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两国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条文如何)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31 15:39:57 浏览29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苏德两国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条文如何

复杂来说是这样的: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又称苏德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
签约背景: 20世纪30年代末,英、法的主要战略对手是苏联,而在东欧地区的问题上又与纳粹德国发生冲突。而纳粹德国向来仇视共产主义,要向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也必须经过东欧。对苏联而言,英、法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冲突显而易见,而纳粹德国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防安全。

 基本内容: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4.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

5.条约有效期为10年。

6.秘密附属议定书。其中规定:双方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同时,德国还默许了苏联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二战初期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大体上就是根据这个边界完成的。这个条约的签订使当时欧洲局势顿时明朗化。

结果:苏德实现短暂和平,苏德共同瓜分波兰并使得德国在进攻西欧的作战中避免了双线作战。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都有哪些主要内容

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了有效期为10年的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任何一方不得向对方采取敌对行动;如果其中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动的对象,另一方将不能予该第三国以支持;双方决不参加直接或间接针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双方还在东欧划定了势力范围,这些都写入了条约的秘密附属议定书。(1)在波罗的海诸国所属地区发生领土的或政治的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边界应成为德苏两国势力范围的边界;(2)在波兰所属的地区内发生领土的或政治的变动时,德苏两国的势力范围大致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为界;(3)在东南欧,苏联强调它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国则声明它对这一地区不感兴趣。双方讨论了保存一个独立的波兰国家是否符合双方利益的问题。同时还商定,“本议定书将由双方严守秘密”。上述作法显然违背了国际法准则,从苏联来说,更是背离了马列主义外交原则。

什么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为何要和德国签约呢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实就是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因为斯大林不想让苏联那么快就卷入战争。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缔结是怎样的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一举动在当时震惊了欧洲和世界,以后又一直成为苏联和西方史学界争论的热点。苏联学者和政治家褒之为打破帝国主义祸水东引阴谋的“英明决策”和“崇高行动”。西方学者和政治家则常常贬之为“魔鬼联盟”和世界大战的“直接契机”。无疑,苏德条约的缔结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的重大历史事件。 慕尼黑会议后的欧洲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出现是同整个30年代,尤其是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之后,欧洲局势的发展分不开的。

       30年代,在亚洲和欧洲先后形成了两个主要的战争策源地。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相继发动一连串的侵略,在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点燃了战火。1938年,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代表的绥靖主义者,牺牲了奥地利,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他们满以为在慕尼黑为西方争得了“光荣的和平”,实际上却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英国和法国所推行的绥靖政策,破坏了30年代初以后苏联和世界民主力量争取建立反侵略阵线的努力,鼓励了希特勒的侵略,为纳粹德国发动战争创造了条件。希特勒看透了英法害怕战争的弱点,在慕尼黑会议之后大大加速其侵略步伐,开始从建立囊括中欧的“大德意志”,迈入夺取欧洲大陆霸权的新阶段。1939年3月15日,纳粹德国出兵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就是其标志。在这一阶段,纳粹德国先要确立对东欧和东南欧(首先是波兰)的控制和统治。

        但谁都清楚,夺占波兰等国,还不足以确立欧洲大陆霸权。希特勒要称霸欧洲,就必须打败法国,消灭苏联,把英国的势力排出欧洲大陆。 除掉法国和苏联是希特勒这一阶段扩张侵略的总战略目标。先向西打英法,还是先向东进攻苏联?那就看哪一边好打。希特勒早在1937年11月就基本确定了先西后东的扩张方针。这是德国同英法争霸欧洲的冲突逐步尖锐化的结果,是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发展的合乎规律性的现象,同时也是英法软弱退让的结果。英法害怕打破自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形成的霸权地位,对希特勒的侵略实行绥靖政策,瓦解了自己的阵线,给德国造成了首先击西的有利时机。 

