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语系佛教

巴利语系佛教(佛教的传播路径有哪些 分别传播到哪里)

kszqyz kszqyz 发表于2022-10-31 03:56:10 浏览28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佛教的传播路径有哪些 分别传播到哪里

佛教传播,分为下列三条:

一、北传佛教

佛从古称犍陀罗经由中亚,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西域,再经河西走廊抵达中土,古称“丝绸之路”。

佛教由陆上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分为南北两条,以南道为早,南道是以于阗等地为中心,由犍陀罗中心地区,通过喀什米尔再向东发展;另外一条北道,以龟兹为中心,由巴米扬开始一线向东传入,,史称“北传佛教”。

二、南传佛教

从南印度经由海路,传至印尼、缅甸、柬埔寨和泰国等地方,部分支派透过华南登陆,然后进入中国的南方发展,这条路径,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江苏连云港孔望山、广州、徐闻、大陆沿海考航线、缅甸、印度、斯里兰卡。

三、陆路:藏传佛教

较晚出现的传播路线,是从东印度越过喜马拉雅山进入西藏,成为密宗佛教的主要传播路线。

扩展资料:

佛教观点

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那

反对自杀

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巴利语系佛教的发展历程

早期人们管南传佛教叫“小乘”佛教,引起部分南传佛教徒的不满,后有人提出称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有歧视之嫌。另有学者认为大乘佛教所标榜的普度众生在南传佛教中也存在,故建议将中国佛教分为三大语系佛教,即:人数最多的“汉语系佛教”、流传在西藏蒙古地区的“藏语系佛教”和奉行南传上座部思想的“巴利语系佛教”。这种分法在最近几年逐渐被大家所认同。
11世纪初传入德宏,首建“雷奘相”(今瑞丽市芒约佛寺);14世纪中晚期麓川王思伦法皈依佛门后得到大发展,傣族、德昂族已多数信奉此教;14世纪末,阿昌族的“傣撒”支也改奉此教。清初仅芒市地区就有62座木结构瓦顶佛寺。普遍信奉此教的民族有傣族、德昂族及陇川阿昌族,但受戒信徒仅占信教群众的五分之一,且多为五旬以上长者。2004年全州有巴利语系佛教寺院642所;佛塔26座;僧侣1353人,其中法师59人,比丘84人,比丘尼20人,沙弥29人;居士1161人;信教群众36.29万人。

佛教中的三教指的什么

佛教的三大流派:

  1. 汉传佛教 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傣族等地区的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便是现存佛教的三大分支之一,由古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尔后传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又称北传佛教。通常汉语所指的佛教就是汉传佛教,喇嘛教信徒称之为”汉传佛教”,并将喇嘛教定名为”藏传佛教”。现代汉传佛教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发扬传系,因为中国的影响,汉传佛教将大乘佛教的教义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与越南等地,并且影响了藏传佛教。在实质上,汉传佛教可以说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别于藏传佛教之显密并重,汉传佛教的宗派以显宗为多。

  2. 藏传佛教 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虽然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但是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远的影响。藏传佛教是在中国青海、西藏、内蒙古以及现在距离西藏较近等地区流行的一种宗教。有人认为藏传佛教不是真正的佛教,而是佛教与西藏本地宗教”苯教”结合的产物。佛教之所以为佛教,在于其三藏经典与戒律,以及法脉的传承。藏传佛教所依据者是真实的三藏经典,而未经过其他宗教修改;藏传佛教的戒律体系是真实的佛教体系,比丘、比丘尼、居士瑜伽士等戒律一应俱全;在法脉上,从释迦牟尼佛一直延续到今天,由清净证悟的大德传承代代相传至今。

  3. 南传佛教 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在教义上,南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一带地区。南传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又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佛教 三大语系

