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里斯电影 索拉里斯

索拉里斯电影(索拉里斯星的介绍)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31 15:50:14 浏览3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索拉里斯星的介绍

《索拉里斯星》是由史蒂芬-索德伯格执导,乔治-克鲁尼主演的科幻电影。影片讲述了心理学家凯尔文博士前去空间站调查时发现神秘能量的故事。

1972年电影索拉里斯星

如何评价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

‍‍

塔可夫斯基从时间维度对电影艺术的理解并不新鲜,德勒兹基本也是这个观点。强调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独立性而不是不同艺术的整合,支持作者中心论等等看法也是很多导演的共识。他对现代社会的文化批判也是那一代人的共同话语,基本上也是处在尼采的阴影下,可能加上俄国人特有的弥赛亚情结。总体来说在理论上不算特别有创见,但有自己完整的想法和体系。 对我来说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塔拍摄的一些回忆和他对自己电影文本的阐释,虽然对电影的大主题谈的不多,但是一些细节提示印证或修正了我之前的一些理解,比如《牺牲》的最后一个镜头,《安德烈鲁布廖夫》中那个想自己造翅膀飞起来的人,可惜对《索拉里斯》谈的不多,据说他不太满意这部电影。 另外一些细节也很有意思。比如老塔小时候见过朗道,问他信不信上帝,然后从这位科学家口中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还有就是好几次黑了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也是他老师的老师,顺便黑了那种视剪辑为电影中心的看法。 总体感觉老塔是个有点愤世嫉俗,也有点偏执的艺术家,他说自己在母亲的影响下很小就读了《战争与和平》,从此再也无法忍受任何文化垃圾。“诗意”是他在《雕刻时光》中不断强调的两个字。他坚信电影和舞台剧的不同,认为诗的推理过程比传统戏剧更接近思想的发展法则,也更接近生命本身。在诗意的电影中,观众不再被导演精心设计的画面变化牵着鼻子,而是去主动探索生命的历程。

‍‍

索拉里斯星

感觉写东西越来越吃力,朋友提醒说,每次看完电影或书,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一遍。

于是找一个陌生的地方来写。
昨晚上看的是《索拉里斯星》,科幻,或者说软科幻。

索拉里斯星是人类研究近百年的一颗行星,表面几乎全被大洋覆盖,被科学家断定为没有生命迹象——但事实上,大洋就是生命体。

大洋巨大而神秘,似乎用着某种强大的力量。
故事是从主角登上索拉里斯星的空间站开始的。

原本空间站里的三位科学家,一位不久前自杀了,其余两位的行为和精神状态都有些异常。主角凯尔文,最初疑惑不解,很快也遇到了属于自己的怪事。

某天醒来,死去的妻子出现在他房间里。她与人类几乎无异。

科学家将其称之为“客人”。来到索拉里斯,每个人都遇到了自己的“客人”。
几人研究认为,“客人”是大洋构造出来的。
全书最惊艳我的,大概也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点,是作者对于大洋的描述。

它博大,有非常强的能力,想要摧毁人类是易如反掌的——但它天真而放肆。男主形容它是“有缺陷的神”。

它能够随意从男主角脑内读取到关于死去妻子的记忆,然后就很轻易很完美地凭空造出了一个“妻子”。这个妻子拥有一切人类的生理心理特征,相处久了,更会慢慢产生自主意识。

科学家怀疑这是大洋的某种实验、阴谋。但对大洋而言,这更像是一场简单的、很快就无聊起来的游戏。
我们对于宇宙的想象,总是有一些“人类中心论”。

像作者书里表述的那样:

【我们,我们是普适的,一切都应该像我们这样。我们自以为是宇宙之草,我们要把我们的普适之草播撒到全宇宙。我们的想法是,宇宙的所有地方都要采用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就是基于这种模式才勇敢而又兴奋地奔赴远方的:看,另一个世界!

这下好了,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意思?我们征服它或者被它所征服。我们这颗多灾多难的倒霉的脑袋里就没有装别的东西。】

但凭什么,外星生命是和我们一样的构造与外形?有手有脚有脑袋,同样致力于科技进步和社会改造?

《索拉里斯星》有些颠覆了这种观念。

宇宙中或许另有生命,而这生命或许与我们常规定义的“生命”含义不同。它或许是一片海洋,或许是其它。它或许已经拥有无限超越人类的存在形态和能力,可以玩儿一样完美制造出我们“人类”。

但它也只是宇宙中的生命而已,没有常规意义上的善或恶,只是不为什么的存在着。
另外,科幻真是让人心驰神往啊。

想被Port带回K星。

也想去到索拉里斯,一觉醒来,窗边的阳光下也能坐着最不能释怀的人。

就留在索拉里斯星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