         如果说希特勒在扩张侵略的第一阶段,追求的主要是“不流血的征服”的话,那么当他迈进第二阶段时,就一心以武力征服了。1939年5月23日,希特勒在新帝国办公厅的秘密高级军事会议上说,“今后不流血再也不能获得成功了”,“我们不能期待重演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对英法的战争将是生死的搏斗……我们应当破釜沉舟”。希特勒要打仗了,这是1939年的基本特点,是当时稍有一点政治眼光的人都清楚的。希特勒要打仗,就必须造成一个有利于自己的、避免两线作战的战略态势。希特勒准备首先击西,因而他就收起一贯“反布尔什维克”的叫嚷,着手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伸出外交触角,开始同苏联谈判,以便从东方寻求避免两线作战的条件。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主要内容有: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4.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

5.条约有效期为10年。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建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以英国、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激化。

到20世纪30年代末,英、法的主要战略对手是苏联,而在东欧地区的问题上又与纳粹德国发生冲突。而纳粹德国向来仇视共产主义,要向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也必须经过东欧。

对苏联而言,英、法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冲突显而易见,而纳粹德国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防安全。

而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决定放弃与英、法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一方面保护自己在东欧的利益,另一方面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纳粹德国在日后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

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执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闪击波兰的“白色方案”,避免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所以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是这种背景下签订的。

扩展资料: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

1939年8月2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为10年。主要内容包括:

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在彼此间进行武力活动、发动任何侵略行为或任何攻击;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动的对象,缔约另一方将不给予第三国以任何支持;

双方都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双方永久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国之间的一切争端。该条约还包括一项“秘密附属议定书。它主要划分了德苏之间的利益范围界限。

其中规定:双方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北部边界、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

同时,德国还默许了苏联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二战初期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大体上就是根据这个边界完成的。这个条约的签订使当时欧洲局势顿时明朗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内容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内容有: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4.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   5.条约有效期为10年。   除互不侵犯条约外,苏德双方还签订了一份秘密附加协议书,其中规定:   1.属于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地区如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将成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的界限。在这方面,双方承认立陶宛在维尔诺地区的利益。   2.如波兰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苏德双方将大致以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为势力分界。维持波兰独立是否符合双方利益,以及如何划界,只能在进一步的政治发展过程中才能确定。   3.在东南欧方面,苏联关心在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国宣布在该地区政治上完全没有利害关系。   4.双方将视本协议书为绝密文件。
  本段条约后续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实施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随后苏联红军也入侵波兰,同年9月17日,苏联红军和纳粹德国国防军在布列斯特会师,9月25日,苏德两军举行联合阅兵式,标志着两国对波兰的瓜分占领。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加紧建立“东方战线”,通过1939年10月—1940年3月的苏芬战争,苏联取得芬兰部分领土,并获得汉科半岛的租借权。1940年7月,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被并入苏联。同年6月,苏联占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御空间,改善了战略地位。   1941年6月22日,阿道夫·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发动猛烈进攻,苏德战争爆发。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双方约定,双方不得进攻对方,不加入任何针对对方的国家集团,条约有效期10年。这就彻底摧毁了一切缔结欧洲反法西斯联盟的希望。

在秘密议定书中,双方确定了各自在波罗的海、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势力范围。协定规定,一旦波罗的海国家的领土上发生领土或政治变动时,芬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为前苏联势力范围,立陶宛为德国势力范围;在波兰,苏德以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作为双方势力范围分界线;德国承认前苏联在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的利益。

当晚,克里姆林宫灯火辉煌,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正式代表两国政府,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议定书上签字。随后,双方频频举杯,庆祝条约签订和苏德关系进入新时代。

在这个条约和秘密议定书签订后的半个世纪中,前苏联一直矢口否定秘密议定书的存在,直到几十年后,前苏联政府才正式承认它的确与德国签订了这个践踏弱小民族权力的议定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在欧洲各国引起强烈的震撼,许多人认为,这个条约将会使欧洲立即陷入一场新的世界大战。

果然,在这个条约签订仅仅8天后,纳粹德国的大军就发动了对波兰的大规模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