佛教的三大语系是巴利语系,汉语系,藏语系。这是与佛教向外传播后,与当地文化结合后的结果。现在人只是根据这个历史现象做出了这样的总结。
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并不是梵语,而是半摩揭陀的俗语(摩羯陀国的一种方言,巴利文据说就是这种俗语的变种)。并且佛陀在早期经典里明确规定,不能使用梵语。因为梵语是婆罗门使用的吠陀经典语言,这种语言一般是被婆罗门所垄断,老百姓是不会用的。佛教和当时其他的沙门思潮,都是反对婆罗门的。佛教主张四姓平等,要向普通百姓传教,所以使用当地老百姓所用的方言。所以他禁止自己的弟子使用梵文。
到后来佛教在印度流行开后,很多佛弟子开始使用正统的梵文书写佛经。这些梵文经典现在还在世界很多地方被出土。但是还有很多佛经不是用正统梵文写的,而是掺入了许多方言在内的不规范梵文,这种文体被称为佛教混合梵语,一般在公元前后出现的早期大乘经里比较多。
佛教自印度传入斯里兰卡后,就是用这种印度的俗语——巴利语书写经典。后来东南亚包括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地都是用这种语言。也就是所谓的巴利佛教。
印度晚期大乘佛教传入西藏。西藏在大规模接受印度佛教文化时,为了便于翻译印度佛经,甚至按照梵文的样式创制了藏文。现在很多藏文佛经几乎都可以一一对应的还原为梵文。(因为藏文就是按照梵文的样式创造的,和梵文语法,词汇等比较接近)。以藏语为佛教经典语言,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就成为了藏传佛教。
至于汉语佛经,也是因为翻译西域和印度佛经而产生的佛教经典语言。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越南北部,韩国,朝鲜,日本的佛教,都是用汉文佛经作为经典。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所以这样的佛教被称为汉传佛教。
--------------------------------------------
补充一下,根本佛教其实现在没有。我们只能说巴利语佛教(或者叫上座部佛教)比较接近原始佛教。因为巴利佛教其实也是继承的部派佛教后的产物(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上座部中的铜碟部,当然也吸收了其他部派的一些观点)。佛陀在世时的根本佛教的内容在部派佛教时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佛教产生于几世纪到几世纪的古印度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
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扩展资料:
1、原始佛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示现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称为原始佛教,这段时间称为原始佛教时期。
自佛陀入灭百年后起,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曾发生多次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
2、南传佛教
在第一次佛教分裂后,原始佛教分成了上座部和大众部。上座部诸派向南传播,盛行于斯里兰卡,遍传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广西等地。称为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所传诵的三藏经典使用的语言主要是属于巴利语系,故又称为巴利语系佛教、巴利佛教。
现代中国南传佛教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保山地区,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数群众信仰南传佛教。参见傣族佛教。南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圣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生活,故亦称上座部佛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概念

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àda。thera,意为长老,上座;vàda,意为说, 论, 学说, 学派, 宗派, 部派。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
1、此系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圣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生活,故称「上座部佛教」。
2、上座部佛教是由印度本土向南传到斯里兰卡(Sri Lanka,锡兰)、缅甸等地而形成的佛教体系,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印度之南,故称「南传佛教」。又或因其主要流传于东南亚、南亚一带地区,故也称为「南方佛教」。
3、上座部佛教所传诵的三藏经典使用的语言属于巴利语,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巴利佛教」。
巴利语是由佛陀在世时中印度马嘎塔国(Magadha,摩揭陀国)一带使用的方言变化而来,它属于与古印度正统的雅语——梵语(Sanskrit)——相对的民众方言——布拉格利语(Pràkrit)的一种。
上座部属于佛教中的「保守派」,甚至就连用来记录佛经的语言都不敢随意改动。巴利语在古印度只是一种口头语言,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字。当使用巴利语传诵的三藏圣典传入斯里兰卡后,当时的比库叶 (tàla patta)上,一直保存到今天。当巴利语圣典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国(即为老挝)等地时,这种传统保持不变,也相应地出现了以缅文、泰文、高棉文、寮文等字母音译的巴利语三藏圣典。所以,现在上座部佛教弟子在读诵佛经时,都采用巴利语。一位上座部佛教比库除了要懂得本国语言以外,还必须学习巴利语。假如现在尚存一种巴利文字母的话,这些不同文字版本的经典都可以还原为巴利文原典。然而,从今天印度传到中亚细亚、东亚的中国等地的经典就不一样,它们都被译成了当地的语言文字。
传统上,上座部佛教主要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省靠近泰缅边境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一带地区;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上座部佛教也传播到欧美澳等西方国家,并有持续发展之势。
注:巴利语与梵语同属于印欧语系的古印地语。但梵语属于雅语,巴利语属于俗语;梵语是贵族语,巴利语是民众语;梵语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标准语,巴利语则是佛陀及圣弟子们的用语。
在《律藏》中,佛陀曾禁止僧众们用梵语来统一佛语。
将马嘎底语称为「巴利语」应该是在公元五世纪的佛音时代。由于南传上座部佛教所流传的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母语或本族语,这种只用来学习和记诵佛教圣典而平时很少用来沟通交流的外来语,就干脆将之称为「巴利语」(圣典语)。
比库:巴利语bhikkhu的音译,有行乞者、持割截衣者、见怖畏等义。即于世尊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之男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bhikùu音译为「比丘」、「苾刍」等,含有破恶、怖魔、乞士等义。其音、义皆与巴利语有所不同。
现在使用「比库」指称巴利语传承的佛世比库僧众及南传上座部比库僧众;而使用「比丘」、「比丘尼」指称源自梵语系统的北传僧尼。
棕榈树:旧译作多罗树,属棕榈科植物,常见于热带地区。其茎干直立,叶片大,呈掌状深裂,晒干后可用来制作扇子或盖屋顶。古代的佛教僧人在其晒干后的叶片上刻写经文,古代讹称为「贝叶经」。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几世纪

