊也表达反对之意。因此,科索沃独立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逐渐发酵,欧盟内部也出现了民族、宗教冲突的苗头。这给致力于欧盟全面整合的欧洲人敲响了警钟。更重要的是,由于普京总统调整了全球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和美欧展开了直面交接的政策,美俄开始惊呼“冷战”重来。由于俄罗斯能源对欧洲的战略制约作用,欧盟对俄罗斯处于又惊又怕的矛盾心态中。为了化解俄罗斯的忧虑,北约已经考虑让俄罗斯加入TMD的计划。总之,俄罗斯的国力和1999年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此外,俄罗斯反对科索沃独立的现实因素还包括,眼下美国正酝酿同属斯拉夫民族的乌克兰加入欧盟,而乌克兰则是俄罗斯文化的发祥地。因此,俄罗斯支持塞尔维亚,其实也是对本国命运的惺惺相惜。
科索沃独立其实也激活了美欧之间的矛盾。虽然美欧都支持科索沃独立,但在独立进程和方式上却存在不同。美国主张急独,认为“关于时间问题,早解决比晚解决好”(布什总统语)。欧洲则希望同时吸收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加入欧盟的方式温和解决科索沃独立问题。这一矛盾其实在科索沃战争之后就有所体现。一方面惊惧于美国军事力量对北约的主导控制,欧洲开始警醒建立独立防卫力量的重要性。在科索沃战争的当年12月份,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就作出了推动欧洲独立防务建设决定。欧盟计划组建一支5万至6万人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以使欧盟有能力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实施危机控制、维和以及救援行动。法国前国防部长就认为,科索沃战争是“欧洲觉醒的一个起点,它使欧洲意识到如果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自己所在的大陆上维护自己的政治存在的话,那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防务。” 另一方面,厌倦战争的欧洲人不愿意在欧洲本土和俄罗斯发生直接对抗。尤其美国在欧洲做出部署导弹防御计划(TMD)的决定之后,欧洲各国尤其北欧国家对于深陷美欧冷战式对抗颇为不满。现在的问题是,欧盟的算盘落空,如亲西方的塔迪奇(Boris Tadic)当选塞尔维亚总统后,虽然对加入欧盟充满期待,但是对于科索沃独立却表达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不仅反对科索沃独立还将降低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的外交关系。联想到此前和俄罗斯签署的能源合作协议,以及俄罗斯警告乌克兰亲欧将其视作导弹打击目标的信息,俄罗斯不惜和欧盟死掐对决的态势已经形成。因此,科索沃独立,将会造成俄欧相争,美国得利的尴尬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隐形的美欧矛盾可能就会大白于天下。

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的南斯拉夫总统

2000年9月24日举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及国会大选。当选举结束时,塞尔维亚社会党的候选人米洛塞维奇得票率是百分之40.23%;而以19个团体共组的“塞尔维亚在野民主阵营”(DOS)所联合支持的科斯图尼察得票率则是百分之48.22%。选委会表示,因为无人过半,必须在10月8日举行第二轮决选。9月27日,米洛舍维奇不顾欧美国家和国内反对派的反对声浪,宣布参加决选;而科斯图尼察阵营则要求重新验票,但遭选委会拒绝。最后引起反对党在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大规模反米洛舍维奇集会。10月4日南斯拉夫抗议民众扩大,终于在10月6日由反对党控制首都贝尔格莱德,宪法法院裁定科斯图尼察当选总统。10月7日科斯图尼察正式宣誓就任总统。
科斯图尼察上任后即改善了米洛塞维奇时代的国际孤立,加入联合国,并且进行了南斯拉夫的重建,但仍阻止不了黑山的独立运动。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改名为“塞尔维亚与黑山”,新宪法同时生效。并选出了第一任总统斯韦托扎尔·马罗维奇(Svetozar Marović),科斯图尼察则退出了总统宝座。 2004年3月3日,科斯图尼察出任塞尔维亚总理。

米洛舍维奇总统

1941年8月20日一2006年3月11日)前南斯拉夫政治人物、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1989年~1997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总统(1997年~2000年)、塞尔维亚社会党创党人和领导人(1992年~2001年)。2000年,米洛舍维奇在总统选举中败给反对党塞尔维亚民主党领导人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2006年3月11日在海牙监狱中去世。

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的从政道路 一波三折

虽然科什图尼察的顾问称他是一个“温和的民族主义者”,但实际上他是塞尔维亚除了沃伊斯拉夫·舍舍利以外最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早在1974年当他还在贝尔格莱德大学任教时,民族主义和反共产主义的思想就已经在他头脑中形成。他批评铁托建立松散联邦的路线(认为它损害了塞族的利益),及其对南斯拉夫宪法的修改,因此遭到了开除公职的处分。
80年代中期,民族主义在塞尔维亚兴起,同时多党政治回到塞尔维亚。科什图尼察于1989年参加了民主党的创建,从此进入政坛。但1992年他就离开了民主党,因为他认为该党不够民族主义。随后,他于当年新创立塞尔维亚民主党,同武克·德拉什科维奇领导的塞尔维亚复兴运动党结成联盟。仅仅一年后,个人之间的敌对就令两人分道扬镳。从塞尔维亚民主党创建后,科什图尼察就一直担任主席至今,但他的党始终处于塞尔维亚政治舞台的边缘。