佛教:
佛教由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在大约西元前6世纪建立,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主要流行于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少量信徒。佛教认为一切未解脱的有情众生都在天道、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这六道里生死流转,无有止境。四谛学说是佛教教义的核心。
四谛:
佛教教义的核心内容,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佛教产生的背景:
1.佛教产生的时代正是印度奴隶社会比较发达的时代。
2.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入所谓“列国”时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国家。各国之间不断发生争霸战争,战乱加深了人民的灾难,促使阶级关系急剧变动和新思潮的出现。  
3.奴隶阶级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而且奴隶主阶级也需要探索解脱险境的道路。
4.佛教的产生受沙门教的影响。
5.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受到极大的挑战,统治阶级需要新思想束缚民众。

三大佛教语系是什么

三大语系(汉语、藏语、巴利语)佛教皆源于印度佛教!
分三大语系佛教是因为佛法传传播到各地由不同的语言继续传播!
释迦最初宣讲佛法用的是印度梵文,现在应该几乎没有人使用这种语言了,所以三大语系的佛教都不是释迦佛创教时的语系!
至于根本教,一般巴利语系的佛教被这么称呼,是因为巴利语系的佛教保留了较多佛陀在世时的传统!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历史

1、宁玛派
宁玛派(rnying-ma-ba)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一个派别。 “宁玛”(rnying-ma)藏语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吐蕃时期译传的旧密咒为主,故称为“旧”;其法统与吐蕃时期的佛教有直接传承关系,历史渊源早于后弘期出现的其他教派,故称为“古”。宁玛派即古派或旧宗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教派,宁玛派主要传承为:敏卓林寺、噶陀寺、多吉札寺、白玉寺、雪谦寺、卓千寺等六大寺系。
【 详细》》】
2、萨迦派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 萨迦派有血统、法统两支传承,创立于11世纪,创始人昆·贡却杰布。元代以后,萨迦派内又出现俄尔、贡噶、察尔3个支派。此外萨迦派的重要寺院还有四川德格的贡钦寺,青海玉树的结古寺、称多县的示藏寺,西藏林周的那烂陀寺,今锡金境内的结蔡寺等。萨迦派采用款氏家族世代相传的传承方法。代表人物有萨迦五祖。
【 详细》》】
3、噶举派
萨迦寺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的宗派之一,至今仍是藏传佛教中藏书最为丰富的一座寺院,是藏传佛教支派最多的教派。创立者先后有两人。一是琼布朗觉巴,一是玛尔巴译师。这一派支系众多,有达波噶举和香巴噶举两大传承。藏语“噶举”一词也是教授传承的意思,而且它还蕴含着继承师长传给的重要教授之深层意义,所以有关这一宗派的名称,还是用“噶举”一词更能表达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 详细》》】
4、格鲁派
格鲁派是中国藏传佛教宗派,藏语“格鲁”一词汉语意译为善规,指该派倡导僧人应严守戒律,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该派奉宗喀巴大师为祖师,宗喀巴于1402年和1406分别年写成《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为创立格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宗喀巴原为噶当派僧人,故该派又被称为新噶当派。格鲁派既具有鲜明的特点,又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因而很快后来居上,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派别之一。

南传上座佛教是什么意思

南传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传承的是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圣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生活,故称上座部佛教,它是由印度本土向南传到斯里兰卡、缅甸等地而形成的佛教体系,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印度之南,故称南传佛教。又或因其主要流传于东南亚、南亚一带地区,故也称为南方佛教。上座部佛教所传诵的三藏经典,使用的语言属于巴利语,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巴利佛教。