当年是谁出卖了米洛舍维奇

2000年,米洛舍维奇在总统选举中败给反对党领导人科什图尼察。但洛舍维奇并未退出政坛,反而被选为塞尔维亚社会党主席。原本在国内有着很多民众支持的米洛舍维奇,有很大的机会担任总统,却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大的资本局势下,失去了全部优势。

据说当时的美国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下决心采用肖恩的建议,为了将一盘散沙的南联盟反对党联合在一起。直接向南联盟投入了大量金钱,扶植反政府势力,运送了大量的广播器材、计算机,甚至小型印刷设备到塞尔维亚。等到大选开始后,美国不但为塞尔维亚学生运动组织支付了5000罐油漆的费用,使他们能随心所欲的在塞尔维亚全境涂写反米标语和口号,还将写有“Gotovje”的不干贴250万张,重达80吨贴在塞全境张贴,甚至用它们覆盖了米氏的竞选广告。在选举结束后,美国、英国和德国向联盟反对党提供了超过60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靠着金钱优势顺利让科什图尼察当上总统。

根据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会当时一共拨款7700万美元直接用于干预南联盟国内政治,还在南联盟选举投票后的第二天,再次通过一个法案,批准拨款11.05亿美元来帮助南国内的反米洛舍维奇派别。

2001年4月,南国政府为了美国5000万美元援助,借以腐败和滥用职权等内政罪名,将米洛舍维奇逮捕入狱。反对派总统科什图尼察起初,保证逮捕米洛舍维奇是因为他涉嫌违反国内的法律,不会把他引渡到海牙受审。但是担任塞尔维亚的总理金吉奇却坚决引渡米洛舍维奇,并且不顾总统科什图尼察的反对和南联盟宪法法院的反对,派警察强行将米洛舍维奇绑架到海牙。

米洛舍维奇后来被指控犯有包括战争罪、反人类罪和种族屠杀罪在内的60多项罪行。但米洛舍维奇一直否认对他的所有指控,并宣称前南国际刑庭是非法机构。由于米洛舍维奇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数年的牢狱生活,使他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但前南国际刑庭拒绝了米洛舍维奇曾经提出的去莫斯科治病的要求,最终因心肌梗塞去世。

在米洛舍维奇执政时,作为反对派人士的金吉奇自然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资助,他们想要通过金吉奇来止反对米洛舍维奇的各项行动。当时的塞尔维亚从上街游行,到制作传单等细小工作,背后都有这些西方国家的影子,作为反对派代表人物之一的金吉奇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代表人物。

金吉奇在科索沃战争期间,表现的让人不齿。特别是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时,身为市长的他却第一个当了逃兵,跑到黑山逃命去。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空袭后不久,居然跑去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见面。虽说是金吉奇出卖了米洛舍维奇,但是真正让米洛舍维奇下台和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佐兰·金吉奇的遇刺身亡

金吉奇遇刺前暗中同美国进行交易。南联盟剧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要求将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引渡到海牙法庭。科什图尼察多次顶住西方压力拒绝引渡米洛舍维奇。以金吉奇为首的塞尔维亚政府却暗中同美国进行交易,于2001年4月1日强行逮捕了米洛舍维奇,并于同年6月28日,不顾科什图尼察和南联盟宪法法院的反对,擅自把一个主权国家的前总统强行绑架到海牙。2001年8月,以科什图尼察为首的塞尔维亚民主党以塞政府支持和保护有组织犯罪活动为由,决定由该党成员担任的塞政府官员全部退出政府。在2000年9月和12月举行的两次塞尔维亚总统大选中,尽管科什图尼察得票遥遥领先,但由于金吉奇的抵制,这两次大选均因参加投票的人数未达法定人数而宣告选举无效。2003年3月3日举行的塞尔维亚和黑山议会首次会议上,科什图尼察正式交出总统权力。
2003年3月12日中午12时45分,金吉奇在塞尔维亚政府大院内不幸遇刺,身受重伤。医生紧急抢救后证实,金吉奇腹部和背部各中一发子弹,3月12日下午1时30分因抢救无效身亡。
2007年5月23日,塞尔维亚特别行动队指挥官米洛拉德·乌莱梅克和兹韦兹丹·约万诺维奇分别因策划和执行对金吉奇的暗杀活动被塞尔维亚一家特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40年。其他10名同案犯分别被判处8年至35年有期徒刑。

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的形象亲民 洁身自好

科什图尼察已婚但没有子女,历史清白。这位几乎总是身穿一套宽大灰色西服的律师知识渊博,做事非常认真而且讲原则。他说话平静,善于作深入透彻的分析,看起来更像一位学者而不是政治家。但他没有多少幽默感,与塞尔维亚另外两名著名的反对派代表武克·德拉什科维奇和佐兰·金吉奇相比,更是缺乏领袖风采。
德拉什科维奇和金吉奇两人都喜欢乘坐宽敞气派的奥迪车,度假也偏爱去花费高昂的黑山海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科什图尼察开一辆破旧的南斯拉夫国产小汽车,身边只带尽可能少的保镖,在安静的山区度假。竞选时他也照常上街散步,向经过的百姓摆手致意,竞选海报相当简单--“谁会直视你的眼睛”。正是这种清廉和亲民形象使科什图尼察获得了众多老百姓的认同。

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的介绍

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1944年3月24日生于贝尔格莱德市,1966年毕业于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律学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参与创建民主党,1992年起任塞尔维亚民主党主席。2000年10月至2003年2月任南联盟最后一任总统。2004年3月任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